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其他

内容出海时代,怎样保持产品优势? 大航海时代4制造流行

内容出海时代,怎样保持产品优势?大航海时代4制造流行

如何发挥动态比较优势促进我国外贸发展

中国贸易前景、结构及汇率机制

内容提要:尽快使中国有发展中的贸易大国提升到发展中贸易强国,这是中国入世以后,21世纪前十年经济发展新战略的核心。在本世纪前五年里,中国进出口一路高歌猛进,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产品的贸易壁垒不断加强。

我国能否顺利实现贸易强国的战略? 本文将从当前贸易现状出发,对中国贸易结构演变趋势和汇率机制调整趋势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在未来五至十年里头,将成为世界发展中的贸易强国的结论。

关键词:贸易结构 动态比较优势 高新技术产品 汇率机制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6207.9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第32位上升到第五位。对外贸易平均每年增长率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预计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超过8000亿美元,将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是我国还不是贸易强国。那么下一阶段就是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征程。尽快使中国有发展中的贸易大国提升到发展中贸易强国,这是中国入世以后,21世纪前十年经济发展新战略的核心。那么,在未来的五至十年里,中国能否完成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呢?

二、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一)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近20多年来中国出口以比GDP增长率平均高出一倍的速度发展,中国出口商品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已经从1978年的0.75%上升2002年的5.1%,中国在世界出口大国中的排名相应地从1978年的第32位上升2002年的第5位;出口占中国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20.3%上升到2002年的26.6%。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显著改善: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比例已经从1990年的25.2∶74.8变为2002年的9∶91,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比例从20.18%上升到34%。这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地贸易大国。

(二)走向贸易强国的差距

我国已发展成为一个对外经贸大国,但是还算不上一个对外经贸强国。在新的世纪里,我国的目标应当是从一个对外经贸大国发展成为对外经贸强国。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现时还有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中国出口产品和服务贸易竞争优势不大,加工贸易占半壁江山,造成贸易条件不利,中国必须提高外贸竞争力,而加快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改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则是重要一环。

我国出口高速增长的主力军是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对我国出口的大幅度攀升和结构的改善已经起着主导作用,外资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7年的41%上升到2002年的52.2%,同期,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由70%上升到85%。外资企业对我国出口增量的贡献度已经由“九五”期间的47%上升到2001年的81.7%,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已经从1994年的47%上升到了2002年55.3%,加工贸易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所占的比例更高达88.6%,2003年上半年中国高新技术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出口占到了89.5%。这与世界贸易强国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大于加工贸易出口的情况大相径庭,表明我国本土企业的出口能力及其增长潜力还远没有得到发挥。

我国贸易结构不发达,国际竞争力需要大力提高。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将发生有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向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服务产品为主、进口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转变。而一国欲从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应使本国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偏低在结构上,我国出口商品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的比重偏低。目前,在我国的出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比重比较低;在进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这说明我国的贸易结构还处于不发达阶段。另外,从产业的贸易依存度来看,我国贸易结构也处于不发达阶段。一般来说,贸易结构越发达,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具有国际竞争力。目前,由于加工贸易已占我国对外贸易的较大比重,总量层次上的贸易结构难以反映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而一般贸易进口结构和一般贸易结构出口结构能更好地反映贸易结构的发达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高低。

(三)走向强国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保护手法更加隐蔽,主要出口市场针对我国产品的贸易壁垒不断加强,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案件不断,上述因素均加大了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将进一步限制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技术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的贸易限制措施,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频繁限制中国产品出口、保护本国产业的武器。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减少国际市场份额、市区贸易机会、退出贸易市场、损害企业信誉等不利影响,对我国出口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中国自1996年以来已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产品遭遇反倾销几乎涉及所有出口产品类别。2001年,中国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数占当年全球案件的15%,2002年则上升至17%,被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为36起,列全球首位。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前三季度,包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中国产品提出的反倾销保障措施立案超过了42宗,涉及金额超过10.7亿美元,贸易专家还预测,依此形势下去,我国贸易纠纷将随之达到高峰。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而我国低附加值产品独特性低,抗危机能力差,出口商品竞争力不强,关键时刻难以起到稳定出口的作用。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是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这些产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成本低,市场容易进入。从而也很容易引起投资过剩,投资过剩又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能力过剩最后导致供给过剩,供给过剩就必然会出现恶性竞争。无序竞争最终的结果就是遭遇反倾销起诉或保障措施。

