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甲鱼如何提高养殖效率?(人工饲养的甲鱼在家中如何养活?)
人工饲养的甲鱼在家中如何养活?
水位弄高点,但弄个浮台、露台让他爬。如果想喂食就加温饲养。其实自然冬眠最好。喂小鱼好于猪肉。水要过滤或自然透晾在饲养。不可直接用自来水
水鱼怎么养才好
自然条件下,鳖的生长发育缓慢,达到性成熟的时间较长,一般要4~5年的时间, 鳖卵的孵化时间亦长,而且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大,对鳖卵的孵化造成诸多不利的因素,因此,自然条件下,孵化率极低,并且孵出的稚鳖质量既差又不易存活。为了利于人工繁殖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应时行人工繁殖,鳖的人工繁殖既是降低生产成本又是提供大量种苗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
(一)选择亲鳖
选取优良的亲鳖是人工繁殖和人工孵化获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选择亲鳖的时候,鳖的年龄要在4年周以上,最好是6~8周年(人工养殖的鳖年龄可减半),体重1kg以上,最好2~4kg。鳖的外形正常、皮肤光亮、活泼健康、无伤无病、发育正常。此外,亲鳖的营养优劣主要看甲后缘革状皮肤的厚度与坚硬度,后缘革状皮肤薄而软弱者为营养不良,厚而有皱纹且略带坚硬者为优良。钩钓、叉捕的鳖,有严重内伤的鳖以及畸形鳖都不适宜做为亲鳖。
(二)雌雄投放比例
由于鳖不相互残食的习性,尤其在食物、争夺配偶方面更加突出。而且如果放养密度过大,排放的泄物会增大,水质容易变坏且不易控制。因此,亲鳖的放养密度需要一个合理的比例。一般1kg以上的亲鳖放养密度为每1.5~2平方米放养一只,若用温水养殖,水温终年控制在30℃左右,不使亲鳖进行冬眠,水质清新,则放殖密度可适当增大,约每平方米为1~3只。雌雄的放养比例一般为3~4:1。雄鳖不宜过多,否则将出现雄鳖互相撕咬争夺配偶,且与雌鳖争抢饵料和干扰雌鳖的正常发情交配活动,雄鳖过多会使养殖成本上升,但如果雄鳖过少,则又会使卵的受精率降低。
(三)亲鳖的日常管理
亲鳖的日常管理十分重要,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亲鳖人工繁殖的成败。在亲鳖日常管理中庆注意做好管理日记,记下每天的天气、气曙、水温、水质、投喂的量、取食情况、亲鳖的活动情况、有无病症等等各种情况,做好管理日记有助于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具体的情况,以便能不断地改进饲养技术,提高饲养水平。
亲鳖池的水质要求清洁、新鲜,尤其是池水的含氧量要充足,为经常保持池水的高含氧量,应经常注入部分新鲜的水量,但也不必注入太多的水量,每次的换水量在1/5左右为好。经常注意水温的变化,水温不宜骤升骤降,应常保持在30℃左右为宜。每天投喂饲料要得当,方法是每天记录好投喂的量,亲鳖取食情况,剩饵为多少,总结出每天应该投喂的饲料量同时还应结合水温、气温等情况综合总结,得出合理的投喂量。每次投喂之后应及时清理食台,把亲鳖吃剩的残饵清除干净。同时还应保持亲鳖场的安静环境,避免外界的干扰,给亲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是第一次产卵的亲鳖对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它们往往没有挖穴经验,在产卵期间如果稍遇干扰就会匆忙逃走,严重影响产卵效果。此外,产卵场沙层的含水量也十分重要,如果出现连绵阴雨阴天或是久晴不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应及时调整沙土的含水量,方法是在产卵场上加盖遮荫棚,可防雨防晒,必要时加高水位或泼水以增加湿度,在产卵场应适当栽些灌木花草或堆一些碎石等人工模似一个自然环境,总之,产卵场的沙土的含水量以手捏成团,松开即散开为标准。
