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卑而自恋,因为极度自恋而自卑,到底是啥逻辑啊?合理吗? 病态自恋怎么产生
病态自恋和自卑的区别是什么?
病理性自恋者会逃避现实,远离人群和社会,或者为内心的 “自恋形象”做出出格的行为,如有的连环杀手在杀人后说自己是上帝派来结束这些人的痛苦的,或者无所谓地说自己不过开了一个未办营业许可证的殡仪馆。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可见到有类似人格特征的人,如演员或艺术工作者,他们有高智商和漂亮的外貌,有较好的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公众场所中有较好的人格评价,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赞美成瘾。
这也许是职业使然,或者应该说,是他们的人格促使他们选择了职业。健康的自恋可以使人充满信心并勇气十足地去完成事业,不过,由于自恋会导致对别人感受的忽视,所以在发展亲密关系上有时很容易出现问题。病理性的自恋总是以严重的人际关系障碍为代价的。
病态的自恋则将对自己欲望的追求建立在对别人价值、自尊蔑视的基础之上,而且他们并不觉得自己需要治疗。
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
自卑的人常常情不自禁地过分夸大自己的缺陷,甚至毫无根据地臆造出许多弱点,还总爱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不能冷静地分析自己所受的挫折,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过失,不能认真地思考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也不能客观地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致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失去自信心,对那些稍加努力完全能够完成的任务也轻易放弃。
自卑感并不是如影随形似地时时处处都会产生,其情景性仍然是明显的。自卑感通常产生于失败的体验之后,尤其是经历过多次失败,往往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就会对这种失败耿耿于怀而难以自拔,失去自信,从而把失败归咎于自己的无能。自卑感也产生于别人消极的评价,尤其是这些消极评价来自于有举足轻重的权威人士时,如家长认为某个孩子不会有出息、教师认为某个学生难有作为,这些孩子和学生就会把这些消极评价转化为自我否定评价,从而丧失信心。虽然由于以上情景产生的自卑心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以致在这段时间内沉默寡言甚至自暴自弃,严重影响人际交往和活动范围,但在这种诱发性情景不出现的大多数时间里,自卑心理并不会时时作祟,有自卑倾向的人同样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参加各种活动。
自卑与自我排斥不同。自我排斥是一种不能接受自身(即自我)的观念,是对自己全方位的否定,没有明显的情景性;自卑则是对自己的偏低评价,尽管也有自我否定倾向,但仅局限于某些方面(如能力、容貌等),且有明显的情景性。自卑也不同于自责,自责可以是正常心理现象,如因个人的缺点或错误而感到内疚;也可以是病理性改变的严重异常心理现象,如对一些并不严重的缺点或失误出现罪恶感,对它念念不忘并要求给予惩罚或自罚,常见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自卑则既不是正常心理现象,也不是具有病理性改变的严重异常心理现象,而只是在某种情景下心理失衡的一种表现。
是极度自恋和极度自卑完美结合 什么意思
这并不属于人格分裂,很多时候自恋与自卑都会同时出现在人的性格中,而这两种心理都是偏离于正常心理(即自信)的。但有一点要注明,自卑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特点,阿德勒就曾把“自卑与超越”的对立统一,作为心理发展的动力,应该说,适当的自卑会引发人自省。
可是,一旦人长期陷于自卑的情绪里,会使他看待问题的眼光发生与现实较大的出入。人在自卑中为了解脱自己,常常会选择以自恋(自大)这样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心中对自我的不确定感,可以说,很多时候自恋源于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