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总说「年味儿」,「年」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 什么是年味
什么叫做“年味”?
曾几何时,那么喜欢过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过年,却淡漠了许多。
春节,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大节,任何所谓的节,在春节面前逊色不少。譬如“圣诞节”、“情人节”毕竟是洋人或着有钱人过的节日,仿佛与老百姓不沾边。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一对中年夫妇,恰逢情人节,丈夫突然发酸,花15元钱给妻子买了一束玫瑰。没料想,反而遭到妻子的斥责,妻子埋怨丈夫迂腐,说:这15元能买多少炸鸡腿。也难怪,刚刚过上“温饱”生活的人,一时很难适应情人节的浪漫。
按说年味气息浓厚的地方莫过于车站。随着春运大幕的徐徐拉开,车站上人潮涌动。车站大厅里回荡着肯尼基的萨克司曲子“回家”,外出务工、上学的人们纷纷踏上回乡路。一些民工兄弟一改往日肩扛手提、气喘吁吁的景象,密码箱、旅行袋,拖着、提着……大家轻轻松松地回家过年。扛归扛,这包行李可比去年轻多了。民工们内心的喜悦不言于表。温总理亲自为他们讨工钱,行李少了,钞票多了。能不喜悦吗?“爸爸拿大包,我拿小包,回家看爷爷奶奶喽。”一个小女孩兴奋地说。其他的节可以不过,春节不能不过,这里面有浓郁的传统、有浓厚的亲情。
传统意义上的“年味”,也就是“忙年”。每逢春节临近,沿路上,大街小巷里,传来稀疏的鞭炮声,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准备过年的物品。如今年货市场繁荣,各种年货琳琅满目,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忙年太累,可以预定酒宴,到酒店去吃“年夜饭”,多么潇洒,可人们为啥还感叹“年味”不足呢?
就现在看来,所谓年味,就在于这个“忙”字上。传统习惯上的忙年,是从除夕夜的前半个月开始,直至大年三十结束。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那时的年货虽然没有现在这么丰盛,于是就有了“砍块猪肉过大年”的说法。一块猪肉可以炖肉、炒菜、包水饺,几乎囊括年货的主要大件,当然也包罗杀猪、宰羊、杀鸡、宰鹅。
年前的最后一个大集必须赶。这最后一个大集是农历的二十八,且热闹非凡。还未走近集市,就听到从集市上传来的鞭炮声,伴随着鞭炮声,你就会被琳琅满目的各色年货吸引了,这是真正的传统年货市场,真正老百姓消费的市场。望着那络绎不绝的人流和面带喜庆气息的人们,年味,就在眼前。
年前的活计再就是制作各种面点、炸制食品。面点也很丰富,且花样繁多,比如炸麻花,蒸枣馍、炸年糕、烙面棋等等。
炸鱼、炖肉、炸藕荷,炸的热火朝天,香飘十里。剪窗花,贴春联、买年画、供灶王爷、吃团圆饭、包饺子忙的不亦乐乎。老百姓讲话,不到大年初一,这个“忙年”就不会结束。累吗?累,但累得高兴、累得快乐。除夕夜晚放鞭炮,除旧迎新,大年初一拜大年,正月十五闹花灯,几百年来,要的就是这种“年味”。
假如年夜饭在酒店里吃,就没有必要置办那么多年货。如今生活好了,什么东西都有现成的,面点、糕点、水果、瓜子可以随用随买,那么年前落得个清闲,年后落得个休闲。长假期间可以旅游、可以看电影、看电视、看各种演出,至于拜年可以电话拜年、发短信拜年,清闲、舒心下来,倒感觉缺少了“年味”。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了亲情。人与人之间见面的机会少了,虽然有问候,但是看不到对方真诚的眼睛、温馨的笑容,人与人产生了距离。邻里之间走动的少了,长此已久,都懒得打招呼。难怪有人说,这都是现代化“惹”的祸,现代化的住宅、现代化的通讯、现代化的工具。
人类只有回归群体才能感到快乐,漂泊了一年,驿动的心、疲惫的心需要亲情的抚慰,需要真情的回归。
难怪有人愿意到乡下去过年呢?
