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都过得比较省,总担心他们舍不得吃,不够营养?
- 一个好多家庭都面对的问题.(老人太节俭了,怎么办?)
- 老一辈人大都勤俭节约,这是为什么呢?
- 有一句古话叫“早晨吃得像皇帝,中午吃得像贫民,晚上吃的像乞丐”,可在生物角度来看,人一天的进食量应是30%,40%,30%,到底哪个更科学性,更对呢?为什么?
- 妈妈是个很节约的人,所以我有时会买点她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给她吃,但她每次都说我怎么办
一个好多家庭都面对的问题.(老人太节俭了,怎么办?)
你说的很对,老年人大都如此。老汉今年69了,是农民。在消费观念上与子女就有很大的差距,就是有钱什么也都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所剩饭菜有点馊了也要吃了,怕糟蹋了。平常日子就是想法攒钱,现在,也干不了活了,没有收入了,一切花销都是子女供养,生活蛮富裕的,但就是舍不得。
有时细想起来,都这么大年纪攒钱有嘛用呢,下决心花钱,但一到时候,又舍不得了,孩子们经常埋怨我和老伴儿,但也无济于事。
究其原因,就是以前过惯了穷日子,苦日子,形成了习惯,怕以后还会受穷,就是这个想法,想改恐怕不可能了。
外婆已经这样,你们也不要为难她,但是过期的食品、饭菜千万不要让老人吃,一个是劝导,一个你们发现后及时扔掉,以免食物中毒,好吗。
老一辈人大都勤俭节约,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成长及生存环境的问题,老一辈人真的苦怕了,也苦习惯了。
借用一句很俗套的话:时代的洪流在滚滚向前。我们这代人与老一辈人的消费理念已经截然不同了,老一辈人大多勤俭节约,而我们这辈人不浪费就应该算是足够节约了。
因为吃过的苦太多,老一辈人总是害怕生活会变得更糟糕。我曾经听我母亲聊过当年他们的生活,小时候正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那时候连吃饭都是问题,几十里地以内的树皮都已经吃完了。那时候都是勉强生存了下来,能吃的东西基本上都吃过了。
他们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度过,后来的条件稍微好了一些,可是吃馒头就算是过年了。经历过那种艰苦的日子,老一辈人总是有些担心,生活会再回到从前,总是想要能省则省,尽可能多攒下一些东西,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
生活习惯已经形成,几十年的习惯真的很难被改变。我妈到现在炒菜都很咸,到现在过夜菜都不用,到现在还总是喜欢到地里采野菜。我和我妈说过很多次了,可是她每次都会答应,但直到现在都没有改过。
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我妈也早就已经习惯了节俭。出门能不坐车就不坐车,吃饭能少花钱就少花钱,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除了家里的房子迫于无奈翻盖了一下,其他好像没有太多改变。
可现在的生活和曾经比较真的好了太多,根本没有必要委屈自己。我也数次和我妈说过这个问题,可是她总是笑笑不说话。
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之一,我想我们应该传承发扬下去。可是老一辈人的勤俭节约,在我们看来仿佛是有些虐待自己。或许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里,至少不用再经历曾经的苦难。
我们应该学会勤俭节约,可是生活中也总要学会善待自己。
有一句古话叫“早晨吃得像皇帝,中午吃得像贫民,晚上吃的像乞丐”,可在生物角度来看,人一天的进食量应是30%,40%,30%,到底哪个更科学性,更对呢?为什么?
都对,第一个是对营养来讲,第二个是对饱的程度来讲
妈妈是个很节约的人,所以我有时会买点她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给她吃,但她每次都说我怎么办
虽然她说你,但是实际上她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有这么孝顺的孩子,她能不高兴嘛!
她之所以说你,仅仅是因为她生性节俭而已……不要太在意。该买还是要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