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络

没关键的自媒体主题怎么选题? 自媒体搞笑领域怎么做

没关键的自媒体主题怎么选题?自媒体搞笑领域怎么做

自媒体搞笑领域在搜集短视频素材时应怎么做?

做搞笑领域自媒体时,搜集短视频素材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选题方面:搞笑自制剧的选题,场景跟笑点结合起来,此外避免笑料包袱重复,力争笑料包袱推陈出新;

2.恶搞配音形式建议视频主题明确,视频素材建议选择时下热点素材,这样颠覆性冲击效果会更好;

3.吐槽脱口秀以及街访搞笑视频主题建议选择易于传播、引起共鸣的话题;

4.坚决避免低俗和敏感题材;

5.注重选题内容的长期一致性,这样比较容易形成品牌意识,增加视频内容的辨识度;

6.时长方面建议在2到3分钟,不宜过长,视频为多个笑点场景合辑例外。

做好自媒体需要长期坚持学习,这里分享一个学习自媒体、新媒体的网站——黑马论坛,上面有很多黑马新媒体、自媒体运营的免费学习资料,可以了解。

做自媒体怎么搜集素材?

有了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规划好自己的账号后,那么接下来就是找素材写文章了。其实,找素材是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对于老司机老说更是信手沾来,毫不费力。三少这里也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刚入自媒体的新人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刚开始写作的自媒体新人来说,初期的内容并不是很费力,因为大家本身都有一定的存量知识和经验,先期只要把这些归纳整理成内容即可。但是,到了后期你就要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这时你就需要去找素材,不然你是无法凭空创作的。

我的内容从哪里来?

第 一

作为自媒体人,我们要对自己的生活和写作的领域保持高度敏感的态度。平时和他人交流聊天的时候,如果涉及到与自己写作有关的内容,就要及时地进行记录和总结,一定要记录下来,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平时我们也要多交友,现在各类微信群、QQ群比较多,可以多加几个跟自己自媒体内容相关的交流群,一个高质量的交流群,群里各色人等都有,那么我们就要关注这些群的聊天内容,平时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参与聊天,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碰撞的地方,群里高质量的交流内容相当于一次头脑风暴,能拓展你的写作思路,可别浪费了这些资源,因为这些能实实在在为你的写作提供很多素材。

第 二

既然你打算打造一个文字类自媒体账号,就要有一个良好的文学素养,平时要读看书,不仅要看与自己写作内容相关领域的书,还要读一些文学作品,看书的时候不仅是学习书中的内容,也要揣摩作者的行文思路,这样既可以从书中找到一些素材,也可以修炼你的文笔,锻炼你的逻辑思维能力。

除了平时多看书,我们也要关注几个高质量的与自己同领域的自媒体账号,我们的对手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从他们那里我们也能学习到很多有用的东西,然后拿来为我所用。

这些账号也不用关注的太多,三少个人建议关注5-8个即可,多了也就乱了,相信你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一一打开阅读,挑选账号的时候一定要挑行业里做的比较好的。比如三少关注的账号有卢松松、鬼脚七、懂懂日记等。

第 三

平时有时间的话多逛一些论坛和兴趣部落,比如百度贴吧、知乎,今日头条,我们不仅要看上面的主题文章,也要看下方的评论,有时候留言评论比文章更精彩,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给他人的文章留言,把自己的好的观点评论出来,与他人形成互动,一方面有利于获得所需的内容素材,另一方面也能传播自己的账号,何乐而不为呢?

第 四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也要适当加入一些付费交流组织,参加一些同领域的兴趣组织,比如一些读书会、写作训练营等,这些可能需要事先支付一定的会员费,这个就要酌情选择,但适当的付出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根据三少的经验,线下交流因为每个人都是付费入会的,大家都比较珍惜,分享的干货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多,这些干货内容也会帮你积累素材,但你记得一定要在事后及时整理归档,等你写作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过来用。