过年的味道有哪些
亲情,友情,团聚,年货,放鞭炮,看春晚。。。。。。
关于过年的味道
我家的年夜饭
一年只有一次,最热闹的也就是那个晚上,我盼望着那个晚上的到来,迎接着那个迷人的夜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题记
一年只有一次,最热闹的也就是那个晚上,我盼望着那个晚上的到来,迎接着那个迷人的夜晚。
那个晚上的到来,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和乐趣。为了今年的“年夜大餐”,母亲和奶奶在除夕的前两天就开始“动工”了。因为母亲眼中的年夜饭是团圆饭,预示着新一年的开始,一切都要十全十美,不能有半点马虎。每到这时候,我便会言语谨慎,生怕不经意间说出什么不中听的或是不吉利的话,招来母亲的责骂。对我家而言,这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已经不只是一顿简单的晚餐,更是全家都要参与的仪式。所以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仍然保留了在家中吃年夜饭的习惯。
我家的年夜饭讲究分工合作,各司其责。母亲是总设计师,负责人员调度。为了年夜饭母亲会把消毒柜里的淡蓝色的精美餐具拿出来用。父亲帮母亲打小工,负责买配菜,买调料,拿油盐酱醋、锅碗瓢盆;奶奶是总设计师的得力助手;爷爷则是烹饪几个他的拿手菜;我嘛,就负责“偷吃”,在有菜做好了后,我总以尝尝菜的咸淡,来偷吃做好的菜,诶,谁叫我属老鼠呢?
母亲做年夜饭有讲究,菜的数量必须是双数,有冷有热,有荤有素,各自成双,讨一个“好事成双”的彩头。每年年夜饭母亲都会亮出她新学得几个好菜让我们品评,但有几个菜是母亲的保留曲目,每年必不可少。“蒸蛋卷”、“清炖鸡”、“炸肉丸”、“红烧鱼”。母亲认为有了这些菜预示着来年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在母亲的指挥和操持下,晚上七点整,我们的午夜大餐正式开始,一盘盘色香味俱全、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来,我看得眼花缭乱。开饭喽!我狼吞虎咽的把这美味佳肴往嘴里塞。妈妈把果汁和红酒拿出来,倒在高脚杯里。这是我们每年必备的一个节目———新年祝愿(每年的年夜饭前我们都要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祝愿送给家人)。今年还是我第一个上场,我端起酒杯祝愿爸爸和妈妈———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工作顺利;祝愿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把他们的祝愿送给了我,爸爸妈妈祝我身体健康,天天好心情;爷爷奶奶祝我学习进步。然后我们端起酒杯,“干杯”!我们的家真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我爱我家。
我家不仅年夜大餐丰盛,家庭也那么幸福,我既为有一个会做美食的的妈妈感到骄傲,也为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感到骄傲
家乡的年夜饭
小的时候,只清楚每一次的年夜饭都非常的热闹,让你觉得过年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是值得你去留恋,值得你去怀念的一个节日……
又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每家每户都放着鞭炮,直至深夜都不肯熄灭那些红通通的灯.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没错,就是春节前夕——大年"三十".
虽然这是一个大江南北都有的节日,但我却很怀念在东北老家过年时的种种.我的老家在中国属于高纬度地带,所以气候较为寒冷.过"三十"时,我总是要穿着妈妈为我织的红毛衣去奶奶家,虽然我不是很喜欢它,但妈妈却说穿这个是为了图个喜庆,不能不穿.踏着充满回忆的小道,走向奶奶家,走向那个温馨的"小窝".走进家门前的几秒,在门外就已听到屋里的喧闹声,电视声……这种情况,我想都不用想,那肯定是爷爷他们打着过年的"旗号"在"赌钱".
