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情感

家里饮料准备拿去分享给同事,孩子拒绝怎么办?(孩子拒绝分享,家长应该怎么做)

家里饮料准备拿去分享给同事,孩子拒绝怎么办?(孩子拒绝分享,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拒绝分享,家长应该怎么做

首先,家长不要强迫孩子进行分享,先和孩子做好沟通,了解他不愿意分享的理由。

家长要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分享是快乐的。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可以分享的机会,比如可以让孩子和他最好的小伙伴先进行一下分享。

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让他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不要忽略分享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快乐,一定要出于孩子的自愿,家长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要让孩子感觉到分享是快乐的。

分享意识的建立是缓慢的,循序渐进的。当家长对某个阶段出现的暂时性的问题所迷惑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看,如果是我们自己遭遇这个情形,是否会毫不在意把它拿出来和他人分享?家长要时刻牢记住,只有孩子从一个分享行为里感受到自己带给他人的快乐,以及因他人快乐而带给自己的快乐,这个分享行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享行为,孩子才真正建立起健康的分享意识。

当孩子拒绝分享时,该怎么办

家长们经常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孩子不肯上幼儿园。轻者要您用尽心思去哄,才极不情愿地出门;严重者孩子可能会大吵大闹,即使您又哄又求,也不肯就范。若遇到这样的情况,您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不肯上学的情况,若发生在开学初期,那是很正常的现象,主要是孩子还未能适应离开母亲的怀抱,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所以许多幼儿园在开学之初,每天只上课1、2小时,甚至可让家长陪同上课。一般来说,不出一个星期,孩子已可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些较“外向”的孩子,可能只须一天时间,已经很享受幼儿园的体生活了。

至于开学了一段日子,孩子突然不愿意去了,则有以下原因:

* 孩子追不上学习进度

现时的幼儿园课程,内容也颇为艰深,有些较为“慢热”的孩子未必追得上;特别是有些健康较差的,有时身体不舒服,父母便任由孩子不去上课,缺席得多了,更加追不上进度,于是对返园更加抗拒了。因此,父母要经常关注着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免他落后于人,而产生消极的情绪。

* 与同伴相处有问题

有些孩子,由于性格内向或其他原因,在园内未能与其他同伴融洽相处,甚至受到“排挤”,便会感到闷闷不乐。这种情绪若不能得到,便会产生讨厌返园的念头。

因此,您若见孩子突然间很抗拒返园,便要与教师接触,探求原因,或者与孩子谈谈,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以便及时帮助孩子。

* 长假期后不愿返园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有时,幼儿园放完一个长假(少则3、4天,多则一、两个星期),许多孩子都不愿意返园,因为在假期中,家长可能会安排了许多活动,又或带孩子去外地旅游,孩子玩到心都野了,自然不愿意上学,受规律生活的约束。

此外,在假期中,家长或者会容许孩子晚晚迟睡,第二天早上自然不愿早起床,到假期结束后,要孩子一早起床去上学,当然会感到分外辛苦。

因此,每次放长假期时,家长都要留意,不要安排太密的活动,以免孩子玩得太疯。而在假期临结束前的一、两日,最好不要出外游玩,尽量留在家中休息。同时,要孩子早点上床睡觉,使他恢复返园时的规律生活。这样,孩子在放完长假后,也不会抗拒返园了。

买了饮料想给同事又不敢,怎么办,做事不果断 ?

买个饮料给人喝而已 你又没有在里面下毒 ,何必这么小家子气

为人 坦坦荡荡点 喜欢就说出来 成就成 不成就找下一个

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怎么办啊

小孩子到了一岁半左右就会有“物品所有权”和“物品分配权”的模糊意识。他们虽然表达不是很清晰,但是他们会用动作占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玩具,只要别人拿走,他就会生气和大哭。大人往往会认为这样的孩子很霸道,于是总是教育他,应该适当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结果,这就让孩子更加霸道,他生怕自己的东西被大人抢跑给别人了。如果你的孩子有这样的现象,那么,如果他拿的东西是别人的,大人在给孩子的时候就要告诉他,这个东西,不是他的,当他看完之后还要给别人。否则他很可能会以为,这个东西就是大人给自己的,看到后就不想放手了。相比那些霸道的小孩子,有的小孩子要显得“大方”多了。不过,三岁之前的小孩子很“大方”,家长就要注意了,因为这些大方的小孩子,大多都是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走了。如果孩子的东西总是发生被抢,那么他就很难形成“物品所有权”和“物品使用权”的概念,并且他长大之后也很难去用自己的力量维护自己的权利。所以,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刻意地培养他们“物品所有权”和“物品分配权”的意识,比如,给孩子买了玩具,告诉他这个玩具是他的:在自己拿他的玩具时要征求他的意见;当他的玩具被抢后,告诉他,别人抢他的玩具是不对的,他应该用正当的手段拿回自己的玩具……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小孩子还具有意志薄弱的特点,家长在这方面也要注意培养。“物品所有权”和“物品使用权”概念是孩子区分自己与别人以及自己独立成人的开始。他们在属于自己的物品中,感到了父母的爱和自己作为小主人的意识,同时他的自豪感、责任感、自主意识和自信心都会得到增强。并且在保护自己的玩具的过程中,他还会感受到自己的独立性。这些东西对于孩子一生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所以,家长要对孩子的“物品所有权”和“物品分配权”进行保护,不能“蛮横”地“掠夺”孩子的东西。否则,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产生不安全感和反抗行为。有的孩子长大之后,还会变得自卑和易怒。在保护孩子这些权力的同时,家长还要对其进行引导,不然孩子就因为“排他性”,变得吝啬和不近情理。比如,妈妈可以让小朋友和孩子一起玩耍,当双方有了感情,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其他小朋友玩,不再吝啬了。同时,他的“物品所有权”和“物品分配权”的观念也没有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