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怎样评价2021年中国取得的成绩?

怎样评价2021年中国取得的成绩?

2021中国航天成就有哪些

中国航天事业成就有:

1、经过50多年的创业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航天事业经过发展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几个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形成了规模。2017年6月,我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飞入太空,它可以观测黑洞、中子星和伽马射线暴等爆发活动天体。

面向未来,中国人对“星空奥秘”的追问永不止步。未来五年,中国计划研制并发射5颗新的科学卫星;基于X射线属性特征、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能量与空间分布等的科学探测将进一步深入,在空间科学探索中中国有望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2、我们国家在卫星方面已经拥有通讯、遥感、资源、导航定位、气象、科学实验、海洋七大卫星系列,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3、在运载火箭方面,截止2017年我国共有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具备了9.5吨的近地轨道、5.2吨的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

4、在测控通信领域,建立了覆盖国家本土、太平洋和非洲地区的航天测控网,基本满足了航天活动的测控需要。 

5、在地面和应用系统方面,建成了包括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卫星地面和应用系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7种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5个型号已退役;

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12个型号在役。另有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4个型号在研,长征十一号甲、长征九号2个型号论证中。

论述新时代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看法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创新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实力持续跃升,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2013—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在年均上涨1.9%的较低水平。

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主动引导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型升级成效明显。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服务业现价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2013—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2.7%。5年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9个百分点。新的区域增长极、增长带逐步形成,对全国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日益突出。

新动能成长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新主体快速增加,各类市场主体总量5年增加70%以上。2017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百万件的国家。新模式、新业态方兴未艾。我国创新指数名列全球第二十二位,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首位。

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共赢多赢的合作新局面正在形成。201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规模有望重回世界首位,服务进出口规模继续位居世界前列。双向投资达到新水平,吸收外资质量提高。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话语权不断提升。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美丽中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5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9%,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2017年完成造林面积736万公顷,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6万平方公里,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0.8%。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城市空气状况趋于好转。

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人民群众更多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5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下降0.17。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社会条件。

、如何看待中国今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我觉得我国今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离不开我们全国人民的努力。

从1949到2018我国的成就告诉我们什么

1、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中共中央、国务院为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发来贺电。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它标志着萦绕中华民族百年的“大飞机梦”终于取得了历史突破,蓝天上终于有了一款属于中国的完全按照世界先进标准研制的大型客机。

2、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宣布,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3、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发射

2017年6月15日上午11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

该卫星工程是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实施的重大空间科学任务,将显著提升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填补我国空间X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

4、新型万吨级驱逐舰055下水

2017年6月28日上午,我海军新型驱逐舰首舰下水仪式在上海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举行。

该型舰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先后突破了大型舰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有新型防空、反导、反舰、反潜武器,具有较强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是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战舰。

5、复兴号亮相

“复兴号”于2017年6月26日11时05分,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一个形似“飞龙”,一个神似“金凤”,分别担当G123次和G124次高速列车。它们共同迎来了一个时代:中国标准动车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