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地震后,大家最关心什么? 地震关心朋友句子
5.12地震中你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截至17日14时,已造成28881人遇难,遇难者估计在5万以上。四川因震受伤198347余人 被埋14000余人.
截至5月16日18时00分,社会各界向汶川灾区捐款总额4,424,311,000元(腾讯网根据公开资料统计)
5.12汶川大地震,震灾无情地夺去了那么多亲人的生命,摧毁了他们的家园,面对严重的灾情,咱们能做的,也许就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了。不在于多少,心诚则灵,灾区人民除了需要大家在经济上面的支持,更需要大家真诚的祈祷,祈祷灾难快点远去……
"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公益宣传(动态,适时更新):
四川汶川救灾最新进展:news.qq/zt/2008/dizhen/
伤亡人员汇总:news.qq/zt/2008/dizhen/newdata.htm
5·12汶川地震捐助总额4,329,691,000元(腾讯网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5月16日14时00分)
view.news.qq/zt/2008/juanzhu/index.htm
5·12汶川地震明星捐助数目:
ent.qq/zt/2008/starjuanzhu/index.htm
5·12汶川地震企业捐助统计:
finance.qq/zt/2008/dizhen/juankuan.htm
5.12汶川大地震,震灾无情地夺去了那么多亲人的生命,摧毁了他们的家园,面对严重的灾情,咱们能做的,也许就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了。不在于多少,心诚则灵,灾区人民除了需要大家在经济上面的支持,更需要大家真诚的祈祷,祈祷灾难快点远去……
"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公益宣传(动态,适时更新):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截至15日17时,已造成19509人遇难,遇难者估计在5万以上。四川因震受伤102100余人 被埋12300余人.
四川汶川救灾最新进展:news.qq/zt/2008/dizhen/
伤亡人员汇总:news.qq/zt/2008/dizhen/newdata.htm
捐赠方式:
1、手机捐款
您可以选择使用手机发送短信进行捐款,捐款号码为1069 999309,1069 999301。
如果您愿意一次性捐1或2元,可以发送短信1或2到1069 999309,1069 999301。
如果您愿意每月捐款5元或10元或15元,可以发送短信MY5或MY10或MY15到1069 999309,1069 999301,定制包月短信服务。
注:由于全国各省市的电信运营商不同,各地短信回复内容有所不同。同时,有部分省市的部分手机号码存在短信无回复的情况,请直接发邮件至info@one-foundation,留下您所遇到的短信捐赠问题。感谢您对壹基金的支持!
2、银行汇款
(1)人民币捐赠:
开户单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请务必在附言处注明“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四川地震救助”)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东四南支行。
人民币账号:0200001009014413252
(2)外币捐赠:
外币开户单位(account name):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Jet Li One Foundation Project
外币开户行(bank address):China CITIC Bank Beijing Jiuxianqiao Sub-branch
外币账号 (account number):7112111482600000209
3、邮局汇款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北新桥三条8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收款人:李连杰壹基金计划(请务必在附言处注明“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四川地震救助”)
邮编:100007
对于地震关心什么
四川人民
汶川大地震后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什么?
除了捐款捐物,我们还可以捐助抗灾救灾知识,严防次生灾害。让我们记牢温总理的话:“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那么,灾害后,受灾同胞们要重建家园,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一次地震对社会、家庭、个人的影响都是长远的。如何防灾、抗灾,灾后如何重建,地震后如何防止疫病的爆发,灾后心理的恢复,这都是当前急迫的问题。这些知识,都需要借助书本、传单以及各种媒体形式及时传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受灾同胞自救自强的能力,与物质救援一样关键。
除了捐款捐物,我们还可以让度出紧缺的公共资源,一切以救命为先。少打灾区的电话,把呼救的希望留给哪怕还有一线生机的同胞;少选择西行的路线,把公共交通资源让给开赴灾区的救援队伍。我们还可以不信谣、不传谣,为前方的救援、后方的捐助营造一个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温暖环境。“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国士。”灾难之中,政府和人民,再次诠释了浩荡磅礴的民族精神。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团结得比以往更加团结。我们还可以为灾区同胞做些什么?这个追问,让我们靠得更近。
震后受灾人的心理问题?
