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118-A型智能化电脑控制高速整经机21寸盘头下不来什么情况?
计算机考试问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买计算机时,当然买最高档的 b频繁开、关机对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并无影响c 为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应常用消毒液清洗计算机 d系统启动软盘应写保护,且一般在该盘中不要存放用户程序及数据 D
下面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手段,错误的是( )。 a要经常地对硬盘上的文件进行备份 b凡不需要再写入数据的磁盘都应有写保护c 将所有的和.exe文件赋以“只读”属性 d对磁盘进行清洗 D
计算机病毒通常分为引导型、复合型和( )。 外壳型 文件型 内码型 操作系统型 B
最先开展的电子商务类型是( )。 企业对个人 企业对企业 企业对政府 个人对个人 A
人类社会最先开展的电子商务类型是( )。 B to C B to B B to G C to C A
人类社会最先开展电子商务零售活动的国家是在( )。 亚洲 欧洲 美洲 澳洲 B
公布世界上第一个Internet电子商务标准是在( )。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B
在电子商务分类中,C to C是( )。 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 企业间的电子商务 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 企业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 A
在电子商务分类中,B to G是( )。 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 企业间的电子商务 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 企业对政府的电子商务 D
在电子商务分类中,G to G是( )。 政府与政府间的电子商务 企业间的电子商务 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 企业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 A
在电子商务分类中,B to B是( )。 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 企业间的电子商务 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 企业对政府的电子商务 B
在电子商务分类中,B to C是( )。 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 企业间的电子商务 企业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企业对政府的电子商务 C
在电子政务分类中,G to G是( )。 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 企业间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A
在电子政务分类中,G to B是( )。 企业对个人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企业对政府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B
在电子政务分类中,G to C是( )。 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 企业间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企业对政府的电子商务 C
在电子政务分类中,B to G是( )。 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 企业间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企业对政府的电子政务 D
我国电子政务的“三网一库”是指机关内部办公网、办公义务资源网、( )及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 局域网 城域网 公共管理与服务网络 广域网 C
ECP(Electronic Check Paper)是( )。 电子现金 信用卡 电子支票 电子钱包 C
Digital Purse是( )。 电子现金 数字钱包 电子支票 电子钱包 B
与传统现金相比电子现金的优点是( )。 方便、成本低 管理控制技术复杂 已解决合理征税问题 不可能被伪造 A
与传统结算工具相比,电子结算的主要缺点是( )。 缺乏便利性 缺乏安全性 初期投入大、技术复杂 不能进行小额结算 C
电子数据交换的简称是( )。 EFT EDI NET EC B
下面哪项不属于电子商务软件功能( )。 商品目录显示 购物车 交易处理机制 WWW平台选择 D
在线调查常见的方法是( )。 邮寄调查 电话调查 人员调查 电子邮件调查 D
下列有关数据的存储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顺序存储方式只能用于存储线性结构 顺序存储方式的优点是存储密度大、且插入和删除运算效率高 链表的每个结点中都恰好包含一个指针 栈和队列的存储方式既可是顺序方式也可是链接方式 D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 执行算法程序所需要的时间 算法程序的长度 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C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 算法程序的长度 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 算法程序所占的存储空间 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存储空间 D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线性表是线性结构 栈与队列是非线性结构 线性链表是非线性结构 二叉树是线性结构 A