当然,付费成为会员,还能帮你拓展人脉,这些可能会为你以后组团发展有所帮助,具体就要看你怎么去利用了。

第 五

最后一点,你在做文章的时候难免会需要一些配图,如果现找现用可能会让给你手足无措,所以平时我们在遇到好的图片的时候,也要下载下来及时保存归档,自己对做图片有一定技能的,还可以对下载保存的图片进行一定的加工,然后再为我所用。文章的配图也是很讲究的,很大程度上能成为你文章的加分因素。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总之,我们要有闭门造车的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因为自媒体是开放的,你的知识和经验也要不断地更新,这样才能做出好的内容,成就一个好的自媒体。

一个人怎么做自媒体

自媒体现在绝对是炙手可热的,一个人做自媒体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但前提是需要合理的规划:

一、做自媒体的人必须要做好定位。

选择一个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比如懂养生的、懂早教的、特色有镜头感的、特别会写文章的等等都行,然后针对这一领域进行分享,传播价值,让关注到你的人感觉有收获,引起大家的共鸣,这是成功自媒体必备的基础,所以大家前期在这一步必须要花大心思来做好定位,以后你的自媒体之路才会一片光明。

二、选定传播平台。

关于自媒体平台有很多,目前比较普遍是平台有微博、微信、QQ及QQ空间、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等等,不同平台针对不同的个人,前期大家就根据平时的习惯选择即可,当然也可以同时经营多个平台同时操作。

三、传播内容的产生。

内容的形式可以是文章、视频、音频等,内容的生产来自自身的生活及工作学习领域的思考总结和感悟。开始可以试着在一个平台煅炼自已,每天就坚持发几条。如果有语感或网感后开始尝试着去写文章。这里要注意的就是内容一定要有价值,还能有趣最好。

自媒体人写内容的生产就如同商家的商品生产一样,市场上永远都不缺产品,能被购买和再次购买及转介绍购买的也只有是好用非常的。所以加强自身提供优质的原创内容,对自媒体来说就如同是一种内功的修炼。

四、努力去传播你的原创内容,让更多的人去看。

这点非常的重要,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深的年代了,只有更多展示给相关有兴趣的人来看,你的内容才会更好的传播出去,才能吸引更多的粉丝,形成良性的循环。

总结一下:

前期最重要的事情是定位好你的自媒体领域,等定位和平台都确定后,就开始创作内容,然后就是将内容传播出去。

新媒体选题素材都来自哪里?

、内部渠道

内部渠道,即自身拥有的,也可以说是有版权的,别人无法轻易获得的。一般包括个人的经历、个人的作品、个人的思考。

1.个人的经历

个人的经历很好理解,比如我的经历就是从事新媒体快7年了,这其中我做过生鲜电商、做过活动运营、做过广告文案,基于此产生的各种过程就是很好的素材.

当类似的选题热点出现时,我就能够第一时间写出自己的感受,再不济,至少能写一些复盘文。

无论你在哪一行,你接触的越多,从事的越丰富,素材自然也就越多,毕竟,我们都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

就生活上而言,举个例子,有一年回农村过年,大家都懂的,过年一般会去附近的庙宇看看。

从免费领福袋到最后99元一顶的莲花灯,很多人都付钱了,包括我家人,我就在想,为什么这样心甘情愿的付钱了呢?9.9的淘宝灯付了99,为什么还满脸开心呢?针对这个经历,我就写了一篇《农村套路深,他们是如何深谙用户心理,形成产品连线的》。

这就是个人经历,别人偷不走,很多时候,是你独有的!

2.个人的作品

个人的作品可以是你写在朋友圈的一句话,可以是你几百字的感想,或者是拍摄的一分钟抖音……

只要是你原创的,并不一定是拥有多少受众,获得多少荣誉,只要是你自身产出的,哪怕是一件剪纸、一幅画,都可以成为素材。

我自己有个公众号,但是不对外开放,只有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关注,用来记录我所有的产出。

我写过“为什么插入微信的产品广告没有成交量”,“怎么让文章排得好看?关于微信编辑器的一点探讨”,“3小时涨粉近2万,我是怎么做微信公众号抢红包活动的”……

文章篇幅都不长,有时候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当时的思考,还会觉得有些幼稚,但这些都能成为现在的素材。

