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情感

智障孤儿怎么处理 智障儿童终身托养机构

智障孤儿怎么处理智障儿童终身托养机构

国家对智障儿童的政策

智障者的亲属有监护责任。政府提供监护的是智障孤儿,一般会免费提供生活保障(如安养院、福利院)。智障者成人后父母仍有抚养义务,如父母失去工作能力或因其他原因无力抚养,则由其兄弟姐妹负责抚养。若没有亲属可抚养,则由街道办事处接手负责。

残障人士有权力接受教育和学习,相关教育机构有接收义务。

在我国一二级残疾属于重度残疾。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重度残疾者家庭可获得民政救济,一个月100元,并有一些收费的减免和医疗优惠待遇。

智障,孤儿。有什么政策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扶持智障者的政策。我国民法有规定,智障者的亲属有监护责任。政府提供监护的是智障孤儿,一般会免费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如安养院、福

利院)。智障者成人后父母仍有抚养义务,如父母失去工作能力或因其他原因无力抚养,则由其兄弟姐妹负责抚养。若没有亲属可抚养,则由街道接手负责。对于父

母下岗无力抚养的智障者,目前尚无特殊照顾。在我国一二级残疾属于重度残疾。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重度残疾者家庭可获得民政救济,一个月100元,并

有一些收费的减免和医疗优惠待遇。但由于我国社会不够发达,经济能力不够,对于智障者尚无法做到专项扶助

智障儿童的处理办法

智障儿的主要特征

1.学习速度缓慢或缺乏,对于学习到的事物很难类化或转移到日常生活当中 理解力不好,所以在学习抽象的事物上有困难

2.记忆力方面,看到东西容易忘,要他们在短时间记住一件事情会有困难,而且要不断不断地学习才容易记住,不会忘记。

3.举一反三的能力及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智障儿的行为世界

智能障碍程度轻微的小朋友在身体、动作发展及外表都和普通儿童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障碍程度较严重的小朋友可能会在身体、体重及骨骼发展较差,发展的速率也比较慢,成熟比较晚。而且在动作发展(如:爬、跑、跳)、手功能发展(如:抓、握)、日常生活处理(如:无法自己吃饭、穿衣服或处理自己的清洁卫生有困难)、在使用金钱方面,不懂得如何用钱买东西、保管自己的钱等,都会比其年龄应有的表现,有明显落后或停顿现象。

智障儿的语言世界

1.发音不清楚、不准确或有错误的情形发生,

2.语言理解也较差,对说故事并没有兴趣,也不会和父母一起阅读。

3.常用的词汇较少、说的语句较短、比较少能说出抽象内容的语句。而且通常不会配合情境适切地表达。例如,很少主动和别人交谈、玩布偶的时候也比较少跟布偶说话;到了四、五岁还不会有意义的叫「爸爸」、「妈妈」,看完电视或电影之后,没有办法叙述剧情或故事的内容。

智障儿的感情世界

智能障碍小朋友因为学习能力欠佳,而且经常遭遇失败的经验,对于挑战性的学习或工作,常常会表现出缺乏自信、追求成功的动机低及预期失败的心理,往往还没有尝试就退缩或过分依赖别人的协助。因为这些人格特征使得智能障碍小朋友在团体里可能和同年龄的小朋友不能相处融洽,反而比较喜欢和年幼的小朋友在一起。遇到事情缺乏弹性及临机应变的能力,不会因应情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所以也会用较原始的如拒绝、退缩、固执、压抑等行为来处理面临的冲突。

  

健康妈妈为什么生出智障儿

  智障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无非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先天性:即在出生前就已经得上的疾病。其中有遗传性的,也有非遗传性的,主要包括:1.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2.遗传性代谢缺陷,如苯丙酮尿症;3.先天畸形,如小头畸形,脑积水等;4.宫内获得性,是因为孕妇在怀孕期间患风疹、缺乏微量元素、缺氧、服药不当,受到X线照射及有毒物质作用等而引起的。

  后天性:即在出生时和出生后造成的。出生时,例如有产伤、颅内出血、缺氧、窒息、感染等而致;出生后,由各种脑炎、颅脑创伤、中毒、脑缺氧、脑血管病等造成的后遗症。当然,还有些弱智患儿的病因不明。

  数据统计表明,在我国现有人口中,因各种先、后天性疾病引起的智残、智障人数已达1300万左右,其中有一半是未成年人。

  让孩子健康地出生

  知道了智障的成因,每个家庭或者生育人群都应该正确地接受医生关于优生优育的建议,这样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智障儿童的出现。

  我们所说的优生,实际上是指“健康地出生”。优生也是每一对25—35岁适龄,准备生育的年轻夫妇的愿望。了解了优生的内容,以及实施优生的途径,客观、理智地对待优生,既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能有无所作为的念头。

