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去世的爸爸上坟除了烧纸钱还需要做什么?(给故去的亲人烧纸如何做)
给故去的亲人烧纸如何做
给故去的亲人烧纸如何做
这位知友,去世七周称为七七功德圆满日。讲究为亡者做足功德。但凡做任何功德(指一切佛事、法事等),仍以念佛最重要。
现代社会人们很少在做法事、念佛。只是进行祭祀、祭拜、烧烧纸钱,了却思念之情。烧纸的目的,是让人逐渐习惯故去的亲人,已经离开自己了。
让自己逐渐摆脱对故去的亲人的强烈思念。摆脱对故去亲人的依靠感。让自己能独立面对世界,开拓自己的事业。别让因思念亲人而影响学业和事业。
一般人家,在为故去的人过完七七以后,就会暂告一段落,直到来年‘清明节’、‘周年祭’才会再次为亡故之人祭拜。因此七七就要做得圆满。
摆放的供品要齐全、特别为去世之人生前最喜欢的,例如茶叶、香烟、酒、扑克牌等等要带上摆供,燃香。道经说“宝香焚在金炉内,香烟缭绕达上苍”。
这说明了“香”是人与神之间的通讯物,我们通过烧香,香烟袅袅能把我们的祈愿信息传达给已逝的人,从而祈求已逝的人安好。
因此道经中说“真香通信法,三界神明降福来。”想请到好的香可以到无相铜炉上请祈福香的,这个香不同于外面的已失去香作为媒介的本质化学香。
向去世之人诉说49天里对丧事的后事处理情况、办理结果,告慰亡灵现在一切安好。
所有为过七七而去祭拜的人,都要等香燃尽了、纸灰完全熄灭才可以离开,不可以中途离场,这里不光是防火问题,更主要的是对亡者的不尊。
上坟要带哪些东西
展开全部
不知道你说的是北方还是南方。
北方繁文缛节比较多,清明,除夕上坟也各不相同,比较繁琐,而且北方各个地方的风俗也不一样。这个要看情况而定了。
在南方的话,带上香,鞭炮,纸钱,还有带点供品。
给去世的父亲烧百期有什么禁忌,谢谢
旧时丧葬礼俗,孝子百日内不宴客,不饮酒娱乐,不到别人家去、不剃头、甚至不洗澡,也不换衣服,谓之“百日守灵尽孝”。过了百日,这些禁忌便可取消,孝服也可逐渐减除,孝子除在重要祭奠日穿白戴孝外,平时只穿白鞋,男的在帽子上逢一圈白布;女的扎白头绳,有的地方男的用自帽顶、女的用白衣扣表示戴孝。陕南的孝子在剃头时,后脑勺上要留一撮头发,以示守孝,因古人认为“发肤受之父母”,表示不忘父母养育的恩德。
死后百日头上叫“百期”,文称“过百日”。也是例祭日之一。这天死者的一般亲戚不来,但死者的亲属及近亲中的晚辈如侄儿、外甥、已出嫁的女儿等必须上坟祭祀。先一天下午孝子就要到坟上去请灵,到坟前先烧纸祭奠,然后将“牌位子”顶在头上,至大门口,子女哭迎,天黑后烧夜纸祭奠,次日早饭后,再到灵牌前哭祭,名曰“烧百日纸”。
参考资料:个人图书馆—江西红月
父母都不在了,给父母上坟怎么上?应该买几样供品?每样几个
首先要准备祭品,一般是单数,三样或是五样,准备水果也是单数的,一般三个,五个,切忌。其次准备鲜花(现在都是这样)代替烧纸,上坟就是对故人的一种祭拜,让我们不要忘记已故的人。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中国有许多地方上坟都有讲究,通常是在忌日、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农历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晚辈要准备祭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包括烟酒、馍、香、纸钱、鞭炮、小花圈等),到死者坟前进行祭祀,以表后人对上辈人的思念及尊敬之情。
一是较为普遍的方式,即在祖宗葬地(一般在本村的坟地)举行,俗称“上坟”,时间主要是忌日和传统重大节日(中秋除外),如除夕、清明、 中元节(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六月初一等。由家里的男人携祭品香纸到坟前,摆放祭品、水酒,然后烧纸、焚香、奠酒、行礼,其间还压坟头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