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业

怎样打破让农业获得类工业的产业属性,实现农业的信息化、集约化和智能化?(如何发挥农业大市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突破)

怎样打破让农业获得类工业的产业属性,实现农业的信息化、集约化和智能化?(如何发挥农业大市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突破)

如何发挥农业大市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突破

展开全部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序开展移民扶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认真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途径。首先,要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感。要自觉把它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农业丰则基础强,发展现代农业既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建设农村产业基础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农业虽有了较大发展,但仍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农业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我们的市情决定了今后农业的发展很难再靠增加自然资源的投入,出路只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其次,要明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只有从实际出发才是取得成功的正确选择。综合国内外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再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挥亿成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只有顺应农民的愿望和期待,进一步放宽有关政策,安排有关事项特别是涉及村里有关建设项目时,多与农民群众商量,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才能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同时,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支农资金并带动社会资金地投向农村;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还要在全社会发动群众,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支援,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第四,要加强制度和技术的支持。必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做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整体水平。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第五,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首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等来提高农业效益。其次,因为我市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再次,必须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同时,必须把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过程,同时,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ü动态性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性比较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现代化只有阶段性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即在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和在不同的国民经济水平层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一般可将农业现代化分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阶段及发达阶段。一个国家、地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农业发展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实际而又便于操作的决策。ü区域性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非常丰富,但它们有自身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态资源条件的。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经验时,需要对其实现的条件进行分析。因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国家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即使同一个国家不同区域,同一区域的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现代化内涵具有区域性特点。ü世界性和时代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农业将全面融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挑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需要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分析农业现代化,将区域农业现代化放在国际大舞台之上,依据国际公认的标准来判断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否实现了。ü整体性有的学者提出,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就要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软件”建设,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相协调,与农村制度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配套。如果忽视“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将无法顺利实施,,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大大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在一些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总体和平均水平上大体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虽然各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条件和情况各不相同,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但是,在最基本的特征方面,应当是共同的,这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概括地说,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

如何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

追求农业生产与时俱进,提供时代新思维,运用生产科学化、土地集约化、种苗本地化、农民职业化、营销市场化、管理企业化于一体的生产理念。具体来说: 1、生产科学化。不能把农业科学化简单地理解为种植、养殖技术推广,农业科学化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包括园区规划、产业选择、生产决策、农产品标准体系。建立以及包装、 营销等各个环节,都要讲究科学。 2、种苗本地化。种苗繁育要接地气,针对当地气候与地质条件面向全球引进高经济价值种苗,并运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进行适应性改良、工厂化培育。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农民生产成本, 合理控制区域总量,保证价格优势。种苗产业的规范发展,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技术基础和保障。 3、土地集约化。土地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对市场的参与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更无法进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农村土地有偿流转政策的出台,不仅解放了生产力,也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4、农民职业化。要全面更新农民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通过举办大量农业学习班、专题讲座及短期进修等多种形式,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更多新型农民,通过考试,取得证书,才能从事农业生产和有资格得到政府的资金补贴,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5、营销市场化。打破传统代理商产地异价直购,利用电子商务、产销合作社、产业结盟等多渠道方式,打开各行业批发市场及终端市场,结合冷冻仓储、远程物流,降低损耗成本,扩大场辐射直径,争取外销贸易订单,提高农产品销售利润,最终达到农民能够致富的成果。 6、管理企业化。引进国外先进的农场经营管理理念,结合当地人文、 资源及价值观,把农场企业化经营,以明确的规章制度 对预算成本收益做有效掌控,建立营销、生产、研发等 分工明确的专职专责部门。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最 大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 以上内容是由枣庄台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

一,把无意识的经营,变为有意识的运作

  在企业运作初期,或区域优势,或无意识的闯入,或挣两个小钱花花等原因,成立了企业,由于区域优势或是市场竞争相对平和,在一定阶段内的经营状况是,什么好卖卖什么,只要肯去卖,就会有人买,在无品牌意识下,企业经过几年时间,发展为当地的区域品牌。

  有些企业产品多达上百个,横跨几大产业,“肉、蛋、禽、杂粮”等等,注册商标(不等于品牌)也有几十个,但公司的销售额却只有几千万,甚至只有几百万。利润却越来越低,大品牌的不断压近,企业没有破敌良策,只能听之任之,任命。

  找到核心竞争力,发挥优势,小则强,大则强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一切的大环境下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产品开发或者偶然的营销策略,而是要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可以是服务,可以是基地、技术,也可以表现在营销、财务和管理上,是企业商品力、销售力和形象力的综合体现,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复制,又能以此为核心为顾客带来特殊利益。

  其实找到核心竞争力并不难,只要通过对自身能力的准确分析,找到企业最擅长的也最适合企业发展的一个“亮点”,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然后延展下去即可。笔者以为,现阶段我国农企更应注重企业的文化、观念和形象,通过塑造企业文化,使优秀的精神产品转化为优秀的物质产品,从而获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竞争力更牢固,更持久,更有感染力。