  现在即使看到有智障孩子的家庭承受的压力和现实困境,很多人还是有侥幸心理,不参加婚检,也不做孕前检查,就开始准备迎接新的生命到来。大多数人自我安慰:“不会那么倒霉,这样的事情不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即使有前车之鉴,也毫不在乎。

  生命的诞生是科学的,不能存在一丁点儿的侥幸心理。防患于未然比什么都重要。近亲结婚等情况当然不能再出现,有爱好喝酒、抽烟的习惯,生育年龄超过35岁,经常与放射性等物质接触的人,都是需要做孕前检查的重点人群。

智障者是外表无法判别,与他们交谈接触时,才能了解他们单纯与天真的一面,而这也是他们的致命伤,如外出遇上不良份子或有企图心的人,就会利用他们的单纯,唆使他们从事不法行为,这是做家长最害怕发生的事。

怎么对待智障儿童?

针对智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是帮助智障儿童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一、立足课堂教学,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一般指大脑受损而智力发展障碍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比同龄儿童低,且发展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存在语言不同程度的缺失,并且大部分不善言谈。为了使他们今后能融入社会,在课堂教学中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就是显得十分重要,语言是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同时语言表达又能促进思维纵深发展,增加分析能力,在教材中设有“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想”是思维的过程,“说”是语言表达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想得清楚,更要学生说得明白,智障学生因语言障碍往往不愿说,以至越学越难学,严重影响智力补偿、智力发展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该严格把好语言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同时教师及时发现智障儿童在语言方面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表扬,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积极的学习语言。

1、从拼音入手,矫正口型,使之准确发音。智障儿童听音区分能力差,语言器官存在缺陷,影响发音的准确性,很难区分相近的音节。教师经常循循诱导,采取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矫正口型、协调运动。

2、运用有字到词,再扩句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储存词语,学说简单完整的话。教学生认识字,在组成词,最后引导形成据的概念。如:瓜——西瓜——西瓜是水果。有看图学文到简单的句子组成课文,有计划的安排学生从读到写,最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以理解,让学生学说一句或几句完整的话。教学中,教师在发音、用语、语调和表情等方面做到标准,起表率作用。讲话简单明了,速度缓慢,尽量做一字一句,一言一语,反复多次,不厌其烦,让学生听清听懂。在听懂的基础上,让他们反复练习。同时,充分利用语言训练进行情境教学,引导观察,启发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地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

3、根据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的差异,采用个别辅导法。对于语言发展较慢的学生,必要时进行强化训练,目的是使他们听懂一句话,模仿一句话,能清楚一句话的意思。对于语言发展较快的学生,鼓励他们写日记,拥挤巨简单的话说清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小事,教师面批后,让他们反复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接触和理解简单的句法。

二、充分发挥课余活动的辅助作用,在娱乐中渗透语言

智障儿童喜欢唱歌、跳舞、做游戏等课余活动,特别是老师能参加他们的活动兴趣更高,在活动中显得比较活泼开朗,此刻的思维比较活跃,是发展语言的良机。把握好这种时机,带着他们讲小故事,鼓励他们大胆地表演儿歌。跳舞的时候,要求边跳边唱。做游戏的时候,要求边玩边背歌谣。如:游戏“大家来唱歌”中,老师问“什么唱歌叽叽叽?”一名学生回答:“小鸡唱歌叽叽叽。”这样,在帮助学生认识动物时,既锻炼了他们的反应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开展活动后,又引导他们说一说:今天,我们做了什么游戏?玩得怎么样?

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活跃了课余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交往能力,丰富了儿童的词汇,发展了他们的语言。

三、结合社会大课堂的环境教育作用,巩固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的语言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知,听、触、尝闻等,获得周围一切语言发展的基础,从而提高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加深丰富智障儿童的语言。最初,儿童是在家庭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说话的,有些智障儿童在家庭得不到良好的语言刺激,说话受不到鼓励。通过座谈,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讲明互相配合、互相依靠的重要性,经常与家长分析其孩子的语言发展状况,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典范,多与孩子进行交谈,给孩子讲故事,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培养他们听与说的能力。

另外,创造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智障儿童的语言。如:春天到了,带学生到校园花草基地进行实践——拔草、播撒种子、除虫害、浇水,让智障儿童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谈谈自己的实践过程,自己的感受。让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社会接触。如:带领他们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放风筝、运动会等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活动时间,与年龄接近的班级进行游戏与联谊会,让他们与本校的聋生一起娱乐,然后,用简单的一句话或几句话讲述活动以及活动中大家的表现。有意地让他们将某种信息传达给家长、老师、同学。交代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他们去超市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利用节假日,走亲访友,进行与客人打招呼,进行交谈、沟通。通过这些交往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听话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他们的语言。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余活动以及环境教学,帮助智障儿童突破语言关,是智障儿童融入社会关键的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