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只关注成绩,而从来不教孩子去在外面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去与形形色色的交流?
为什么父母只关心我们的成绩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把孩子送到亲友家或让他们长期在学校寄读。由于孩子和家长在思想上缺少沟通,有话总是放在心里,影响了他们的成长。比如,据我了解,许多父母进城打工的孩子因为没有人照顾,在学校会干些偷摸、打架的事,成绩也直线下降。父母知道后,往往都是这样对孩子说:我们拼命挣钱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将来能有钱上大学!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啊。但这些话,孩子却往往听不进去,有些人屡教不改,结果还未成年就成了混世魔王。我们班就有这样的同学,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放学后经常去网吧,和一些不良的社会青年混在一起。没钱了,就对父母撒个谎,说要缴书费。拿到钱就整天大手大脚地吃喝。到了考试时就作弊,出高价买“答案”。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走入了人生的误区,却没有一个好办法来帮助他们,无奈之下往往除了打就是骂!我认为之所以产生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父母光顾了挣钱,而疏忽了与孩子的沟通,对他们进行教育。因为少年时光虽然短暂,但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它关系到一个人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这时特别需要家长时刻从思想上关心孩子,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帮助他们走上正轨。遇到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一定要与孩子讲清道理,否则平时不关心,出了问题又只有打骂,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与家长的希望背道而驰。◇
为什么我的家长只关心学习成绩?
我说句能不太对的话,往往是以前自己学习就不好的家长才会用你所说的语气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原因就是怕下一代重蹈覆辙。如果我说的不对请你别喷我。但是你需要试着去理解他们我知道这对于你来讲可能有点难,但是父母越是辛苦工作挣不多的钱越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将来没有一个好的前途。你需要仔细想一想他们的出发点在哪,另外,如果你确实可以再努力一些获得一个更好的成绩,你可以和他们商量来换取更多的时间去接触你的兴趣爱好。我觉得,学校和老师最重要的一个责任是教导引导学生如何找到学习的方法,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强项,你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自然事半功倍。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考一个好成绩,其实他们差距只是对于学习方法和进步的步伐是如何安排和理解的。
为什么现在的家长只关心学习成绩
就因为你父亲自己当年没有
读书的机会,导致工作不好吧?
所以他特别羡慕读书人。
毕竟是现在文化水平高的人,收入高。
而农民工,和普通工人,是社会最底层。
所以他特别希望你文化水平高,将来工作好。
还有他不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你不能期望他理解你
你应该尽量理解他,他是为你好,不要怪他。
为什么家长只关心成绩,不关心孩子的健康
由华师大、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共同主持一项调查显示,家长对子女成长的关注点当中,学习成绩仍是“重中之重”,对子女的“情绪变化”的关注率则最底。(8月22日《东方早报》)
这项调查的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在应试教育体制得不到改变的情况下,学习就是孩子每天生活的全部,成绩就是评判孩子优秀与否的准绳。因此,子女的学习成绩成为家长最关注和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一件事,而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兴趣爱好却被忽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也表明,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但在父母望子成龙心态的影响下,孩子们童年的学习负担一点也没有减轻。
不过在我看来,这实在不能算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的做法。原因很简单,因为教育的核心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的人格。有位哲人说:“人字的一撇是智能,一捺是人格,一个人只有把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全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而我们的家长,一味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却忽视孩子人格的培养,这种行为极其不智。
忽视孩子“情绪变化”,小的危害,会让家长与孩子缺乏情感交流,影响亲子关系的和睦;大则可能诱发孩子的心理问题,导致孩子严重的人格障碍。不少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心理问题几乎都和家长有关系,其中家长对孩子情绪、感情的忽视又是最主要的原因。“问题学生”的产生,往往就是从家长对孩子情绪、情感的忽视开始的。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对教育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教育荒废”的观点,认为由于激烈的考试竞争,用人单位偏重学历,整个教育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出现了所谓问题教师和问题学生。对比当下中国,从“大学生泼熊事件”到青少年自杀现象,诸多因忽视孩子人格培养和心理教育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了。我们的家长,也应该反思一下自身的心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