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情感

关于心理学的内发论与外铄论的报告怎么写?

关于心理学的内发论与外铄论的报告怎么写?

外铄论的意思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

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

以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奥地利心理学家彪勒(K.Bühler)等为代表,从生物发展来看心理发展,将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视为复演物种进化的过程,心理发展是按预先形成了的生物学形式,即按遗传程序进行的,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参见朱智贤,1980)。比如,霍尔认为胎儿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出生后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以弗洛伊德(S.Freud)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存在于个体的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永恒力量。以马斯洛(A.H.Maslow)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人固有潜能的自我实现的结果。人不是被浇铸、塑造或教育成人的,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容许或帮助他,使他自己的潜能现实化。环境、文化等外界因素只是阳光、食物和水,但不是种子(马斯洛,1987)。

从上述观点来看,内发论认为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没有什么根本的实质性的区别,心理发展是先天因素成熟的结果,完全否定后天学习、经验在其中的作用。这就导致了以生理发展曲解心理发展,这是内发论的根本错误所在,是庸俗进化论观点在心理发展问题上的一种表现。

(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

该观点与内发论相反,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这种观点又称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等。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心理发展观可以看作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华生(J.B.Watson)认为,环境与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唯一条件,教育是万能的。他曾扬言,“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定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乃至乞丐和盗贼”(赫根汉,1986)。斯金纳(B.F.Skinner)继承了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认为人的行为乃至复杂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来加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外铄论把心理发展看作是外界环境影响的结果,否认心理发展的内因作用。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心理反映的能动性,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柏拉图是内发论还是外铄论?

性善论和遗传决定论是内发论;性恶论和环境决定论是外铄论;-->那么,教育万能论呢,是不是两者皆有可能?荀子是性恶论(外铄论),也是教育万能论吧?柏拉图应该是性善论(内发论)+教育万能论吧?白板说的人应该都是外铄论吧~ 亚里士多德、洛克?我知道洛克是,亚里士多德是吗?但是洛克不是教育万能论哈~ 我记得他说的是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能被教育好。就应该不是教育万能了吧。[]

古今中外,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一、内发论

1、孟子

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就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质就能得到发展。

2、弗洛伊德

现代西方的内发论者进一步从人的机体需要和物质因素来说明内发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3、威尔逊

美国现代生物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他认为,人的发展基因决定特定的顺序支配,完成了一系列顺序后机体达到成熟,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在成熟的时间表之前形成某项能力是低效的。

4、高尔顿

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5、霍尔

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二、外铄论

1、华生(J.B.Watson)

“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一个来,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家。”

2、约翰·洛克

他认为,最初的心灵像一块没有任何记号和任何观念的白板,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于后天的经验。一切知识导源于经验是洛克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他的认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

3、荀子

荀子认为,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是不会为善的。对于人性中“善”的形成,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命题。荀子的人性论虽然与孟子的刚好相反,可是他也同意,人人都能成为圣人。

4、斯金纳

斯金纳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精确地分析强化效果并设计特定的强化列联。斯金纳用强化列联这一术语表示反应与强化之间的关系。强化列联由三个变量组成:辨别刺激──行为或反应──强化刺激。

5、班杜拉

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什么是“外铄论”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基本观点 代表人物 评价

内发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机体成熟机制决定的。 中国孟子,西方的柏拉图、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 忽视外部因素和人的能动性,推崇人的自然性;注意人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人的成熟与学习的关系,值得肯定。

外铄论 认为的发展主要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或要求,以及他人的影响等等。 中国荀子、美国行为评论创始人华生 走到了内发论的反面,肯定外界因素对人的作用。

互动论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瑞士皮亚杰 克服了直线式思维的缺陷。

主体实践论 发展主体的各种实践活动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力量。没有主体的实践,任何发展都有不可能实现。 叶澜(本书观点) 进一步从动态的角度看待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较辩证。

顺序性和阶段性的教育定义:“见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4、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规律 生理表现 心理表现 教育意义

不平衡性 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在现代,个体社会性成熟后推,个体性成熟则前移,造成身心成熟的异时现象。 关键期问题。

顺序性 身体发展从上至下、从中间至四肢,从骨胳至肌肉。(如图) 如皮亚杰认为人的智力发展按照感知运动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和形式运算水平的顺序发展。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同时教育要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

阶段性 人生的发展阶段分为: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 如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育应遵循发展的阶段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展开相应的教育活动。

互补性 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来补偿。 如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和情绪状态,可帮助人克服疾病。 教育者应树立这样的信心:不管个体自身条件处在怎样的状态下,只要生命还存在,发展的可能也就存在,生命与发展的可能永远共存。

个体差异性 男女性别差异 气质差异,能力差异 在教育工作中,把握年龄阶段特征是必须的,但还需要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