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业

多年没人住的老宅,今年夏天从屋里跑出一只盘大的乌龟,大概5/7斤重,跑到门前池塘里面去了是吉是祸?

多年没人住的老宅,今年夏天从屋里跑出一只盘大的乌龟,大概5/7斤重,跑到门前池塘里面去了是吉是祸?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内容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英英百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电子课文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十四到十八课词语手册词语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放射性:某些元素(如镭、铀)的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而衰变成另外的元素的性质。

镭:金属元素,符号Ra,银白色并有光泽,具有放射性,存在于多种矿石及矿泉中,但含量极为稀少。医学上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和皮肤病。

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样。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多为青铜制成。

淡薄:(对名利等)超脱,不追逐。

庄重:(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定格:1.电影、电视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画面上。

2.固定不变的格式;一定的规格。

课文中取第一种意思,指居里夫人美丽、庄重的形象如同电影画面的一瞬间,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提炼: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使化合物或混合物纯净,或从中提取所要的东西。

冶炼:用焙烧、熔冶等方法从矿石或其他原料中提取出所需要的金属。

溶解: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如,把食盐放进水中就成为盐水。

刚毅:刚强坚毅。

执著: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种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课文中指居里夫人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或效果。桌,卓越,高超。

乏力:身体疲倦,没有力气。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迄今:到现在。迄,到。

语文第一十六课绝招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语文第一十六课《绝招》主要讲了(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绝招,没能取得好成绩,觉得丢脸,经奶奶的点拔认识到绝招是可以练的,他终于下苦功夫练出了一手绝招:口算乘数。小伙伴对小柱子十分佩服,约定暑假再比绝招。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课文原文:

《绝招》

  作者:傅永健

  村东头的大树下,四个孩子在比“绝招”。

  三胖腆着大肚皮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的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撒了气,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能憋比别人多两倍的时间。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说:“绝招,绝招!”

  福音站起身,空翻刚来一个,伙伴们的拇指早伸出来了。

  杨苗子伸出两只手,大伙知道他这一手也是独一份,每次当他把手指倒着踒到手腕上,连村里的大人都围上去看,觉得新鲜。

  三个人表演完,都把目光投向瘦小的小咩子。小咩子的鼻尖出了汗,不知是谁说了句“鼻子尖出汗,一辈子白干”,他听了更觉得自己窝囊,忙低下头在鼻子上抹了一把。表演什么呢?他想起在家翻过眼皮,能把妹妹吓得直捂眼,就用双手掰了半天,把眼皮翻了过来,两个红包包一动一动的。

  “嘿,那叫什么玩意儿,看我的!”杨苗子用手在眼上一抹,两个眼皮就翻过来了。果然比咩子的利索。

  小咩子又想了想,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一撑,双脚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福音给他来了个不靠树的倒立!

  小咩子觉得自己太丢人现眼了,偷偷地把眼泪咽到肚里,跑了。

  小咩子蔫蔫地进了屋,见爸爸正在算帐。他坐在炕上,愣愣地看着爸爸。忽然他发现爸爸打算盘从来不用眼睛看,两眼只是盯在左手翻的帐本上。这也够绝的了,自己在学校学珠算时,眼睛盯着,手指拨着,嘴巴念叼着还出错哩。难怪爸爸是全区会计中帐目最清的一个!如果自己有这么个绝招,今天也不会丢人呀!

  他感到肚子有点饿,进了厨房,从厨柜里掰了半个馒头啃着,见奶奶在包饺子。呀!奶奶这一手也够绝的,她一只手拿着小竹板专管铲馅儿,另一只手拿面皮专管攥饺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饺子圆鼓鼓的十分好看。要是自己会这一招,也能震他们一气!于是,他夺过奶奶的小竹板,照奶奶的样子攥,谁想到馅全跑出来了!

  他问奶奶:“您这招是怎么会的?”

  奶奶要过竹板,说:“什么招啊?”

  “您一只手攥饺子,还这么快?”

  “嘿,”奶奶边攥饺子边说,“这是硬逼出来的。过去你奶奶是伺(cì)候人的,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人家还要求调(diào)换花样吃,这么着,天天就得往快里练……”

  小咩子不等奶奶说完,就说:“我爸爸为什么打算盘那么快?”

