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智商低的,往往不怕死? 为什么我智商低
为什人类会怕死,为什么有些人不怕死.
因为他对生活绝望了,死反而是一种解脱,所以不怕死
人为什么不怕死????
其实是因为好斗,争胜的心理影响的。被敌人欺负得受不了,脾气大,骨头硬的人就会拼死反抗,自然不怕死了。比如堵枪眼,什么的。。
为什么有的人不怕死?
不怕死的生物学
我与Parish教授争论后,除了设立模型,心中也想,为什么年轻人生来较不怕死呢?表面上看,年纪轻轻,尤其若是还未有孩子,就意外死去,不但损失多年的生命,而且不能把自己的基因传播,应该是违反生物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原理。我想,一定有其他原因,使我们遗传到年轻时较不怕死的基因。是什么呢?
有人向我说,年纪大时,自知所剩日子不多,因而越珍惜生命。去日苦多,余日苦少,最多只能增加生命的边际价值,不应该增力口其总价值。试想,若年轻时就死去,不但损失中年时日,也损失老年时日。因此,年轻时生命的总价值应该更高。
我认为,年轻人生来较有冒险精神,是因为年轻人比年老人更需要学习。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年轻时知识较少,因而知识的边际效用(在此指传宗接代上的效用)较多。这是由于知识有积累作用,以前所学到的东西,年老了也不会全部忘记。第二,年轻时若多学东西,所增加的知识可以有更长期的使用机会。
另一方面,冒险精神与学习新知识有很大的互补作用。如果不敢冒险、创新、到处闯,则学到的新知识会很有限。这在未发明用书本与学校制度传授知识前,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人类的进化,远在书本发明之前已完成。因此,为了使年轻人能学到维持生命与使孩子能长大成人的各种知识,我们的基因之中,就有使年轻人有好奇、冒险、不太怕歼等精神。
老年人的任务
老年人的主要任务,在于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多学新知识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因此,遗传基因也使老年人学新东西的能力退化。既然老年人学新知识的意义不大,就不必再花资源去维持学习新东西的能力;但老年人还有传授旧知识给年轻人的任务,小时学到的东西也不能忘记!
年老了才死掉,虽然损失较小,但既然学新知识的意义不大,学习的能力几乎完全失去,此时再冒险就没有意义。损失小十倍,但得到的可能小百倍,不如不冒险。因此,遗传基因使老年人更怕死。
男女有异 各司本能
笔者根据上述道理,制作了一个传播基因概率极大化的数理生物学模型,在一些合理的一般条件下,证明年轻时代比年老时代更不怕死符合极大化的要求。此文投给《理论生物学期刊》,一位审稿人在支持发表的同时,指出,“年轻时比较冒险的情况,只局限于雄(男)性……对雌(女)性而言,并没有证据显示有年龄上的差别。因此,作者所说的作用应与性别有关,而不是与学习有关,因为学习对两性的影响应该相同,若与学习有关,则必为一种特定的学习。”
笔者回答:“我虽非此方面的专家,但我相信关于年龄——学习——冒险的作用,适用于雄雌两性,虽然程度上可能不同。年轻雄性比年老雄性与年轻雌性不谨慎很多,但年轻雌性也比年老雌性略为不谨慎。若年龄上的差别对雌性很不重要,可能是由于冒险式的学习对雌性不重要。虽然可能已不合适于当今的社会,但在人类进化过程的大部分时期,女性的主要任务为把孩子带大、使他们学会语言等知识。因此,学语言对女子很重要(也说明为何女子在语言能力方面优于男子),但这类学习与冒险没有什么互补作用。相反的,男子的主要学习任务在于学会如何狩猎,如何能在外到处找食物给异性之后回家(这解释为何男子数学能力优于女子),及如何与竞争者打架。这类学习与冒险的互补性很大。因此,你所说的学习上的特定性可能是对的。”
