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怎样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
乡村生活是怎样的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dlhss1
乡村生活
听惯了汽车的响声,看厌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偶尔也来农村体验一下平凡而有趣的农村生活。 乡村生活多姿多彩:在河里嬉戏、捉鱼;在路旁摘野果;在院子里捉鸡逗狗……令我最难忘的就是捉鸡了。 一个风和日丽的双休日,我和妈妈去了外婆家玩。 想起院子里那一只小鸡;我不禁开始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吃鸡,不一会儿就开始流口水了。 于是,我决定亲自上阵捉一只鸡。 向鸡棚望去,我的目光就锁定在一只鸡身上。 这只鸡丰满壮实,羽毛色泽鲜艳,昂首挺胸地踏步来回走着,活像鸡群的首领。 我心想:哈哈!就要这只了。 我蹑手蹑脚地逼近离目标,大气也不敢出。 离它只有一步之遥了,我弯下腰,伸出双手,猛地一扑,以为把鸡抓到手的我欣喜若狂,可是定睛一看,手里只拿着几根羽毛。 那只鸡可真是机灵,脚一蹬,翅膀一扑就飞了几米远,从我的魔爪里逃了出来。 我扑了个空,恼羞成怒,而那只鸡却站在远处,咕咕咕地嘲笑我,我穷追不舍,追着鸡屁股在院子里到处跑,谁知天有不则风云,我的脚一不小心踩了个空,摔了个四脚朝天,疼得我直咧嘴。 这使我不得不暂时放弃捉鸡行动,再卷土重来。 我想:硬的不行就来软的。 这次可得学聪明点,别弄得这么狼狈了。
农村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作为农村的孩子,我认为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下农村人的生活。
因为每个地方的农村生活水平不同,故不能一概而论,以我老家安徽阜阳来说。
阜阳是典型的地少人多、啃土地的地方,一无优势资源、二无优势工业、三无特产,能说比较有优势的算是人力资源了,全国给地处处可见阜阳人,也许都是处在城市的最底层,所以我们阜阳人并不怎么受大家欢迎。
阜阳典型的农作物是小麦、玉米、红薯、大蒜、白菜、芝麻,每年冬天种小麦,次年5月收麦子后种下玉米,秋天10月收。基本上是满足粮食需求了。
农忙时候,早上6点起床去收麦子,前些年没有联合收割机,都是靠一家人镰刀收的,割完后用架车拉到场里用牛拉石磙碾,后来有了拖拉机省了很多事,现在一般用联合收割机。夏季收麦子一般10多天,如果中间有雨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霉烂了。前些年阜阳老是发大水,因为地处淮河边的缘故,夏天的麦子垛都被洪水冲走了,一年的粮食就没有了,一家人只能外出讨饭、捡破烂,年轻人出去打工。
秋天收红薯主要靠钉耙一下一下的刨,然后拉回家打成粉在做成淀粉,到了冬天可以做成粉丝。“三粉”算是阜阳的特产了,粉丝、粉面、粉渣。
一年的实际农忙季节一般是三个月,其余时间主要是外出打工、做小生意、捡破烂。
在家的人们娱乐项目主要是打牌,算是赌博了,但金额很小。
近些年阜阳人的生活好多了,这与人们的辛苦劳作分不开的,电器家具、摩托车、小汽车都有了,但娶新媳妇都要盖楼、10万礼金了,悲哀呀!
饮食上农村人很节省,一般早上馒头、稀饭、咸菜,中午面条,晚上馒头。记得小时候家里偶尔改善生活,爸爸买了几两肉参辣椒炒了一碗,很辣,说是辣辣馋。我们兄妹四人围着一只碗满足了一顿,饭后竟然还剩半碗,因为谁都不舍得吃,总想把好吃的留下来。可以看出农村人也是很朴实的,人与人之间亲情很浓!(在此严重鄙视那个因怕农村人难缠就痛下杀手的城市小少爷!)