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指: 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量 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顺序存储方式 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 B
下列关于队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在队列中只能插入数据 在队列中只能删除数据 队列是先进先出的线性表 队列是先进后出的线性表 C
下列关于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栈是非线性结构 栈是一种树状结构 栈具有先进先出的特征 栈具有后进先出的特征 D
链表不具有的特点是: 可随机访问任一元素 插入和删除不需要移动的元素 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 所需空间与线性表长度成正比 A
在深度为5的满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为: 32 31 16 15 C
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进行顺序查找:在最坏情况下所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n+l n (n+1)/2 n/2 B
程序流程图(PFD)中的箭头代表的是: 数据流部 控制流 调用关系 组成关系 B
下面不属于软件工程3要素的是: 工具 过程 方法 环境 D
数据流图用于抽象描述一个软件的逻辑模型。数据流图由一些特定的图符构成。下列图符名标示的图符不属于数据流图合法图符的是: 控制流 加CE 数据存储 源和潭 A
软件测试过程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逆过程其最基础性的测试应是: 集成测试 单元测试 有效性测试 系统测试 B
在结构化方法中软件功能分解属于下列软件开发中的阶段是: 详细设计 需求分析 总体设计 编程调试 C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发现错误 演示元件功能 改善软件的性能 挖掘软件的潜能 A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4个方面: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及: 阶段性报告 需求评审 总结 都不正确 B
软件调试技术包括: 边界值分析 演绎法 循环覆盖 集成测试 B
软件需求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最后成果。以下Ⅰ.数据描述、II.功能描述、Ⅲ.性能描述、Ⅳ.文件结构,哪些是其应包括的内容? I和II II和III II和IV I,Ⅱ和Ⅲ D
软件测试方法中的静态测试方法之一为: 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 黑盒法 路径覆盖 边界值分析 A
在详细设计阶段经常采用的工具有: PAD SA SC DFD A
下列工具中需求分析常用的工具是: PAD PFD NS DFD D
在软件生命周期中能准确地确定软件系统必须做什么和必须具备哪些功能的阶段是: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可行性分析 需求分析 D
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 软件开发方法 软件开发工具 软件开发费 软件系统的功能 D
检查软件产品是否符合需求定义的过程称为: 确认测试 集成测试 验证测试 验收测试 A
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有多个方面。例如:I?需求增长无法满足II?生产成本过高Ⅲ?进度无法控制Ⅳ?需求定义不准确V?质量不易保证Ⅵ?难以满足维护需要但比较而言。一般认为软件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I和II I和III II和V I和Ⅵ D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其首要任务是: 保证软件的正确性 改正软件存在的错误 发现软件的潜在错误 实现程序正确性证明 C
下面不属于软件设计原则的是: 抽象 模块化 自底向上 信息隐蔽 C
在结构化方法的软件需求定义中可采用分析工具来辅助完成。下列工具中哪些是常用的工具?。 I数据流图 II结构图 Ⅲ数据字典 Ⅳ判定表I和IIII、Ⅱ和IIII、Ⅱ和IVI、Ⅲ和Ⅳ A
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的是: 程序的规模 程序的易读性 程序的执行效率 程序的可移植性 B
对建立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程序应简单、清晰、可读性好 符号名的命名只要符合语法 充分考虑程序的执行效率 程序的注释可有可无 A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一个对象请求另一个对象为其服务的方式是通过发送: 调用语句 命令 口令 消息 D
信息隐蔽的概念与下述哪一种概念直接相关? 软件结构定义 模块独立性 模块类型划分 模块耦合度 B
下面对对象概念描述错误的是: 任何对象都必须有继承性 对象是属性和方法的封装体 对象间的通信靠消息传递 操作是对象的动态属性 A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 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 教学软件 工具软件 B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要素不包括( )。 硬件平台 用户 网络 数据库管理员 C
"在下列关系中,( )是一对多的关系。
" 董事长和员工 医生和患者 产品和生产厂家 任课教师和学生 A
在对关系的描述中,( )是错误的。 一个关系表通常是同一个主题的数据集合 关系表采用主键来唯一标识元组 一个关系表可以有多个主键 关系是二维表 C
对关系数据库的检索操作可由三种基本关系运算组合而成,这三种基本关系运算不包括( )。 连接 "比较
" 选择 投影 B
"下列不属于Access数据库对象的是( )。
" 表 窗体 向导 查询 C
"下列不是关系种类的是( )。
" 多对一 一对一 一对多 多对多 A
"属于Access可以导入或链接数据源的是( )。
" Excel Access FoxPro 以上皆是 D
"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B