你仔细看,会发现每一行每一年,热点话题也好,行业焦虑也好,都差不多,只是各种思想的变化,或者写作角度的变化。

或者,你也可以把这称之为迭代更新。

至于你的其他个人产品,比如一幅画,简单的你可以写你绘制时的心情;复杂的,你可以分析色彩的选择,构图的框架,与行业产生关联。

像做新媒体的,就可以从一幅画引出新媒体文章排版时的色系构造。

当然,我们也不用活的这么累,只是当你有需要时,可以去翻翻自己各种各样的作品。

为什么是作品而不是物品?因为作品中总是会融入你的一些情感和思考,才能给予你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3. 个人思考

我这里的个人思考并不是指传统的思维,而是一些天马行空的幻想,不需要系统性和逻辑性,而是最大程度的随意性,不故意为之。

比如我看电视,每当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胡思乱想,有时候是对剧情的改编,有时候会和剧中人物产生共情,真情实感很重要。

比如有时候我看妈妈那么辛苦,就会想为什么父母都是付出型人格?有时候觉得妈妈偏爱姐姐,乖的孩子总是受忽视,就会想,为什么人会有偏爱,我们对用户也会有偏爱吗?

这些想法并不是刻意产生的,大概是习惯成自然,我总会有乱七八糟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慢慢变成我的思考。

三、外部渠道

内部的素材总有一些狭隘性,一个人的思考毕竟有限,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搜罗外部渠道的素材。

我把外部渠道分为四类:

社交类(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

社群类(豆瓣、知乎、贴吧、微信群、知识星球);

信息类(本地论坛网站、今日头条等、微信公众号、百度、新闻类网站);

线下类(书籍、头脑风暴)。

1.  社交类

我们先来说说社交类,我们生活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外部渠道,可以包括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等。

微博是培养热搜的天然土壤,最近流行什么,热点是什么,几乎都能在微博找到。

我们最好给微博分一下组,这样的好处是,搜寻素材的时候能够提高效率。

然后多关注一下微博的热门话题,若是好几天持续上热搜,那么或许就能成为下一个热点。

像最近《长安十二时辰》特别火,但我的微信朋友圈有些悄无声息,不过微博里的消息却熙熙攘攘,我就写了一篇《从长安十二时辰》,看IP营销爆款打造!一定程度上,算是蹭个热点,保证自己的输出。

不过对于微博,我觉得做民生类的新媒体可能收货会更大!

以前我做民生的时候,几乎一半的素材都来源于微博,哪里有消费矛盾,哪里有投诉侵权,哪里有路怒冲突……微博的时效性还是很强的。

另外,我们可以多使用微博的搜索功能,利用关键词,往往能搜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素材来。

微信及朋友圈也是我们常用的素材来源地。

微信作为一款亲朋好友间的聊天工具,你与朋友的对话中,就可以获得很多素材。

像前阵子闺蜜像我推荐《魔道祖师》的广播剧,我第一次知道了猫耳FM这个二次元的APP,从而去了解了Z时代,写出了《比《陈情令》更火的,是Z时代下的耳朵经济!》不管文章有没有得到发表,至少是对素材的一次运用和总结。

而微信朋友圈也是个大宝藏,同行间的消息、朋友间的感悟,要知道,对于新媒体来说,朋友圈就相当于你的用户群,是你能直接沟通到的用户,他们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就是共情爆款文的来源地。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的朋友圈肯定有些微商吧?

有的微商已经做出了规模,有些微商泯然众人,这个时候,你就会想,拉开微商距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微商成功了,有的微商失败了?为什么别人做微商都成功了,你却一单都成交不了?

你看,这不就有很多可写的点了吗?

要搜集素材,抖音也是不可错过的,并不是说用抖音里的视频来直接作为素材,而是看抖音的内容。

不仅是新媒体,做活动的也可以经常从抖音上找到灵感。

像抖音的同款泡泡机、抖音的眼疾手快游戏,受到了各家活动运营的青睐,我们公司搞的了水嘉年华活动里,就都用到了这些。

如果想写的话,说不定还能写类似“我是怎么从抖音挖到策划的创意点子的”,“抖音里都藏着哪些行业的宝藏”为题的文章……

所以啊,刷抖音不可怕,毫无目的的刷才可怕,只要刷的好,抖音也能变成我们的素材库不是吗?