亲鳖产卵往往是在夜间,此时应绝对保持安静,也不应有灯光或手电筒的照射,以免亲鳖受到惊吓,待亲鳖产下卵8小时后方可取卵,取卵时间一般在产卵后的第二天的上午,取卵时应小轻放,避免破损撞伤,如果看到卵的一端有一白点,说明是受精卵,否则为没有受精卵,采集的受精卵清理产卵场,尽量恢复原样,以利于亲鳖第二次产卵或其它亲鳖产卵。
(四)人工孵化
在鳖的人工养殖过程中,人工孵化是一个中心环节,鳖的人工孵化首先进行的工作是选卵和鉴定受精卵。每年获得鳖卵是在5月中旬至8月上旬,6月至7月获得的卵是质量最好的卵。待亲鳖在产卵场产下卵后,便可以从沙土中取得鳖卵。因为鳖卵的重量和直径直接影响着胚胎的质量的大小,卵径越大卵越重那么孵出的稚鳖个体越大,质量越高,因此,在选卵时应选卵大且重的鳖卵。将收集到鳖卵集中到荫蔽处,放置约6~10小时后,在卵朝上的卵壳表面便出现一个白色区,此白色区是鳖卵已经受精的标志,若没有这个白色区,则不可用于人工孵化。
生产上应用的鳖卵孵化是在孵化场中进行的,孵化场应设在一间小屋内,把朝东或朝南方向的沙地做成斜面,还应有防逃设施,整个孵化室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此外,在沙地的斜面下端埋一个小水缸或脸盆,缸口与沙地成平面,放满水,这是因为刚孵出的稚鳖有趋水的习性,稚鳖孵出后使成群结队地爬入小水缸中,同时也便于在水缸中捕获稚鳖。
在孵化过程中,温度、湿度和沙的含水量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孵化期温度在30~32℃,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之间,沙子含水量在7%~8%之间,这组数据是较为合理的一组数据。
在适合的条件下一般40~50天左右便可出壳,如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稚鳖迟迟未出壳的,可用人工方法助其出壳,可用小木锤轻轻敲破鳖卵,使其顺利出壳。另一种方法是人工诱导出壳,即是当孵化积温达到36000℃?小时的时候,将卵壳完全变白的鳖卵收集起来,放入装有20~30℃温暖清水的脸盆或提桶中,使水完全浸没卵壳,由于温清水对鳖卵的刺激作用,加快了稚鳖的出壳速度,一般放入水后几分钟就有大批的稚鳖破壳而出,例如用30℃孵化50天,则30℃×50天×24小时/天=36000℃?小时,所以孵到50天时就可以进行人工诱导出壳了。自然出壳和人工出壳的稚鳖都需一个暂养的过程,但需要注意的是出壳后的稚鳖所处的水温要平衡,不可有冷热交替的情况,同时,自然出壳和人工出壳的稚鳖不可混养在一起,因为自然出壳的稚鳖体质相对要强一些,而且发育也较快,若与人工出壳的稚鳖混养在一起,很容易造成相互争夺残杀的情况。
此外,这里给您提供中国绿野-宁波农经网上一篇关于“甲鱼疾病的预防措施”的文章:
1、把好苗种质量关:坚持自繁自育,杜绝疫病传染源。选购鳖苗时,应选择种质纯正、体质健壮、个体活跃、体型较大和无伤无病的第一、第二类鳖苗,尽量不进未经海关动检部门的境外鳖苗。
2、合理放养:根据养殖经验,一般稚鳖的放养密度控制在20-40只/平方米,幼鳖的放养密度不要超过15只/平方米,成鳖的养殖密度以2-3只/平方米,鱼鳖或虾鳖混养时,鳖种的放养数量掌握在300-500只/亩。
3、把好饲料质量关:饲料应选择信誉和质量过硬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首先保证饲料新鲜不变质,颗粒大小适宜。其次是控制调整好投饲量。每天的投饲量主要根据鳖的摄食情况和水质、温度而定。