(四)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需要长期的贸易动力转换。

实现贸易持续增长的关键是贸易动力的转换。贸易动力的转换来自产业结构的转换,这种结构转换是由产业结构、国内需求结构与贸易结构良性互动而形成的。中国目前的贸易增长动力是建立在劳动力基础上的比较优势,贸易结构的主导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条件随贸易数量增长而恶化,它是由于贸易增长动力没有随贸易增长阶段变化相应转换造成的,这说明低价劳动力优势的潜力已不足,也进一步说明比较优势面临着向高级化转换的需要。如何将现有的比较优势转变为长远的竞争优势,则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最根本最严重的问题。

要实现我从一个贸易大国走向一个贸易强国的目标,增加我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获得的动态利益。关键所在是强化中国现有外贸出口比较优势的同时,培育具有潜在竞争优势的高科技产业,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开放竞争中实现中国贸易结构的第二次转换。

三、中国贸易结构变化趋势分析一、影响我国贸易结构转换的环境因素(一)世界经济结构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我国分享全球技术进步和全球带来的效率提高提供了机遇。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将受到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由于国内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以及高科技领域外商的投资带动,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将持续提高,并成为出口增长的增长点。外商投资的重点由过去的一般制造业发展到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近两年来外商投资于集成电路、计算机、信息产品等高技术项目明显增加,不仅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也是我国改造、培育和壮大一批支柱、优势产业,从整体上增强了我国的出口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从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来看,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进行结构调整,也就意味着进一步加大现有的比较优势的发挥,我国产业结构可能出现一个“低度化“的调整阶段。我国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又一个更大的发展,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受到更大的竞争压力。这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但是也可能会重新提升传统商品的比重,从长远来看,并不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如何将现有的比较由是转变为长远的竞争优势,则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最根本最严重的问题。(二)外贸体制改革促进了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中国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开放领域继续扩大,法律法规体系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增强了外商对华投资信心,外商投资持续增加,投资贸易互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同时,随着中国外贸经营权的加速放开,激活了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出口的活力进一步得到释放,进出口自主增长的能力明显增强。二、贸易结构发展现状(一)总体发展情况。我国外贸出口实现两次跨越:一是上世纪80年代初摆脱了以资源为主的出口结构,进入了一个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为主导的时期,我国外贸出口实现了500亿美元的第一个台阶。95年外贸出口结构出现了一个决定性的变化,机电产品出口首次超过纺织品服装产品成为最大类出口产品。兼具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双重特性的机电产品出口异军突起,使我国2002年外贸出口迈上了3000亿美元的台阶,2002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首次超过纺织品达到677.07亿美元。我国外贸出口进入到机电产品拉动全国外贸出口,高新技术出口拉动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新阶段。(二)高新技术出口发展情况。随着世界贸易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世界贸易的新生力量,高新技术产业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强弱的标志。中国入世后,以科技兴贸为战略,进一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第二次调整,用高新技术占领国际市场,从而带动中国21世纪的经济腾飞。随着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进口额的持续高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已经得到较大改善。2002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商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双双首次突破1/5,分别达到20.8%和22.8%。10年前1992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工业制成品中的比重只有5.9%,10年提高了近1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经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巨大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科技兴贸计划的实施,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商品进出口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增长乏力、高技术产业发展普遍不景气的环境下,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成为全球关注的亮点。在连续10多年高速增长、且出口基数接近500亿美元的情况下继续增长了近5成,显示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进入鼎盛的发展时期。“十五”计划实施的头两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累计突破已1000亿美元,达到1143.17亿美元,超过了整个“九五”期间的1109.60亿美元,是“八五”期间的4倍。与1992年相比,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0年翻了4番,年均递增32.7%,是同期GDP增长率的3倍多。2003年,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一直是拉动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商品。前三季度,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564.4亿美元和733.3亿美元,增长41.4%和58.2%,增量分别占全国总出口增量的61.0%和35.9%。表-1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外贸易额占商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对外贸易额的比重(1992~2002)单位:%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占商品 4.7 5.1 5.2 6.8 8.4 8.9 11.0 12.7 14.9 17.5 20.8