2.  社群类

社群类主要是指个性较强,标签明显的一些渠道,包括但不限于豆瓣、知乎、贴吧、微信群、知识星球。

豆瓣、知乎、贴吧其实类型都差不多,只是标签不同而已,知乎相对于较专业,话题也较多;豆瓣偏向于小清新;贴吧的各种声音较多。

你可以根据你所需要的去搜索,也可以热点帖子里找灵感。

比如你登陆知乎首页,可以看到类似“工作后,你悟出什么职场道理?”“怎样改变自身的讨好型人格?”的话题,每一个都可以成为你写文章的选题.

作为新媒体行业,有什么职场道理,职场黑话?作为运营者,怎么与用户建立平等互利关系,改变讨好型人格?是不是就可以写出很多了呢?

如果你自身有想法,知道自己想要写什么,那么就可以直接使用搜索功能,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说的。

其实我们用到最多的社群大概就是微信群了吧。

就我自己来说,常用的微信群就有25个,每天会定时关注一下群消息,毕竟这也是素材的来源地啊!

大家的观点也好,讨论的话题也好,只要你发现有亮点,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这都将成为你的素材。

比如前阵子,在一个群里,大家谈论35岁会是什么样子?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写一篇,“新媒体人的35岁会是什么样”或者“35岁的新媒体人还活着吗”,你看,想要源源不断地写出文章来,是不是也不难呢?

3.  信息类

信息类比较好理解,以主要获取信息为主,包括但不限于本地论坛网站、今日头条等、微信公众号、百度、新闻类网站等。

我个人经常看的除了微信公众号,就是今日头条,你会发现,如果现阶段流行什么,今日头条里的这类文章数量就会激增,一定程度上,算是热点的预测器吧。

微信公众号也是如此,形形色色的内容,从标题到内容到底部的互动留言,都是你可以获取信息的地方。

另外,腾讯网、搜狐、网易、一点资讯……这些新媒体,也是不可错过的素来来源地,像第三方的西瓜集、新媒体管家、搜狗等,都是搜罗的核心便捷点。

这些渠道,或许在获取灵感上有所欠缺,因为当这些渠道发文的时候,代表你已经慢了一步了,所以更多的是素材的收集,除非你有和别人不一样的视角。我们要做的,是在平时的时候就注重记录和搜落,未雨绸缪总比临阵磨枪要好的多。

4.  线下类

除了线上,线下类的渠道也不能错过,一般可见的就是书籍和头脑风暴。

像书籍,我经常会看一些专业上的书,你一旦看了一本书,至少你能写出一篇读书笔记,不是吗?像我前阵子看了《文案变现》,马上就写了一篇“如何让你的文案更值钱?读《文案变现》之感”。

我很赞同粥左罗老师说的,因为线上的渠道太公开太迅捷,所以书籍往往会成为我们彼此拉开距离的方式。像《影响力》、《引爆点》、《乌合之众》、《疯传》等书,里面的观点被各大作者引用,成为一篇文章的亮点。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不假。

线下还有一种方式也很好用,那就是头脑风暴。

我还记得去年采访一个民宿的老板,聊天的时候说起如何引流的问题,讲到一个沉锚效应。

通常来讲,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而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被称为“沉锚效应”。

这次聊天,让我获得了新知,在完成工作的时候,顺便也开阔了思路,有了一些新的素材和想法。

可见头脑风暴并非要在会议室一板一眼地畅所欲言,多接触人,听听别人的储备,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总结

列宾先生说过: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从内部渠道与外部渠道找灵感,确定选题,搜罗素材,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了。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

内部渠道:个人经历、个人作品、个人思考

外部渠道:社交渠道、社群渠道、信息渠道、线下渠道

总而言之呢,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每天写点行业相关的小心得,虽然很难坚持,但能做一天是一天。

然后外部一些刺激你头脑的信息要及时记录下来,哪怕只是一个突然想到的选题题目,都可以写下来。

希望我的小经验,能够给“不知道写什么”的新媒体运营者提供一些方法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