4、水质调控:(1)甲鱼池水体要求微碱性,pH值要求在7.5-8.0,盐度要求在1.5‰以下,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2)透明度以30-35厘米为宜,水色为黄绿色或黄褐色。(3)溶氧甲鱼虽然要求不高,但尽量能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4)水质调节和底质改良:应用微生物制剂培养水质能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一般可用EM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产酶益生素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有效分解底层有机质和其它有害物质。(5)排污与换水: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法,但频繁换水一方面费用太高,另一方面换水容易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因此,换水应根据水体情况决定换水量的多少。
5、实行鱼、虾、鳖、贝、藻、萍等混养,保持水体生物多样性。多品种混养是生物防病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预防方法。它可以克服化学药物或抗生素长期和大量使用而产生的耐药性,又可避免因其造成的副作用和环境污染,促进各种生物共生共长。现介绍几种较好的混养模式供参考:
(1)鳖虾混养:冬季在鳖池内套养6-8公斤/亩虾种或抱卵虾;(2)鱼鳖混养:在常规鱼养殖池中,于6月上旬将温室培育的幼鳖每亩放50-100只;(3)鳖鱼混养:在养鳖池中放养一部分当年育成的5厘米以上的鳜鱼种10-20尾,或其它鱼种如黄颡鱼、花(鱼骨)、湘云鲫等,每亩投放100-150尾。同时在春季也可在鳖池内放养150-200公斤/亩的螺蛳。
6、注重甲鱼疾病的预防。根据甲鱼生长阶段发病特点与日常观察是做好预防工作的关键。平时每隔20—25天要消毒一次,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溴氯制剂、二氯异氰尿酸钠、EM菌等安全环保药物,交替消毒。同时定期在饲料中交替添加1‰-2‰的维生素C、适可耐、氟苯尼考、病毒净、EM原露或产酶益生素等,以增强甲鱼自身的免疫力。尤其是在气候、水温等环境因子变化明显或突变时,如温室甲鱼转入外塘养殖时、梅雨和台风暴雨季节及高温天气等,应及时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水质的调控,防止甲鱼应激反应增强,以致内分泌失调而导致发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如何养殖鳖
鳖是以水生为主的,变温,两栖性爬行动物,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中。用肺呼吸,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进行呼吸,也常在陆地活动晒背。鳖是变温动物,对外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生活规律与外界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春季水温上升到15℃左右时,从冬眠中逐渐苏醒并开始摄食,20℃以上时,雌雄鳖进行交配产卵,25-30℃是鳖摄食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也是人工养殖的最好季节。10-12℃时,鳖进入冬眠,超过33℃时,寻洞"避暑"养殖中,因鳖生性好斗,大小鳖不宜混养。
鳖有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鳖喜欢在比较安静、温暖、清洁的地方栖息。晴朗天气,便爬上岸"晒背"。因此,饲养时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
食性:鳖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喜食鱼、虾、贝、昆虫及动物内脏和尸体。动物性料缺乏时,也需吃青草、瓜类和粮食等植物性铒料,性贪食,铒料不足时,常自相残食。