我们阜阳人很大方,朋友、亲戚之间有困难总会出手帮助,所以亲戚、朋友间借贷情况很多,基本上家家都涉及,但彼此很信任。农村的风俗不算多,但很浓烈,结婚、丧人、小孩子剪辫子、待干儿这几件算是大事了,一般都会请个十几桌客人吃流水席,锣鼓喧天,很热闹。
阜阳没什么重工业,所以水源不怎么污染,建议大家夏天去玩玩,可以露天里脱光屁屁去河里洗澡,蹲在河边钓鱼,晚上去摸知了(知了蜕皮之前是在晚上爬到树上的)。
乡村生活描写乡村的生活怎样?
你好,楼主;
乡村的生活怎么样还真的不好说,要自己去经历了才能写得出来;
我印象中的乡村生活说白点就是农村生活,是很自由美好的,有蓝天,白云,空旷的田野,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河流,还有一群群小伙伴打闹嬉戏,不亦乐乎;
每天放学回家,做点手工,然后就是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玩,天黑了就回家吃饭,吃完饭就开始做作业,然后早早就睡觉了,明天又开始去上学,如此循环,每到暑假和寒假,也是做点手工,完成手工之后就开始玩耍了,夏天可以去河里洗澡,可以去草地跑跑;家里的物价比较合理,所以也没有太大的压力;
个人拙见,希望可以帮到你.
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生活是怎样的
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一代人。虽然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经历过硝烟战火,但他们却没有真正的享受过生活。
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因为兄弟姐妹众多,绝大多数都是由哥哥姐姐带大的,没有感受过父母的疼爱。又因刚刚停止硝烟,我国的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又经历了60年的饥饿,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因此这一代人的童年是不幸的,没有快乐,只有饥饿与贫穷。过的是衣不裹体,食不饱肚的生活,绝大部分文化水平偏低。
二十年以后,他们长大了,也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他们凭着一身的力气,一股子的干劲儿,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从身无分文,白手起家,到衣食无忧,应有尽有。他们是新中国建设的主力,也是单个家庭的顶梁柱。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担负着重担。对上要赡养父母,尊敬长辈,对下要抚养子女,投资教育。
对于子女他们更是百般呵护,加倍疼惜。把自己童年不成有过的梦想与关爱,全部加之给了子女。而现如今他们处于子女婚嫁的阶段。此时的婚嫁不同于他们那个年代;讲求的是排场,追求的是浪漫,比拼的是金钱,还要有楼房,屋内装修,家电齐全,一切都是钞票堆积而成的。钱从何来?都是他们这代人紧衣缩食,任劳苦干,积攒下来的。一场婚礼下来,他们已是所剩无几,甚至是全部积蓄。虽然已是年过半百,但他们还要继续劳作,因为他们要积攒后半生的养老钱。所以说:他们不曾享受过生活,一直在奔波劳碌。
记得有位朋友给我讲了这样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黑龙江的偏僻农村,那里有种风俗:男孩要结婚,必须要付给女方十万的彩礼钱;还要有新房一座;田地十顷;家用电器。这样算下来,是老两口的全部家当,以及半生心血。不同意?那就等着儿子打光棍吧!为了儿子的幸福只得认,而且是家家如此,更有攀比之风。反之,年轻人只要一结婚,便腰包鼓鼓,穿金戴银,屋明几靓,暖意融融,而且不会对父母有一点歉意,因为这是父母们“应该做的”。
有一对老夫妻,偏偏育有两子,老大结婚后已是所剩无几,等到老二结婚更是债台高筑。他们的生活又回到了幼年时的生活,吃的是咸菜,没有一点油腥;穿的是破衣,连一双完好的袜子都没有;宽敞亮丽的房子他们没住过一天,为了避寒,老两口在院子内打起了窝棚。09年的冬天特别的冷,寒风瑟瑟,住窝棚的日子真的不好过。一日,老汉看到大儿子屋内热气腾腾,便想到屋内取暖时,看见儿媳妇蒸的包子,便拿起个吃了起来。这是被儿媳妇看见了,对公公说了一句话,让老汉感觉到比冬天的冰雪还要寒冷的滋味——“这包子是你吃的吗?这是给我儿子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