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情感

怎么才能克服自己?(怎么才能克制自己)

怎么才能克服自己?(怎么才能克制自己)

怎么才能克制自己

要想克制自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因为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感染的情绪,包括郁闷、悲哀、恼怒、绝望等等,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你向人倾诉也好,自己释怀也罢,虽然都是一种派遣方法,但毕竟是自己经历过的事和人,最终还得自己解开这把锁。

首先要做到遇事不慌不恼,冷静分析一下原因。哪怕再好的朋友、同事或亲人伤害了你,也不要怒气冲冲就发火。越是这种时候,自己越要克制自己的情绪,让心情放松,让大脑冷静。提醒自己: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今后的生存,我没必要毁了自己。只当是自己买单承受了教训和经验,仔细想想,也没什么不值。

可能是别人无意对你做错了事,你何必挂在心上?可能他人故意就要达到伤害你的目的让你一蹶不振,你为什么钻进套里不出来?总之,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你心里清楚就好解决。

凡事坦然面对,学会释放,学会宽容。有了一种正常宽松的心态,你一定会慢慢克制自己,遇事不慌,这才是磨练你成长的法宝啊。

如何才能战胜自己

在现在的社会里,能够战胜自己的人不多,为什么?原因就是现代社会中物欲横流,诱惑太多的缘故。那么,在当今这样的社会里如何去战胜自己呢?就是与自己这个敌人进行斗争。而自己的这个敌人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私欲,自己的功利心,是非心,自己的思维习惯,思维定式,心态模式,也就是说自己的价值观。古人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现实生活中,我们战胜了别人只能证明自己有力量,而战胜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人一旦战胜了自己,那么谁也不能将你打倒,人都是被自己打倒的。你能够了解认识他人,那你是有智慧的人,可以说具有识人本领的人是一种大智慧者,而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比那个能认识他人还要更高一层,不仅仅是有智慧,而且是非常高明。所以说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世界上最可贵的人。有一位哲人说过,心里放不下自己,那是没有智慧,心里容不下别人,那是没有慈悲。所以我们既要知道别人,更要知道自己,既要战胜别人,又要战胜自己,既要宽容自己,更要容下别人。也只有这样,自己的人生才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知足者常乐,知足者才富。 所以说,人一旦不满足了,其实也就痛苦了。“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怎么才能克服自己?

努力再努力

什么是自我?怎么做才能克服自我?

自我就是内心深处的自己,真实的自己,自己毫不掩饰的一面。

  心理学上的自我(ego)这个概念是许多心理学学派所建构的关键概念,虽然各派的用法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共通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另一易混淆的概念是自性(self),则包括无意识。心理学上关于本我的研究的方法上十分复杂,并常牵涉到哲学中的形而上学。

我认为下面一个问题是个省略句哦,不知你希望知道哪一方面哦???!!!!看看下面的文字在决定吧!!!

【自我分类】  心理学上的自我,又名本我与超我相对;

  哲学上的自我;

  佛学上的自我,又名我执。指人类执着于自我的缺点。包括自大,自满,自卑,贪婪……,或者自我意识太强而缺乏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或者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等等。消除我执是佛教徒的一个修炼目标,认为没有我执就可以将潜在的智慧显现出来,成为有大智慧的人,即为‘佛’。

  涉世自我:一个刚步入社会的人阅历很短浅,所以感染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机会也很少;一个饱经世事阅历很广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了,智谋也随着加深。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人格心理学中的定义】

  艾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力量,不在是本我和超我压迫的产物。他把自我看作一种心理过程,它包含着人的意识活动,是可以加以控制的。自我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且能够把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即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综合起来,引导心理能力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决定着个人的命运。自我的作用远远不仅是防御性的,其表现的游戏、言语、思想和行动等都带有自主性,具有对内外力量的适应性。