  奶奶说:“那也是练出来的。你爸爸刚从学校出来那阵儿,也算不好,天天练到半夜,慢慢熟了,就快了。”

  “那……”只要他听明白了,不管奶奶想不想往下说,就接着问另一个问题。他问奶奶:“三胖、福音、杨苗子的绝招是怎么得来的?”

  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足;杨苗子从小骨头就软,长大了手骨还软乎乎的;人家福音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见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体操?”

  咩子觉得奶奶说得在理,看来自己想得到绝招,只有练。练点儿什么?晚上他躺在炕上还在想,想着呼呼地睡着了。

  第二天上学,想起昨天大树下的丑事,小咩子还是那么不好意思,好像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似的。他低着头,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数学老师举出一张“12×15”的口算卡片,他也没看见。

  老师把他叫了起来。他的脸“唰”地红了,一直红到脖子根儿。他在脑里里列开了竖式,结结巴巴地说:“得150。”同学们笑了。老师让他坐下,并且说了两条,第一批评了他听讲不专心,第二批评他口算不过硬。小咩子听了一愣--我为什不可以练这一招呢?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小咩子没有一天忘记大树下不光彩的表演,暗暗地在练自己的绝招。

  学期结束了,出奇的事情发生了:期末数学考试,小咩子交了第一卷,而且没出一点儿错。

  暖屋里,炕头上,四个小伙伴又想起比绝招了。虽然只有福音来了个双臂倒立外加“蝎(xiē)子爬”,别人都没拿出新鲜招儿,但一个人表演后,别人还是学不来,也只好承认是绝招。又轮到小咩子了,三胖挤着肉泡眼说:“小咩子,今儿个你不会给我们学个羊叫吧?咩--”他自己先学了起来,逗得几个人都笑了。

  小咩子没在意,他蹲在炕上,说:“只要你们说两个不过百的数相乘,我能立刻说出得数,保准不错!”

  三胖早把嘴撇到下巴颏了。福音推开三胖,说:“试试嘛。”随口说了个数:“99乘以,嗯--76!”小咩子立刻说:“得7524!”

  三胖“腾”地跳下炕,找了块煤碴在地上演算了一遍,果然不错!他咧开嘴说:“可以呀!”接着别人都说出个乘法算式,让小咩子答,经三胖一检验,真的一点儿也不错!

  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说:“绝招,太绝了!”

  小咩子兴奋地在炕上站起来,说:“我建议咱们定个日子再比,这回比看谁的绝招是练出来的,而且还有点儿用,像福音那样的!”

  福音第一个说:“行!”杨苗子想了想也同意了,只有三胖吭哧半天才说出个“行”。

  小咩子一握拳说:“在今年夏天,同意的举手!”

说教材

《绝招》这篇课文讲述了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绝招,没能取得好成绩,觉得丢脸,经奶奶的点拔认识到绝招是可以练的,他终于下苦功夫练出了一手绝招:口算乘数。小伙伴对小柱子十分佩服,约定暑假再比绝招。

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小柱子的形象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学生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课文中还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的一种价值认同,这也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同学们,小柱子因为自己的努力,一扫第一次的尴尬,练成人人羡慕的绝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也经过勤学苦练,练成了绝招,获得了成功。

绝招,除了个别是天生的以外,大部分,还是靠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地练出来的。

我们也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只要我们肯努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练成自己的绝招!

求:小学六年级关于《养花》一文的阅读题,涉及文章任何一个片断、任何方面均可。

1,文中“如此循环”指什么?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循环”具体指的内容。

2,这里的“脑力劳动”指( )

“体力劳动”指( )

2,养花的乐趣是什么?用波浪线画出。

3,这篇文章写了养花的乐趣,其中也告诉我们生活的的哲理,是什么呢?请写下下来。

4,:“我”养花的目的是什么?

5:“我”只养好种易活的花,这说明什么?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有益身心的“益”( ) 胜于吃药的“药”( ) 赶上暴雨的“赶上”( )

6、为什么“我”要感谢花草?“如此循环”中的“如此”指什么?

7、选择正确的答案。用√表示。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句子是:

8、疑问句( ) 2、设问句( ) 3、反问句( )

9、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第一层意思是: 第二层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