生长:鳖自然生长缓慢,一年中生长期仅6个月,因此生长发育慢,并随各地气候条件、饲养技术而异。一般饲养条件下,当年稚鳖体重可达5-10克,2龄鳖达50-100克,3龄鳖100-200克,4龄鳖400一500克,5龄600克以上。因此,采用不加温的"常规养殖法",养殖周期长达4-5年,如采取"加温养殖法",养殖周期可缩短1-2年。
鳖的人工繁殖编辑本段由于鳖是卵生动物,卵在无亲体保护条件下孵化,孵化期长。因此尽管鳖的繁殖力强,但是天然环境中,由于受到多种敌害,病菌侵袭不良气候的影响,其孵化年、成活率较低。采用人工繁殖,可大大提高孵化率,缩短孵化期,为人工鳖提供充足的种苗。
(一)繁殖习性:水温20℃以上时,开始发情产卵,每年的4-8月为产卵季节,盛产期温度为28-34℃,产卵常在深夜进行。产卵时雌鳖爬上岸,寻找隐蔽无积水,地势高的沙泥场地,挖穴产卵。产卵后扒盖穴后离去。每只雌鳖每年一般可产卵3-4批,每批产卵10个左右。
亲鳖的选择:几达到性成熟年龄,可用来繁殖的雌雄个体为亲鳖。亲鳖的年龄和体重也是要考虑的,鳖的性成熟年龄4-5龄,个体500克左右,刚成熟的鳖个体少、怀卵量少、产出的鳖大小不匀。故选留的亲鳖体重为1公斤,年龄4-7龄较好。从外形看。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光滑,个体肥大,行动敏捷的个体。选留亲鳖,还必须准确判断,使雌雄比例适当。可以根据外部特征加以鉴别,雌雄比例一般以4:1为好。
鉴别部位
雌鳖:尾部较短,不能自然体出裙边外,体形较厚
雄鳖:尾部较长尖,能自然体出裙边外,体形较薄
(二)亲鳖的培育
亲鳖放养前,要池内水放干,每用75公斤生石灰溶浆全池遍洒消毒,过半个月后再进水使用。亲鳖鉴定雌雄后,按雌雄比例4:1放养,密度应视亲鳖大小而定,每亩放养200-400只。换水条件好或多数个体1公斤以下的可多放,反之则少放。
饲养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投饲、调节水质、防逃、防病害等。饲料是培育优良亲鳖的物质基础,要使亲鳖性成熟早,一年中产卵次数,个数多少,很大程度取决于饲料条件。饲养中应投喂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动物性铒料,日投饲量为池内鳖总体重的5-10%,投饲时要做到定时、定位、当天吃完。6-9月是生长旺季,要控制好水质,保持水深1米以上,水色呈褐色为好。此外,要勤巡亲鳖池,防止逃跑和敌害侵袭,查看池堤及遮板。发现亲鳖病害,应及时,隔离,治疗等措施。
(三)鳖卵的人工孵化:
1.鳖卵收集:人工孵化先要收集卵,湖南亲鳖产卵在5-8月,产卵季节每天早晨8时以前要去产卵池巡视一次,检查情况,根据亲鳖产卵后覆盖卵时留下的"水潮痕迹"寻找卵穴和收集卵。收集后应检查卵的受精情况。卵壳顶上出现一小白点,边缘清晰圆滑,则为受精卵,卵发育良好,反之,卵壳外表看不见白点,或呈不规格白斑,则为未受精卵或坏卵,应及时剔除。收卵后将卵穴填好。
2.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搞得好可提高受精卵孵化率,缩短孵化期,增长当年稚鳖生长时间,鳖卵孵化有室外和室内孵化两种方法。室外孵化:孵化场应建在通风干燥处,面积1-3平方米,周围砌高约1.2米的围墙,墙周围有排水、通气孔,底面呈5-10度的倾斜,低处理一个水盆,供农集稚鳖用,底部铺沙20一30厘米作孵化床,墙顶搭棚架遮盖。鳖卵按产出的先后从高往低依次排列在孵化箱内,间距为1厘米左右。孵上面覆盖2厘米厚的细沙,温度保持在24-35℃进行孵化。室内孵化:可使用方形木箱、木盆或桶。底部铺3厘米厚的细沙,依上述方法整齐排列受精卵,卵上再盖1厘米的细沙,一般可排卵2-3层,然后将木箱置于明亮通风,在能控制温度33-34℃,湿度81-82%,沙床含水量7-8%,可缩短孵化期,37-42天即可出壳。孵化期内不宜翻卵,同时要防止蛇、鼠、蚂蚁等危害。
鳖的饲养管理编辑本段鳖生性凶猛好斗,有同类相残食的习性。人工饲养通常将稚鳖、幼鳖、成鳖、亲鳖分级、分池饲养。