【自我的概念】

  “自我”的概念弗洛伊德在1895年就已提出,但直到1923年,才有了比较明确的阐述。自我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从本我那儿分化出来的。当本我的要求与现实相抵触而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了自我。自我本身没有能量,它的动力来自本我。自我的职责是在本我与外部现实之间进行调节,对本我的要求进行修改,使之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得到满足。所以自我受“唯实原则”的支配。

  “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任何能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许还有仍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东西。

【自我的形成】

  “自我”属于意识范畴.出生时婴儿的精神知识由本我构成.自我正是一个人出生之后,幼儿时代通过父母的训练和与外界打交道而形成的人格的一方面,它正视现实、符合社会需要、按照常识和逻辑行事是本我和外界的中介。它的作用是既坚持本我的目的,以利其冲动之实现,不让本我和这些外界规范发生冲突,于是便遵照现实原则,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以进行自我保存,另外也尽量使本我得以升华,将其盲目冲动、情欲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因此,控制和统辖着本我与超我,并且为了整个人格的礼仪,与外部世界进行“调解”,以满足人格的长远需要。

【五大自我】

  自我批评 :自觉地针对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缺点﹑错误﹐作实事求是的检讨﹐以期达到改正的目的。

  自我表现 :显示或宣扬自己的优点﹐使自己突出。

  自我意识 :通常指人对自身意识活动本质的认识。由康德最早提出,后成为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黑格尔以及现代存在主义哲学都对此有所论述。

  自我中心 :皮亚杰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指儿童在前运算阶段(2-7岁)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如当自己的汤是热的时,就认为别人的汤也是热的。这种认识上的自我中心与利己主义不同。

  自我陶醉 :谓自己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而盲目地加以欣赏。 自我就是内心深处的自己,真实的自己,自己毫不掩饰的一面。

高自我与低自我

  在很多杂志和普及书籍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两个概念,他们是“自我价值高”和“自我价值低”的简称,但是因为其两者命名都具有“高”和“低”的字眼,容易让人联想到高与低的级别色彩。为避免这种效果,Psytopic在这里使用“内在自我觉知”和“公众自我觉知”。

  内在自我觉知(private self-awareness),对应于高自我的说法,这类人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常常会夸大自己的情感反应,坚持自己的行为标准与信念,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公众自我觉知(public self-awareness),对应于低自我的说法,这类人对自己的外在方面比较在意,害怕别人评价自己,担心他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因此也常会感到自尊感低落,容易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产生距离,行动也更看重外在的行为准则。

自我(自我意识是)怎样形成、发展起来的

  第一阶段:个体对躯体的自我意识是靠通过活动、接触,通过大脑神经活动的分化抑制过程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第二阶段:正式在与外界事物或他人交往中,通过与他人打交道,孩子通过建立联系,建立分化,才逐渐形成了自我身体(身躯)的意识。社会的自我在幼儿时期是通过游戏,扮演角色形成的,也依靠对父母行为的模仿,进入小学后是依靠学校教育,意识到与同学的伙伴关系,明确当学生的义务责任,完成作业,以符合学校的要求,才逐渐建立起社会的自我意识。

  第三阶段:心理的自我是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从青春期开始,个体确立起自我意识,过去一切随成人尤其是随家长的观点和做法,如今表现出青年人的独立感、自我理想,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在看法和行为上带有浓厚的自主的个人色彩,形成并发展着“心理的自我”。

自我及自我意识的表现

  ◎1、自我评价指个体对它自己的判断,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的自我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

  2、自我经历着躯体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个体主要是从自己的身体、衣着、物品、以及家庭和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来作自我判断,从而表现出自豪或自卑的情绪。

  第二阶段主要从自己的名誉、地位,社会中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方面来作自我评价和判断,表露出自尊或自卑的自我体验。

  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对自己智慧、才干、自己的道德水平的方面的评价和判断,从而产生如自我优越感等自我体验,追求政治上的、事业上、道德上的上进和发挥自己的才智。

  3、迪纳和瓦尔波姆在1976年作实验,说明看到镜子里的自我,提高被试对自我的注意,减少了理想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之间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