占工业制成品 5.9 6.2 6.3 7.9 9.8 10.3 12.4 14.1 16.6 19.4 22.8

三、贸易结构预测分析根据我国贸易结构发展的趋势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几年里,中国将从一个贸易大国发展成为发展中贸易强国。到2010年,我国商品进出口结构和效益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显著提高;服务贸易实现较快增长,重点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明显增强;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扩大,项目技术水平和规模有新的提高,结构和区域分布趋于合理;对外投资稳步扩展,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工贸易形成一定规模;经常项目收支实现大体平衡,国家外汇储备和主要外债指标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主要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将实现较快的技术进步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获得更加坚实的基础,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我国开放型经济格局将基本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规则要求的外经贸管理体制逐步走向完善。对外经济贸易将更好地发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电子信息产品作为高新技术的一部分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在我国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附加值高、出口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和企业,使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每年高于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可望达到1200亿美元,在全国出口总额中达到30%,初步完成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由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向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转变。四、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形成机制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前景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日元升值的历史教训从实践说明了一个问题,汇率将是影响中国贸易发展的长期因素。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的损害。从国际分工格局来看,相对于发达国家以研究和服务业为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制造业为主的,这种贸易结构极易受到汇率水平变动的影响。相对于发达国家以资本技术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相应提高。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严重影响出口的增加。1、汇率机制对贸易的影响。汇率政策是实现一国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达到的重要工具,汇率已成为调节国际经济竞争关系最直接、有效地的手段。一国完全可以利用汇率波动影响的分析结论,主动地选择汇率水平的偏差(即低估或高估本币)来调整国际货币关系,创造一个有利经济发展环境。我国应该更多地将汇率作为调节进出口的工具。一般来说,本币的低估所反映的外币实际购买力的增加,一方面导致外国产品价格相对昂贵,有损外国贸易,外国经常帐户收支状况恶化,但另一方面,它也有益于外国对外的金融和直接投资,外国投资收益增加。本币低估将使外国的贸易条件(贸易条件=单位出口产品价格变动率/单位进口产品价格变动率)得到改善,这意味着外国出口一单位商品可换取更多的进口商品,外国的资源利用更加优化。长期来看,这将促进外国的经济增长。本币的低估使得外币的实际购买力相对增加,这将鼓励外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进行,以资本、技术为代表的外国生产力将转移到本国,外国将遭遇一定程度的“产业空洞”,其结果是外国的就业下降、GDP下降。但同时,外国对外投资增加、投资净收益增加,从而GNP增加。此外,大量外资企业随着外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开展而在本国建立,它们的产品返销将进一步恶化外国的贸易状况。而资本货币高估一点好。而对于每个国家来说,其货币汇率水平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货币在对外经济关系中主要起的是贸易作用还是投资作用。美国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吸引着世界的资本,投资在其对外经济关系中作用显著,美元更是“资本货币”,因此美国就支持“强势美元政策”。而日本缺乏发达的金融市场,资本输出能力不强,贸易在其对外经济关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日元更倾向是贸易货币,因此日本就极力抵制日元升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国对外经济联系将从更多的采用贸易方式向更多的采用投资方式转化,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发展到资本、技术等核心生产要素的转移,这就需要其币值水平从较低转向较高。2、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必然性。人民币汇率长期保持稳定,从理论和实践来看,都是缺乏基础和不现实的,应该改变外汇管理政策的主导思想,使汇率能更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发挥市场机制的调控作用。而实际浮动汇率地基础是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管理的开放。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盯住美元是不可取地,他只会使人民币成为美元高度可信赖的替代品,不利于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在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果我国继续维持这种制度安排,不仅面临着运行成本和风险递增的约束,而且还将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断降低。毫无疑问,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进程进一步加快,这些问题和矛盾将日益突出,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事实上是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尽管这种制度安排基本上是适应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认,这种汇率制度安排也存在着许多缺陷,如汇率的形成机制缺失、汇率缺乏灵活性或弹性、汇率的调整缺乏准确依据等等。因此,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必须改革,重新选择汇率制度已是大势所趋。3、中国汇率机制的选择。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可分为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增加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但是,从近期来说,人民币汇率在消除升值压力和预期后,应扩大浮动区间,逐步取消结售汇制度,并将形成机制从盯住美元转向盯住一揽子货币。人民币汇率扩大浮动空间不仅可以克服一次性升值的各种风险和弊端,也可以更好地反映多变的市场状况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是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缺失的重要原因,使人民币汇率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汇率。因此,应将目前国内企业的强制结售汇制逐渐过渡到意愿结汇制,使整个外汇供求有效地出清价格,使价格也能灵活地引导和调节供求。实行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基本实现经常项目的意愿售汇,资本项目的意愿售汇还需要根据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逐步改进。