  二,把单个的包装、商标等点上的思维,转化为完整的品牌体系,用体系去规范企业行为

  农业企业因为本身“多、小、散”,形成了“知足常乐”的心态,大多认为做品牌搞营销是务虚的,不如多卖几个产品挣些利润来的实在,做市场的费用,不如多买些原料,做传播,不如盖工厂,品牌就是有个好包装,甚至是我的产品质量好,我可以做成“裸装”让消费者看得更清楚,在营销策略上是朝令夕改,变化无常。这些观念在10年前“产品为王时代”管用,在企业不上规模的时候也能运作,但要想走出去,作强做大就不灵验了。

  在现今的激烈竞争中,单靠产品并不能保证成功,因为你有产品,别人也有,特别是在农业产业,有些产品本身还是粗加工,没有太独特的技术含量,大企业若想跟进,轻而易举。市场上不缺产品,缺的是产品差异,缺的是品牌!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过去,如何“于深巷中,未闻酒香,先闻其名”已是农业企业早晚要面对的一个课题。谁先意识到这个问题,迈出关键性的一步,谁就拥有了保持领先的“一公里”优势。

  当然,一个品牌的建立和对应的营销策划方案的形成和实施,是一个综合而系统的工程,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但观念首先要转变,打开思路,放下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包袱,跳出产品看产品,跳出行业看行业,跳出区域看市场,有些问题不点自通,不言自明。

  三,跳出大本营,建立可复制的战略性市场,形成方案,更大区域内的复制

  广泛的人脉资源对于企业发展初期是很重要的,推广产品,打通销路,往往需要借助这些在本地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来完成,但是一旦要开拓外地市场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市场模式换一个地方根本无法或很难做到。所以一个可复制的战略性市场对农业企业走出去至关重要。

  可复制的战略性市场相当于一个模板,通过该市场的建立,得到一个独特的,适合企业同时又不受区域限制的模式,开辟任何一个市场复制即可。王老吉凉茶用很短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分公司,以股权作为纽带将很多优秀的人才团结起来,抛开了在广东的 “街边开店”的模式,把凉茶还原为饮料,进饭店、超市,定位中国人都常用的概念“预防上火”,加上市场运作得当,走红全国。事实证明,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自己的可以复制的战略性市场,在此市场时锻炼队伍,寻找方法,验证方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切成熟后,扩大范围,进军全国,指日可待。

  四,一个企业的突围,就是一支队伍的突围,只有增加团队的作战能力,才是企业成长的根本

  企业要成功,企业要发展,在企业里就必须有这样一支闻鼓而进、所向披靡的营销虎狼之师:他们青春、活跃、激情。他们每个人个性鲜明而又相互包容、他们忠于职守。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团结成一只拳头,在市场上重拳出击,纵横捭阖。

  反观现在我们的农业企业你会发现,老板是营销的骨干分子,常常是老板在安排几个为数不多的营销人员展开工作。这里的弊端有二:一,这样的营销只适合小范围的区域市场,一旦市场做大,老板必定分身乏术;二,老板的亲自督战,束缚了营销人员的手脚,不利于团队成员的历练和成熟。

  或是因为企业忽视人才战略和团队建设,或是因为企业缺乏凝聚力,导致人才流失,总之农业企业营销团队建设薄弱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企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要任人唯能,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要有完善的制度保证,赏罚分明,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等,全力打造一支善打硬仗、敢打恶仗、敬业、高效、忠诚的营销“虎狼之师”。

如何用信息化提升和改造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因此现代农业发展,要构建完善的保障措施,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现代农业规划中,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农业保障体系:完善的产权改革制度,构建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互联网+农业”信息化保障体系、现代农业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农民培训体系等,创新新型农业主体培育体系,构建农业专家智库,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营销模式。结合项目特点,配套农业水利、机械、土壤等系统工程,以保障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

信息化融入农业现代化,已经表现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

  如在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测土配方施肥已经比较普遍,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决策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结合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化肥农药使用以及产量等数据绘制电子地图,取相关信息提供给施肥、灌溉等专家支持系统,可实现田间施肥、灌溉、喷药的自动化、智能化。可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先进感知与遥感、信息采集与传输、计算机智能处理决策技术的集成应用,对大田作物全生育期动态进行监测预警和生产调度。如安徽省计划于今年启动小麦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四情”监测调度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完成36个监测点建设,实现对56个小麦主产县小麦“四情”监测全覆盖。

  在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可应用集传感器、智能监测与控制、移动通信等于一体的设施化养殖系统,实现畜禽育种及养殖、肉蛋奶生产、饲料生产、养殖场管理、畜禽舍环境控制、疫情监测及防治等方面或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利用水环境参数监测传感器、智能化的渔业生产专家系统,可实现水产养殖环境理化参数监控、自动投饵、饲料配制等一体化的健康养殖模式。

  在农产品收获过程中,机器人能代替人从事一些繁重的农事操作,如苹果收获、黄瓜采摘、西红柿采摘、草莓采摘等。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可为农机跨区作业提供供需信息交流和配对平台。

  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大量应用,生产效率迅速提升;目前已形成了多层次农产品加工信息网络,建立了农产品加工国际标准跟踪平台,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对接平台,以及农产品加工市场信息预警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