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煌到家买光伏电站组件投资是真的吗? 家里装了光伏发电后悔了
光伏电站投资是骗局吗
光伏电站投资一般都是有政府补贴电价的一种投资形式,投资方都会在银行贷款进行部分投资资金的准备,光伏电站一般运营期25年。
目前光伏电站建设成本还是比较高,主要在电池板组件占用了很大的投资费用,收益率也很低 可能在8% 上下 但也有的光伏电站投资商近20年运营才能收回成本。。。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骗局吗有真实的吗
是真实的,目前国家的政策都是有补贴的,而且是补贴20年,全额上网每度电是0.80左右,根据三个分类地区有区别。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国家每度电补贴0.42元,另外加上每度电在各地的价格。
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光伏组件的终端售价较高,导致回本周期较长,因此如果组件的价格不下降,这个投资其实是不太划算,当然,如果你能拿到6元左右每瓦的成套系统,这个回报率在20%左右,还是可以投资的。
光伏发电是真的好吗?不会被骗吧?
光伏分布式发电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最近风声水起,各路人马都按捺不住一颗荡漾的春心想来分一杯羹,骗纸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于是乎各种零首付,装电站不要老百姓出钱的骗术大张旗鼓地就出现了。
今天就带你看一种骗术:
某PZ公司号称零首付,不需要老百姓付钱安装,只需要老百姓配合去银行签署贷款协议,就可以在其屋顶上建个电站,贷款的月供由发电收入支付,如果发电收入不够月供,PZ公司承担月供,贷款10年,10年当中户主可以免费用电,10年后电站免费移交给户主。
听起来这个项目很诱人,老百姓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就能10年后获得免费的发电站,这是一个发财之路啊!
骗子更高明的地方在于告诉你前十年他持有电站,前十年收益归他和银行,后面15年归户主,听起来合情合理,骗子是靠前十年持有电站获得收益!
但认真想一下你就会知道,骗子PZ公司说过如果电费收入不够,他主动帮你还贷。
那问题就来了,既然发电的收入不足以还付月供,那PZ公司的收益从哪来?
PZ公司真是活雷锋么?显然不可能,那PZ的套路是怎么样的呢?
PZ公司的套路分为两个步骤:
一.PZ公司答应你零首付,不需要掏钱建电站还可以免费用电。PZ公司跟你签署一个假合同,一般以10元左右的价格签署这样的合同。例如5KW电站,价格5万元。
二.PZ公司,一般采用劣质材料经行安装(也许还告诉你是一线品牌,甚至有的还宣称是进口的),安装结束以后,拿到供电局购电合同后,带户主去与银行签署贷款协议,一般银行是首付30%,贷款70%。贷款协议签署后,就没有户主什么事了。这时候PZ公司从银行拿到合同金额的70%的贷款,也就是5万*70%=3.5万。3.5万是什么概念呢?折算下来就是7元/瓦了。这时骗子一般采用的劣质光伏组件及其他低成本设备,成本也许只有2.5万,甚至更低,PZ公司从中赚到1万以上。这就是骗子最大的收益。
问题又来了,有人问,这样用劣质材料,骗子会露马脚的啊?这个问题正是这个骗局的核心点,因为前10年户主拿不到发电的收入,户主只觉得自己用电不花钱就行,何况发多少电,发电收入是多少,户主也看不到。PZ公司只需要保证能正常发电3年就行,在这个3年时间里,PZ公司最大的目标是忽悠更多的人来贷款安装就行了,一户赚一万,忽悠到1干户就可以赚1000万,他们一般的计划就是3年以后卷铺盖走人。
这时候户主的风险就出来了,PZ公司卷铺盖走人了,劣质材料昀电站发电量得不到保证,产生不了太大经济效益,别说25年收益,10年估计都撑不了,欠的银行的贷款月供谁来还呢?
毋庸置疑,户主签的字,户主慢慢还吧!
这时候天上的馅饼就把户主给砸死了!
还有更坏的骗子公司,说零首付,但需要户主掏3000元安装费,这个属于骗得更狠的,不仅骗你让你几年以后贷款,还骗走你现金3000元。
总之,一句话:天上没有馅饼,即使有也是骗子用来砸死你的,请老百姓擦亮眼睛!
光伏贷款,零元装光伏真的是新的骗局吗
每个新行业都会有绯闻。欧洲屋顶光伏覆盖率远远大于中国,中国目前刚起步。
70平方10千瓦的电站年发电11000度,抵消居民用电(阶梯用电0.62、0.65、0.91元/度),总发电量国家锁定补贴20年0.37元/度。自发自用多余电力卖给电网,电网收购价与煤电同价现在为0.42元/度。平均算下来1元/度。 8年回收成本,25-30年收益。
国家补贴是今年并网,就按今年补贴价格锁定补贴20年。
之所以有骗局,是小公司利用群众贪便宜的特性,低价搭建,使用次品光伏板,发电量低下,承诺售后没有。甚至有使用次品配件建站骗取客户贷款建站的恶劣情况。 因此建站不要贪图便宜,500元的苹果和5000元的苹果是绝对不一样的。选择大公司特别是有国资、政府背景的公司,毕竟光伏售后保障长达20年,而且公司要每年2次帮业主去电网开单、地税开票、根据当年发电量去发改委申报补贴,持续25-30年。
目前家庭屋顶光伏分布式电站,江苏光伏覆盖率 和 广东覆盖率高,电站企业技术成熟、部分高科技公司已实现业主手机端app实时监控发电量。第一批屋顶已经运营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