历史是个apia艺术绘画吗7?
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是风俗画吗?为什么
阎立本的《步辇图》不是风俗画,是人物画。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5年9月,专家表示,《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什么
其画非常有名、达芬奇代表作、见证了璀璨的艺术文明。
"7"在古代西方是个神秘的数字,为什么呢?
7”字崇拜起源于原始天文学
在生产力和科学都极度落后的古代社会,古人希望神秘的星空能告诉他们些什么。古人认为人与星星是有关系的,人的灵魂是天的一部分。因此,星占家在古代社会的地位非常显要。
建立古巴比伦王国的闪米特人相信七曜皆神,对他们都加以崇奉。并确信他们轮流执政,主宰着人间的沧桑。于是,闪米特先人把对七星神的敬畏演化于他们古老的宗教中,他们造七座坛、献七份祭礼、行七次叩拜之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地,“七”从他们虔诚的图腾崇拜礼仪中抽象出来,成为一个隆重的符号,并最终融入新的一神宗教之中了。
这种传统文化影响发展到现代,因此“7”字在英语国家里面成为一个神圣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数字,它对西方文化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有“希腊七贤”、“七大主教”、“七大美德”、“七宗罪”、“七重天”、“神的七大礼物”、“七大圣礼”、“七大守护神”、“七大善事”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七”在宗教文化中的广泛运用。
“7=2+5”中国在天文学上成就更高
闪米特诸民族把日、月和五大行星(古人以肉眼观测,只知道五大行星)都笼统地称为行星。显然,是因为这七大天体都相对于恒星背景不断运动的缘故。而中国由于天文学更为发达,已经将日、月与五大行星区别开来。
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各自文化里。在巴比伦产生了“七曜纪日”,在中国则大兴“阴(太阴-月亮)阳(太阳)五行(金、木、水、火、土)”;闪米特人尊七曜为神,而中国古人把“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说”与五大行星附和在一起,以求“天人合一”;闪米特诸族尊“七”为大,以“七”为“多”、为“全”,而中国文化则把五行之说套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物有五行”、“人有五行属命”、“朝代有五行属相”、“方向有五行属位”等,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套用五行之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星占》中,已把五大行星与五方、五帝严整地对应在一起。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7其实是阴阳与五行之和,这是儒家所谓的“和”的状态,也是道家所谓的“道”或“气”,都与“善”、“美”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新认识生活中的“7”
综观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7”字的含义都是吉祥和吉利、尊贵博大的,它代表着古代自然科技与人文科学的一种结合。
实际上,无论贵7还是贱7,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数字毕竟只是一个为了方便生活的代号,7是如此,其他数字也是如此;而从科学的生活观出发,数字背后的物质实体才是更值得我们重视的东西。
参考资料:www.ezeem/Forum/Read.asp?id=1330&no=11156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