(一)养鳖池的建造:鳖池该选择在排灌水方便,向阳安静沙质壤土的地方,为便于大小鳖分养,应分别建造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和成鳖池。
亲鳖池宜建在僻静处,池堤边设置几个产卵场。产卵场用细沙堆置,池厚30一40厘米便于挖穴产卵。产卵场周围可种植阔叶高秆作物,为亲鳖创造一个良好,寂静的环境,稚幼、成鳖池四周须留有一定面积的斜面,作为栖息场所,周围建光滑的防逃墙,进出水口设防逃装置。
(二)饲养管理
1.稚鳖的饲养管理:刚出壳的稚鳖,体质娇嫩,适应能力差,对生长环境要求比幼、成鳖池严格。因此,刚出壳的稚鳖应按每平方米50只左右的密度放在室内池暂养,体重达8克左右,再放室外池,每平方米30只左右。稚鳖的饲料要求细、软、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刚出壳的稚鳖投喂煮熟的蛋黄、水蚤和捣碎的动物内脏为好,投饲量根据食欲情况掌握,每天投喂2-3次。饲料投在水面下2厘米的食台上。稚鳖对水质要求严格,每隔3-5天要换一次新水,保持池水清新,肥度适当,为确保安全越冬,秋后须加强培育,增加体内脂肪积累。越冬宜在室内时行,越冬池底铺15厘米的细沙,每平方米放鳖100-250只,越冬期要防冻伤和水霉病。室温控制在5℃以上。
2.幼鳖和成鳖的管理
越冬后稚鳖进入幼鳖期,幼鳖再经过一年饲养,进入成鳖期。幼、成鳖饲养方法相同。 放养时,要经过筛选,把大小不同的个体分池养殖,每平方米放养量,幼鳖5-10只,3龄鳖5只左右,4龄鳖1-3只。
投饲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也可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如低质鱼、虾、螺、蚯蚓、动物加工废弃物、黄豆、玉米、包菜等。日投量为全池鳖总体重的5-10%。水温低时每天投喂一次,水温高时,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2时各一次。
成鳖池水位一般在春、秋季保持0.8米左右,夏、冬季加深至1-1.2米。为充分利用水体及饲料资源,成鳖池、亲鳖池中可合理套养鲢、鳙、鲂等鱼类,混养池水位应保持在1.5-2米。幼、成鳖越冬能力比稚鳖强,只须加深池水,便可安全越冬。
鳖病防治编辑本段(一)出血病:主要行征:病鳖腹甲全身有红斑和出血点,背甲出现溃烂增生物,溃烂出血,咽喉内壁大量出血和严重坏死,肠道、肾脏、肝脏也可能出现出血症状。防治方法:
①注意病鳖要隔离饲养,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②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0.1一0.2克有一定疗效。
(二)红脖子病:又称颈肿病、鳃腺炎。主要特征是腹部出现红色斑点,咽喉部和颈部肿胀。肌肉水肿,行动迟缓,红肿的脖子伸长而不能缩回,人走近时也不逃走,严重时,口鼻出血、肠道发炎、全身红肿、眼睛浑浊发白而失明,不久死亡。此病传染快,往往造成一批批死亡。防治方法:①病鳖取出隔离,对池水、底纱、饲养工具、食具等用漂白粉彻底消毒。②用抗生索或磺胺类药物拌入饲料投喂,每公斤鳖第一天用药0.2克,2-6天减半。
(三)水霉病:由于霉菌大量繁殖寄生引起,对稚、幼鳖危害严重。菌体常寄生在鳖的四肢、颈部和腹下,形成棉絮状,病鳖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防治方法:①鳖放养、捕捞和运输时,操作小心,避免其皮肤受伤。②用0.4%的小苏打和0.4‰的小苏打和0.4‰的食盐合剂全池泼,有一定预防效果。③病鳖可用3-4%浓度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
(四)累枝虫病:由累枝虫寄生引起,肉眼可见病鳖四肢、
背腹甲、颈部等处呈现一簇簇的白毛。防治方法:①用1ppm漂白粉溶液浸洗24小时。②用2-3%的食盐水浸洗3-5分钟
如何养殖水鱼
吃小鱼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