三级模式间存在二级映射,它们是( )。 概念模式与外模式间,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 子模式与内模式间,外模式与内模式间 子模式与外模式间,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 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外模式与内模式间 A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 )。 关联、更新、排序 排序、索引、统计 选择、投影、连接 显示、打印、制表 C
用树型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是( )。 数据模型 网状模型 层次模型 关系模型 C
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是( )。 二维表 线性表 树结构 网结构 A
将E-R图转换到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 )。 关系 属性 键 域 A
下列4个选项中,可以直接用于表示概念模型的是( )。 层次模型 实体-联系(E-R)模型 关系模型 网状模型 B
数据库的三级结构分别被定义为( )。 子模式、模式和概念模式 外模式、子模式和存储模式 模式、概念模式和物理模式 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D
"公司中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从职员到部门的联系类型是( )。
" 一对一 多对多 一对多 多对一 C
下列4个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C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其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阶段是( )。
" 人工管理 文件系统 数据项管理 数据库系统 D
"从关系中挑选出指定的属性组成新关系的运算称为( )。
" 投影运算 选取运算 联接运算 交运算 A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
" 软件工具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 数据模型 B
把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过程,属于数据库的( )。 需求分析 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 C
关系表中的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 字段 元组或记录 码 属性 B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是( )。
" 三级模式结构和二级映射 二级模式结构和一级映射 三级模式结构和三级映射 三级模式结构和一级映射 A
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 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 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模型 C
"反映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信息模型是( )。
" 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 E-R模型 网状模型 C
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所谓数据独立性是指( )。 数据与程序独立存放 不同的数据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 不同的数据只能被对应的应用程序所使用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D
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 )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 概念 关系 用户 层次 A
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6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 )、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实施阶段、运行和维护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 " 总体设计阶段 模块设计阶段 B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包括实体完整性、( )和自定义完整性。 域完整性 关联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 用户完整性 C
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 )三种。 逻辑模型 关系模型 树状模型 物理模型 B
如果一个工人可管理多个设施,而一个设施只被一个工人管理,则实体"工人"与实体"设施"之间存在( )联系。 网状 多对多 一对多 一对一 C
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 )。 外模式 内模式 概念模式 逻辑模式 B
关系模型的数据操纵即是建立在关系上的数据操纵,一般有( )、增加、删除和修改四种操作。 连接 投影 选择 查询 D
在关系数据库中,把数据表示成二维表,每一个二维表称为( )。 关系 实体 元组 对象 A
数据库保护分为:安全性控制、( )、并发性控制和数据的恢复。 密码控制 访问控制 完整性控制 正确性控制 C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 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B
"下列有关数据库的描述,正确的是( )。
" 数据库是一组文件 数据库是一个结构化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是一个关系 数据库是一个DBF文件 B
