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把大猫小猫能统称小猫,那么把大鹅和大鸭子也分别可以叫小鹅和小鸭子吗?那样叫可以吗??(二年级下册的《国学》第8课和第六课什么背)
- 二年级下册的《国学》第8课和第六课什么背
- 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后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有什么本质上或最根本的区别
- 材料作文“小猫吃什么”
- 对于学习与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如日常的行为习惯,消费心理等,我很感兴趣,这属于哪类的心理学范围?
二年级下册的《国学》第8课和第六课什么背
二年级下册语文《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主要写的是: 卡罗尔非常喜欢小动物,她最喜欢的是小猫。最终她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只小猫的有趣的故事。
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后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有什么本质上或最根本的区别
印随学习是动物出生后早期的学习方式,具特定的敏感期。如果刚孵化的小动物没有看见自己的妈妈,它们就会紧跟它所看到的第一个大的行动目标行走。如刚孵化的小天鹅如果没有母天鹅,就会跟着人或其他行动目标走。著名奥地利生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对灰腿鹅(或幼鸭)进行了一项不寻常的实验。他把灰腿鹅生的蛋分作两组孵化。第一组由母鹅孵化,孵出的雏鹅最先看到的活动物是它们的母亲,于是母亲走到哪儿,它们就跟到那儿。第二组鹅蛋放在人工孵化器里,雏鹅出世后不让它们看见自己的母亲,而让它们最先看到劳伦兹本人。于是劳伦兹走到哪儿,小鹅跟到哪儿,小鹅把劳伦兹当作“妈妈”了。随后劳伦兹把两群小鹅放在一起,扣在一只箱子下面,让母鹅在不远的一边看着。当劳伦兹把箱子提起时,受惊吓的小鹅朝两个方向跑去:记住母亲的那些小鹅朝母鹅跑去,记住劳伦兹的朝劳伦兹跑来。据实验,能产生印随行为的动物有许多种,大部分鸟类、豚鼠、绵羊、鹿、山羊、水牛、某昆虫及多种鱼类都能产生印随行为。
印随学习在进化上有重要意义。雏鸟追随母鸟,能有效地得到母鸟的保护和抚育。许多哺乳动物通过印随学习建立亲子联系,母兽因此而不至于认错子女,从而有利于自身基因的传播,有利于保护本物种的基因库。
模仿(imitation)
通过观察和仿效其他个体的行为而改进自身技能和学会新技能的一种学习类型。很多鸟类都能通过模仿学会其他鸟类的叫声和人语,如鹦鹉、八哥、乌鸦、椋鸟、园丁鸟和琴鸟等。有人发现,在琴鸟(Menura novaehollandiae)的叫声中有多达80% 的声音是从外面学来的,其中包括其他动物的叫声、乐器声和各种噪音。各地鸟类的方言土语也是通过个体之间互相模仿而继承下来的。小鸡啄米常常跟着母鸡学,如果提供一个机器母鸡,它们不仅可以增加啄米的频率,而且还跟机器母鸡啄同一颜色的米粒。把狗和猫从小养在一起,狗可以通过模仿从猫那里学会用爪子洗脸和捉老鼠。有人曾观察过一个猕猴群,发现有一只年轻的母猴首先学会了用水洗掉土豆表面的沙子,其他个体很快就都学会了这种方法,同一只母猴还学会了把掺沙子的麦粒投入水中,以便把沙子和麦粒分离开来,后来整个种群也都学会了这种取食技能。
材料作文“小猫吃什么”
小猫吃什么
小猫长大了,猫妈妈把它找来,说:“以后就要自己找东西吃,再不能喝妈妈的奶了!”
小猫惶惑地问:“那我该吃什么呢?”
“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仔细听人们谈话,他们会教你的。”
第一天,小猫蹲在梁柱间,听到一个妈妈说:“小宝,把鱼和牛奶取出来,小猫最爱吃了。”
第二天,小猫爬在屋顶上,听见一个妻子说:“老公,把香肠和腊肉挂在梁上,别让小猫吃了。”
第三天……
小猫回家告诉妈妈:“果然像您说的,人们教会了我吃什么。”
小猫靠着倾听别人的谈话,学会生活的技能,成为一只身手敏捷的大猫,后来它有了孩子,也教导孩子:“仔细倾听别人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对于学习与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如日常的行为习惯,消费心理等,我很感兴趣,这属于哪类的心理学范围?
消费心理本身就是一个分支学科,网上就能找到电子版的书,很好找。
别的要不你去看社会心理学好了,也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