在市场供求基础上,人民币汇率调控目标可由钉住美元转为钉住一揽子货币。包括美元、日元和欧元三种货币,可根据贸易情况选择适当权数。采取钉住一揽子货币的方式,有助于淡化市场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关注程度,稳定我国对美元区、欧元区和日元区的贸易条件。当市场供求关系与货币计算出的目标汇率有差异时,甚至方向不一致时,必须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进行调整

如何为自己的产品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比别人强的地方。作为生产企业无非就这么几个问题,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品牌形象等等。当然这些是外部的,实际上需要内部的优势来影响。举例来说,你跟上游的供应商关系很好,拿货的价格比别人低,这就是你的竞争优势了。或者你成本控制、生产管理很好,生产效率高,也是竞争优势。总之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力。

作为非生产性企业无非是把产品换成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力等等,不过服务更侧重于心理感受,让客户满意为根本,填补心中所需,价格高也有市场。

如何提升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

中国的制造企业出口,除了少数实力强大的知名企业外,一般都是选择代加工的模式。无论是OEM还是ODM企业,随着人民币升值,新的劳动法的实施,众多中小加工生产型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但是,在夹缝中,仍然有很多企业还生活得很好,那么,什么的因素决定加工生产型企业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呢,笔者刚好有幸与好几家生命力较强的企业经常保持沟通,并且也喜欢向专家请教,大家一致认为,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可以培养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 一、产品线丰富 1、技术上满足要求: 首先,必须保证产品能够跟上业界的技术发展趋势,这是从事代加工企业能够生存的根本,也是获得相对较高利润空间的保证,在业界,能够获得技术上的领先的企业总是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其次,要给客户预留可供选择进行组合的机会,客户一般不一定要求所有产品都要求技术一样,而会根据市场要求进行适合的技术组合,所以,只要是与产品的功能相关的技术,厂家都必须进行储备,客户可以按照技术分类,一样一样的付款。 2、规格必须齐全: 除了技术上的区别以外,产品的规格也必须齐全,这就要求企业准备多种规格的模具,各种通用规格的产品都可以生产,这样可以保证客户产品线的完整,否则,客户无法在一个...中国的制造企业出口,除了少数实力强大的知名企业外,一般都是选择代加工的模式。无论是OEM还是ODM企业,随着人民币升值,新的劳动法的实施,众多中小加工生产型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但是,在夹缝中,仍然有很多企业还生活得很好,那么,什么的因素决定加工生产型企业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呢,笔者刚好有幸与好几家生命力较强的企业经常保持沟通,并且也喜欢向专家请教,大家一致认为,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可以培养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 一、产品线丰富 1、技术上满足要求: 首先,必须保证产品能够跟上业界的技术发展趋势,这是从事代加工企业能够生存的根本,也是获得相对较高利润空间的保证,在业界,能够获得技术上的领先的企业总是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其次,要给客户预留可供选择进行组合的机会,客户一般不一定要求所有产品都要求技术一样,而会根据市场要求进行适合的技术组合,所以,只要是与产品的功能相关的技术,厂家都必须进行储备,客户可以按照技术分类,一样一样的付款。 2、规格必须齐全: 除了技术上的区别以外,产品的规格也必须齐全,这就要求企业准备多种规格的模具,各种通用规格的产品都可以生产,这样可以保证客户产品线的完整,否则,客户无法在一个厂家找到充足的东西,就会导致客户资源的浪费与流失,有些厂家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为我就做我最擅长的东西,最好大家都找我做一个规格的东西就好了,但是专业化的厂家强调的是在某个产品品类领域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这样,可以保证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的形成 3、外观可供选择机会多: 对于终端产品,产品的外观的多样化也是厂家必须考虑的问题,无论是外观的形状还是外观的颜色,作为厂家都必须尽可能的完善,并且,由于厂家面对的不是终端客户,而是各个品牌商,那么,厂家还要比单个品牌商拥有更多的颜色、外观可供选择,这样才能满足更多品牌商的需求,与竞争对手比较,有更多的外观可供选择的企业肯定更有竞争力 二、交货速度满足客户交期 1、及时性: 无论是加工企业本身还是委托加工者,最郁闷的都是交货的及时性问题,作为加工方的营销部门,最怕的事情就是生产部门无法及时交货,而委托方的采购人员,也是怕自己的生产线无法等来对方的配套部件而被迫停工。 