数据库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它们是( )。 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 模式设计和内模式设计 内模式设计和物理设计 结构特性设计和行为特性设计 D
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 内模式 外模式 存储模式 概念模式 B
"在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过程中,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区别是数据库系统具有( )。
A. B.
C. D.
" 数据无冗余 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可共享 特定的数据模型 D这是计算机大一计算机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SQL语言又称为( )。
" 结构化控制语言 结构化操纵语言 结构化定义语言 结构化查询语言 D
索引属于( )。 概念模式 外模式 模式 内模式 B
满意请采纳。
海天MA3800注塑机做PC料怎么不下料?
最后一段温度加到280----310,待下料后再降到290左右。这是由于这段温度过低,料不容易软化,再加上拌色粉用油太多,螺杆老旧等原因,料就在进料口打滑,不下料。时间长了就在螺杆上方结块,更难下料了。
全电脑可编程打铃仪
使用方法:
1、接通220V电源,按“复位”键两次,屏幕显示“O:00”。
2、编程前先列好时间表,这里以上午5:30分打铃,长响打铃,打铃时间10秒,现在时间8:10分为例,介绍编程方法。
说明:“输入”、“时/分转换”、“星期”键,每次只能
按一次,按下后应快速弹起,不能长时间按住不放,否
则会从各功能状态之间循环不断。
①按“输入”键一次,屏幕变为“0注1”:0”(“注解l:前面的0提示为第几个打铃点,在0~39之间由机器自动控制;后面的0表示铃声方式,可按“调整”键在0-3之间选择,其中0表示不响铃,1表示电铃长响,2表示一长一短的响,3表示短速的响,用铃声可直观的判别上、下课铃声)。
2.本例按“调整”键设为方式1;屏幕显示“0:1”。
3.按“时/分转换”键,屏幕显示“0闪烁:00”提示输入第一个打铃时间小时位,“调整”键修改,本例设成“5:00”。
4.再按“时/分转换”键,屏幕显示“5:00闪烁”,按调整键设定为“5:30”,按“输入”键一次,即将第一个打铃点设置存贮好了。此时屏幕将显示“1:0”,重复2~4依次输入各打铃点的打铃时间即可:
5.如己输入完全部打铃点, 在屏幕显示打铃点提示时,如上例显示“ 1:0”时按一次“输入”键,屏幕变为“ :00”,提示输入打铃时间长短,在0—99之间由用户任意选择,本例按“调整”键设为“ :10”,按“输入”键:
6. 屏幕显示“00: 00”, 四位全部闪烁,数字不一定为0,无妨。此时有两种选择:(1)按“调整”键, 屏幕快速闪动, 进入快速模拟状态, 运行到设定的时间点后
响铃供检查用按“调整”键可退出模拟状态: 屏幕显示“0闪0闪:00”(注:前两位数字闪烁,屏幕时间每次均不同,无妨,提示输入当前北京时间,设置方法同下面▲处。(2)按“输入”键,屏幕变为“0闪0闪:00”。▲提示输入当前北京时间小时位,用“调整”键修改, 本例设为“8:00”。再按“时/分转换”键,屏幕显示“8:0 闪0闪”,提示输入当前北京时间分钟位,用“调整”键设成“8:10”,按“输入”键,秒闪起动,表示程序设置完毕。接着照下面第3点设好今天的星期及休息日设置。
3、休息日设置:
屏幕处于正常走时状态时,按“星期”键一次, 屏
幕变为“ : l”,提示输入今天星期几,用“调整”键
修改,如设成1。再按“星期”键,屏幕变为“ 1:0”,
提示输入第一个体息日,用“调整”键修改, 如为“l:
6”即表示星期六为休息日不打铃。再按“星期”键,
屏幕变为“2:0”,提示输入第二个休息日,用“调整”
键修改,如为“2: 日”, 即表示星期天不打铃。最后按
“输入”键存贮并返回走时状态。如只须设置一个或不
设置休息日,只须将休息日设为0即可。如己设好今
天星期及休息日, 后又进行快速模拟,则应重设今天
星期。
几点注意:
1、“调整”键按住不放,其数值在规定值内累加。
2、如欲依次察看各打铃点数据,可交替按“输入”与“时/分转换”键即可,按“调整”键可修改。
3、当交流电停电168小时内, 显示屏熄灭,机器保存时间与程序:断电连续超过168小时,时钟停止,程序长期保存,须重新工作时,接通220V电源, 按复位键一次(按两次则所有打铃程序清0), 检查数据是否有误,设好当前北京时间即可工作。
5.B-1型交直流双用打铃仪,编程方法与A型相同;机器后板直接输出直流12V电压(黄色线)接直流电铃,绿色线接220V交流电铃采用开关形式接法。将交直流双用电铃的四根线对应接入即可。详见标注。多个电铃请用并联方式联接。单个电铅尺寸应大于6寸。机后左边两根线,外接12V电瓶,其中红色线接正极,黑色线接负极。电瓶容量一般取4AH。机器可对电瓶自动涓流充电。注:交流断电后,机器显示屏熄灭,接上电瓶后,可自动转为直流打铃。
7、为保证贵单位能用好本产品,达到响铃自动化的目的,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 弄清操作步骤和方法,仪器最好放置在闲人不易碰到的地方, 并由专人管理。
常见现象及处理方法:(并非故障)
一、时响时不响。使用一段时间后, 发现有时到打铃点时电铃不响,发音嘶哑或只有交流嗡声。此为电铃故障,请调节电铃镙钉以及弹簧片即可。
二、走时误差的调楚。长时间使用走时有累积误差与北京时间不同步。调整方法: 按“输入”键4次, 按至显示屏上“小时”位闪动时, 再按“时分转换”键一次即可看到显示屏上“分钟”位闪动,此时再按“调整”键, 按至与北京时间同步后立即再按一次“输入”键,显示屏秒点闪动即可。
三、某一天不会打铃,或休息日也打铃。系星期设置有误,处理方法请参阅说明书“休息日设置”。
7、奉机保用一年, 终身保修,竭诚服务!
操作步骤屏幕显示情况说 明
l、按“输入”键前面的。表示打铃点,在0—39循环
2、按“调整”键设第1个打铃点的打方式为“长响”
3、桉“时/分”键0闪:00”设第1个条铃点的“小时”位
4、按“调整”键“5:00”
5、按“时/分”键“5:0O闪”设第1个打铃点的“分钟”位
6、按“调整”键
7、按“输入”键存贮第l个打铃点设定,进入第2个打钟点设定
8、A重复2--7步依次设定所有的打铃点8、11步有两种操作选择,用A、B表示
8、B按“输入“键设打铃时间长短为10秒
9、按“调整” 键
l0、按“输入”键“0:闪0闪:0闪0闪”
11、A1按“调整”键四位快速闪动进行模拟打铃,以检查设置是否有误
11A2按“调整”踺“*闪*闪: **”*表示数字每次都不相同继续操作见第12步
11、B按“输入”健“0闪0闪:00”设当前北京时间“小时位”
12、按“调整”键“8: 00”
13、按“时/分”键“8:O闪0闪”设当前北京时间“分钟”位
14、按“调整”键
15、按“输入”键“8:10”秒闪开始闪动,打铃程序设置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