要如何摆脱地震带来的心理阴影 据采访调查,许多灾民在地震后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多数人无法摆脱地震造成的心理阴影,例如噩梦连连,“闭上眼睛,就是房屋倒塌情景。”;或者是成天都头晕,眼前所有的东西都在晃动,双腿无力。 专家称地震后"心理疾病"的患者有三种。一是过去患有某种病,治好了,这次地震致使精神紧张、心情恐惧又诱发了旧病;二是年迈体弱,各种生理机能衰退,地震致使精神紧张、心情恐惧,由此又致使内分泌失调或某些生理机能更加衰退,诱发了头晕、头疼、心脏病等;三是纯粹因地震致使精神紧张、心情恐惧,加上余震不断,产生条件反射,余震一发生便更加恐慌不安,心情烦躁。 回顾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其造成的心理创伤对受害者产生了持久性应激效应,长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有人震亡和无亲人震亡者的心理感受不同。震后余生的人出现了一些创伤后应激性障碍,他们中患神经症、焦虑症、恐惧症的比例高于正常的流调数据,有的高于正常值3到5倍。很多人失眠多梦、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每到“728”便会触景伤情等,那些经历了地震创伤的人群患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比例也高于正常人群。 一个患者在唐山大地震中失去3个孩子。每次看到和她家遇难孩子年龄相仿的小孩,她都止不住悲痛,很长一段时间内郁郁寡欢。在家里即使是大白天也要挂上窗帘,不挂窗帘就会出现震亡的小孩要从窗子进来的幻觉。每当与人谈起过去的经历,她都要失声痛哭。 另一个患者在唐山大地震中被困废墟4小时,救援人员及时赶到,使他安然脱险,从此心中留下了阴影。一次他到外地出差,住处忽然停电,黑暗中,他顿时感觉呼吸窘迫,巨大的恐惧袭来,如同又被埋在了废墟下。以后这种幻象逐渐加重,恐惧如影随形,他不能再呆在封闭的环境里,到哪儿都要把门打开。 中国心理健康协会的教授肖水源认为,“灾难会在人身上造成严重心理创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折磨一生,改变病人的性格,甚至导致极端行为如自杀和暴力。” 什么是危机心理干预?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在海啸期间,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为了进行有效的危机心理干预,必须了解人们在危机状态下有哪些心理需要。在海啸期间,人们会更关心个人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会担心自己及所关心的人(如父母、亲戚、子女、朋友、老师);会表现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行为;想吐露自己对海啸突发事件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些心理需要为危机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 怎样进行心理危机心理干预? 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危机干预工作者一般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海啸期间,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范围很广泛,既包括身体有创伤的人,又包括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一线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外,不愿公开就医的人和有担心恐惧的普通大众也需要心理上的援助。危机干预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危机心理咨询与传统心理咨询不同,危机心理发展有特殊的规律,需要使用立即性、灵活性、方便性、短期性的咨询策略来协助人们适应与度过危机,尽快恢复正常功能。心理支持性团体在危机干预中得到广泛应用。 小贴士: 如何疏导恐慌情绪? 面对突发事件,感到心理压力大时,应当与亲朋好友多沟通,让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大胆说出你的恐慌。这时最好选择电话、上网等方式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来减轻内心的不安。坦然面对和承认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强迫自己抵制或否认在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害怕、担忧、惊慌和无助等心理体验,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切不可以烟酒来排遣压力,更不可有发怒等不良情绪出现。同时,启动科学的心理调节措施,进行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看小说,写日记,收拾家务等等让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小事情,转移自己的情绪,并保持良好的睡眠。 家里有老人或者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表现:易怒、兴奋、不安、絮叨,甚至联想到以前的一些负性事件等。这时,家人要尽量理解,最好能够在一起,以增强相互的依赖和安全感。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情绪反应,使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信任,从而充满自豪与信心,以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几率,用自己的信心去鼓励和激发亲人。 如何应对痛失亲人哀伤? 每一段哀恸历程都是沈重的,而如果亲人的死亡是突如其来的,是完全在意料之外的,那麼这样的冲击往往较可预期的死亡(如亲人是因为癌症病故等)更加的令人难以承受,也使得哀恸反应可能会更强烈,哀恸的历程会持续更久,而这次大地震所造成的意外死亡正是如此。 失去亲人会使人产生高度的情感失落,包括悲哀、愤怒(怨恨逝者弃己而去,或埋怨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过失)、愧疚、自责、焦虑、疲倦、无助感、孤独感、惊吓、苦苦思念。 在哀痛之余,很多人还会梦魇和自责,想象原本可以把亲人秋出来,然后把亲人的死亡当成自己的过错。这时候心理干预是很重要的,需要安抚生还者的情绪,让他们明白是自然灾害夺去了他们的亲人,而不是他们的错。 同时,生还者应该早日坚强起来,学会适应逝去的亲人已经不存在的新环境,扮演一个以前所不习惯的新角色,并掌握以前不具备的一些生活技巧,从而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不能认识到环境已经改变,从而重新界定生命的目标,就容易长期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对健康是极不利的。 就如一位丧子的母亲所写:“直到最近,我才注意到生活中有些事物仍为我开放,让我快乐。我仍会为我的孩子哀悼,我对他的爱的回忆会永远活着,但是生活会继续下去,不管怎样,我必须健康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