回来谈经济因素。
老年人较愿意花钱买大车,也可能是因为他们驾车的反应能力减退,意外的概率提高。但现在我们不考虑这类生理上的因素,也不考虑上述年轻人生来较不十白死的生物因素,从纯经济因素上来看问题,假定一个人是百分之百理性的,追求一生的效用(这里指主观感受上的效用,或称福利)的极大化。
越老越值钱的经济学
为简单起见,也假定一生年限(80岁)与收入已给定及知晓,并能在给定的市场利率下借贷(在将来能偿还的条件下)。这样,年轻人不会因为收入与储蓄还少,就不愿意花钱来减少死亡的概率。若有利于一生预期效用的极大化,可以借钱来买较安全的机票。
在上述条件下,一个人年轻时几乎一定会对其生命估值更高(比年老时),因为年轻时就去世,不但损失老年时的效用,也损失中老时的效用。对生命的效用价值(UtIIItVvalueOflife)的这个推理是对的(假定效用为正数)。但一般经济学上的价值,是用金钱来衡量的,用效用衡量难以进行人际比较。其次,对于生命价值在实际政策中的应用,例如应该花多少钱来减低车祸死亡的概率,必须是用金钱衡量。
任何一个物品的(金钱)价值,等于此物品的(边际)效用,除以1元的(边际)效用。例如苹果若每个2元(金钱价值),则消费者会消费苹果至其边际效用除以1元的边际效用等于2之时,为效用极大化的点。生命的金钱价值(DollarvalueOflife),同样等于生命的效用价值除以1元的边际效用。
金钱价值与边际效用
假定一生中每年的效用为正数,则每增1岁,所余生命的效用就会减少。因此,生命的效用价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不过,1元的边际效用,也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一个人在出生时得到1000元,若实际利率为5%(已扣除物价上涨),则到70岁时成为3万多元。因此,70岁时所得的1元,只值出生时所得1元的3%强。既然可以根据市场利率借贷,一生中任何时候所得的钱都能在任何其他时间消费。全生效用极大化的结果,使1元的边际效用以(实际)利率的速度下降。若明年消费1元物品的边际效用不是刚好低于今年边际效用的5%(利率),则调整两年之间的消费额能增加总效用。
生命的金钱价值等于生命的效用价值除以1元的边际效用。分子(生命的效用价值)每年减少,但若分母(1元的边际效用)减少得更快,则分数(生命的金钱价值)增加。
若实际利率比享受消费的能力的退化率(若考虑不确定性,则为退化率加不确定性率)高,则全生消费效用极大化要求年轻时消费较低,使年轻时的效用低,也使生命的效用价值在年轻时随年龄而下降的速度低。因此,生命的金钱价值在年轻时可能高速(但速度低于利率)增加。年老时,生命的效用价值加速下降,才使生命的金钱价值随年龄而减少。
简言之,生命的效用价值虽然随年龄而减少,但金钱的效用也随年龄而减少,所以生命的金钱价值可能随年龄而增加。愈老可能愈值钱!但愿实际利率继续高涨,使我们的生命能继续增值!
愈老愈值钱之谜虽已解开,但随其答案却又出现新的困难。生命的效用价值随年龄而减低,但生命的金钱价值可能随年龄而增加,则应根据哪一个价值办事呢?例如,在医疗护理上,是救年轻人重要,还是救老年人重要呢?
多数人可能认为应该根据效用价值,认为救年轻人比较重要。但是,给定老年人的生命金钱价值较高,则与其降低年轻人的死亡率,不如用同样的资源来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向他们收取超过这资源的费用来补偿年轻人,则大家都能得到帕累托改进!此谜女口何解呢?
其次,若放宽上述模型的一些简单假设,对结论有何影响呢7再次,实际生活中,人们是否会根据效用极大化的原则来进行实际消费呢?如此等等,以后若有时间再为读者讨论。
为什么有些人不怕死??
因为已经死过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