就这样,该玩的玩,该做饭的做饭,每个人都配合的很默契,好像事前都分配好的一样.直到十八点左右,我就吃到了奶奶为我们做的"家族点心".软呼呼的糕点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丝绸",里面乳白色的"皮肤"透着粉嘟嘟的"小脸",看起来像古代女子羞涩时的样子;还有一种样子较为古怪的烤面包,说是烤面包,到不如说它是用油"烤"的,面上涂了一层香油,还放了一些黑芝麻……虽然看起来不怎么样,但吃起来却很酥,用实话实说中的词来说那就是——"这东西那是相当的好吃啊!"在吃饭时,大人们还不忘聊天助兴.随着时间慢慢的走动,我们的第一顿饭在说话与幻想中结束.
第二顿饭就是在午夜12点的时候,虽然这个十二点会让你想起许多恐怖画面或是恐怖电影,但是在我这里就不一样了,因为它代表着我又长了一岁!而在这一时刻,当然不能少了"春节饺子".我们家的"春节饺子"种类很多,有肉类的,有蔬菜类的等等,美味层出不穷.你在吃它的时候还能吃出硬币来!因为在我们家中,吃出硬币就代表今年会有"大丰收",会吃好,睡好,赚好!同时,大人们也会把这一年的压岁钱交给我们这些未来的"人才".我们手里捧着钱,心里美滋儿滋儿的.
虽然只是一顿普普通通的年夜饭,但却成了我最美好的享受.享受它的热闹,享受它的乐趣,享受这一年中所有美好的回忆!
难忘的年夜饭
春节到了,一家人围着桌子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沁人温馨。对于老人来说,并不是注重于桌上的美味佳希。而是儿女们坐在一起吃顿饭,陪伴在他们的身边就感到幸福。孩子们的年夜饭是充满童趣的,对于桌上可口的饭菜爱不译手,还可以拿到压岁钱,心里美滋滋的,感到很幸福。
平常过年吃年夜饭时,都少了远在他乡的叔叔,可今年他从遥远的地方赶来,和我们一起过年。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可口的饭菜,谈笑风生,全家人都其乐融融。这是,我提议庆祝一下叔叔的归来,于是,我们举杯同庆,每个人都说出新年的愿望,带来新年的祝福。奶奶露出慈祥的笑脸,妈妈心里乐开了花……全家人都沉静在欢乐之中。这是,外面绽放着五彩的礼花。“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此刻的情景已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吃年夜饭
今年春节,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春节,我们家也吃了一顿不同寻常的年夜饭。那天早晨,我睡了一个大懒觉。刚醒来就听见一阵悦耳的歌声,伴着一阵“乒乒乓乓”的菜刀有节奏地作响。我连忙爬起来一看,原来是妈正一边切菜,一边哼着她最喜欢的歌曲:好日子。我诧异地问:“妈,你怎么这么高兴啊?”妈忽然停下菜刀,惊奇地问:“什么?!今天是什么日子呀?嗯?”
“今天又能是什么日子呢?我不知道。”
作文:年的味道
年的味道
都快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了,似乎还没有感觉到年的味道,带着大包小包过年还未吃尽兴的东西和几分惆怅,我提前返校了,没想到还有好多同学比我还要早返校,一问原因,在家不好玩、闷得慌、除了吃东西和看电视,仿佛再没别的了……
的确,我也是失望而归。这种心情和我们放寒假前买火车票时的那种满心的激动和期待真的是天差地别。回到了学校,在武汉这座古老而又繁华的大都市里,在那高楼林立五颜六色的灯光下面,特别是在节日里,让人不得不想念家,而如今,我是在想念曾经的年的味道。
记忆犹新,当我还在中学小学、在儿时,过年一直是我们最幸福的期盼。那个时候,我们会在寒假还没有开始就掰着手指头为过年倒计时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腊月二十几,敲锣打鼓,舞龙狮,放鞭炮,打糍粑,写春联,画年画……小孩子捉迷藏打雪仗,跑跑闹闹玩着各种各样新奇的游戏,一脸的乐不可支。一出门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在除夕,大家都会亲自动手,张罗一大桌香甜可口的饭菜,特别是包饺子、做春卷、煮汤圆,还有我们争着抢着吃的山里的瓜果桃梨,加了小红苕的大馇粥,小米饭埋鸡蛋,又甜又劲的玉米汤子条,又香又脆的大白菜煎饼……然后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吃着喝着,接着是猜灯谜、看春晚、发红包,等着穿新衣、戴新帽,一宿没睡仍兴高采烈地去拜年。
俱往矣,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如今我们山旮旯里的春节,出奇的冷清。改革开放后,大家的生活变富裕了,家家有电视,有的还装了空调,大人小孩都呆在家里看电视,很少出门。其他的像锣鼓龙狮几乎销声匿迹,春联、年画、糍粑、饺子、汤圆等等,则是能买就买,既省心又省事,人们讲求的是卫生和档次,乡亲们变懒喽!