及时性问题给加工方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整个生产系统、采购系统、物控系统、品质系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整个体系运转健康,而且还要求大家都高度的富有责任感。一个环节错位,整个交货泡汤。所以考虑到这些,有经验的业务人员与采购人员都会给自己留一些空间,而不将话说满。 2、多变性: 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委托方的信息也是多变的,由于他的下游以及其他合作方的原因,有时候会出现委托方自己不可控制的情况,于是会随时都有可能变化他的需求,这对于加工方的生产部门来说,又增加了很多麻烦,很多生产企业被这种客户信息的多变搞得无法适应,而绝大部分企业都会将这种客户信息多变导致的生产系统混乱迁怒到营销部门的头上,因为营销部门是接口部门。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只有几个: ⑴、营销部门尽量充分、及时的了解客户信息变化,保证生产部门的尽量打有备之战,例如接到大订单时可以向客户了解分批出货的详细情况,生产部门了解后,就可以视为多个订单安排,增加灵活性。 ⑵、生产系统要能够使自己的计划、采购能够尽量的科学、系统,减轻客户多变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例如甲客户的定单推迟,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就可以将甲客户的物料用到乙客户那里去,而不是非要在仓库再进另外一批 ⑶、增强公司实力,尽量选择实力匹配的客户,因为越是实力大的客户,其本身操作也更加规范。 三、质量稳定、可靠 很多企业的失败原因都是质量问题,对于刚成立的企业更是如此,作为长期负责企业营销体系的职业经理人,笔者的切身体会是很深的,营销人员不怕人说自己的产品价格高,就怕人说自己的产品质量差,因为好产品价格高,客户能够接受,质量老出问题的产品,企业、品牌,客户都是避而远之的。但是,质量稳定、可靠,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体上,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去点滴积累,最终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 1、科学的设计: 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这对于只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的人,也许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在实业界,也许的大家都不会反对这种观点。科学的设计是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根本,不合理的结构、不合理的电路设计,给产品质量留下的隐患也是是最致命,也最冤的。 2、负责任的采购: 产品质量也是买出来的,基本上,有什么样的原料对于产品的质量也是有根本性的影响,有些企业为了贪图便宜,有购买伪劣产品,虽然成本下降了,但是,由此带来的返工、客户退货、客户流失、品牌受损,却不是企业省下来的这点采购费用可以理解的。 3、生产过程: 生产设备尽量使用自动化设备,再好的人也不如机器,以贴片为例,最好的工人贴的也不如自动贴片机,因此,尽量的减少人的因素对生产产生影响对于质量很关键的。 必须有严格的标准体系来检测所有的工序所输出的工作成果,现在流行的标准体系越来越多,但是不管什么标准,最终的执行是最关键的。 四、生产成本低: 客户总是想要以最低的成本来购买产品,生产厂家想要获得市场份额,也会尽量地以低成本的策略来挤占同行的生存空间。想要在这个行业生存,有两个成本水平是对企业的发展生存影响颇大的。 1、低于客户自己生产的成本: 这是从事这一行的基本要求,如果委托方自己做成本更低,那么委托方就根本找不到理由要由外协厂来代加工。 2、低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成本 针对同行业的不可避免的低价竞争,企业能够采取的办法就是比竞争对手的成本更低,因为,无论行业竞争如何激烈,最终的价格都不可能使最后一个生存者面亡,因此,尽一切可能降低企业的运作也是每个企业必须遵照的基本原则。

大航海时代4怎么保持商品流行?好像卖一次就降了~

阁下:任何一样商品并不是流行就能挣钱,比如你所在的城市中已有的商品是流行品的话,你在这个城市中进行销售肯定是赔钱的。只有那个城市不产这种商品在这里推销才能挣钱。但是每一个流行商品如果在这个城市中销售多了也就不太挣钱了。所以要间断一段时间再去这样会好些。如果你是用原产物进行的商品流行那么时间可能会长些,而且城市也多,如果你的传教士的能力高所造成的流行面积也会大,时间也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