唉!真的不得不让人感叹地问一句:曾经的年味儿,到底哪去了
追忆
与时间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没有故事的高三日子里,钢笔风一般刮过日记本,又匆匆忙忙划了一个不完美的句号。
——题记
象往常一样,在星期六下午,我收拾好东西,骑上那辆休息了一周的自行车,踏上了归途。一路上,沿着河岸,凉爽的河风徐徐吹来,这感觉真爽啊!仿佛吹走了一星期因学习所带来的疲惫倦意。
我又回家了,回到了温馨的家,重见一张张熟悉的笑脸。想想自己的学习成绩,真是无颜面对,我不由地把头低下了。妈已系好了围裙,正在烧火做饭,厨房里飘出一股久违的香味,我知道妈又在为我炒带学校吃的菜。在饭桌上,我端起那碗令我感动的肉汤,手一下子仿佛被注入了铅般沉重,看着家人吃得那不能再普通的萝卜白菜,我的喉咙哽住了,但为了不使家人看出我的不安,我还是把汤和流下那无形的咸咸泪水咽下去了。
乡间的夜晚,竟是如此安谧。我坐在窗下,仰望着窗外那星星点点的夜空。星光带着些许朦胧,也显得有些凄清,想到自己的未来,我低下了头……
自从进入高中以来,我消沉了,学习成绩处于班上中等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然而,在这普通中学,学习成绩不拨尖,要想考上大学,那是没多大希望的。那一年中考我落榜了,留给家人的是一声又一声叹息。经过那次失败,我带着家的期望走进了复读班。一年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考上了一所普通中学。而今,我却又要给家人一个同样的叹号——高考可能是没戏了。但,我却忍心看到家人那殷切期望的眼神变得苍白无奈。
现在,我们已过入高三的复习阶段,离那没有硝烟的战争只有二百多天了,看着那居于中等的成绩,我仿佛就要退缩,胆怯了。哦!不,不能,我绝不能这样,它们可不是我的性格,只属于弱者,我不是弱者,不是的,绝对不是的!我要凭我所应有的坚韧,凭我的勤奋努力,再加上我所学到的知识,与明年的六月拼搏一番,拼出个胜负来……是的,我该振作起来了,以全新的姿态去面对新的一天,新的挑战……
一声雄鸡的叫声,使我猛然清醒过来,抬头望向天空,夜已很深了,很深了。这时,我才觉得身上有些凉意,噢,该是睡觉的时候了,睡在那晒了一天的棉被下,真是暖和啊!愿我今晚能做个好梦吧。
心,随命运的梭,穿越在高三的岁月。岁月如昨,悲欢那么多。来新闻出版学校已有一个多月了,来这是迫不得已的——我高考如我所料落榜了。但是,我来这里并不后悔,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一个深秋的周六,一股莫名的寒风毫不留情袭来,令我来不及哆嗦只觉时间太过无情,触及心底里最深的记忆,思绪万千,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犹如一盏不灭的灯,蓦然回首,自己过往的流年不禁令我潸然泪下……
【后记】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经过高考这一搏,才知道人生的列车没有返回的车票,除了奋斗,我们别无选择,更不能有过多的犹豫。
扬起年轻的帆,执着地前进,义无反顾!
似水流年,流年似水,而永不流逝的,是那段美好有价值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