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业

大豆在做角时出现下部茎有一至三公分发白的死茎然后上部分全部死亡是什么病需?(收获大豆的时候发现大豆的根部有许多白色或黄褐色的颗粒,而大豆植株也发育不良,这是什么

大豆在做角时出现下部茎有一至三公分发白的死茎然后上部分全部死亡是什么病需?(收获大豆的时候发现大豆的根部有许多白色或黄褐色的颗粒,而大豆植株也发育不良,这是什么东西啦)

收获大豆的时候发现大豆的根部有许多白色或黄褐色的颗粒,而大豆植株也发育不良,这是什么东西啦

大豆根瘤菌

大豆发芽期发现发部分黄豆烂根死求办法!!!急

黄豆苗根部烂了,可能是肥料原因,烧死了。

  其它原因:地的湿度太大,可能是根腐病,后期死亡;豆籽粒不饱满瘪瘪瞎瞎极具缺少某种肥料也有可能,建议提前处理种子、包衣还有有条件最好测土配方施肥。

  黄豆现在补种还来得及!请选一种“60天黄”的速生品种,还能赶得上季节,产量可能稍低。

根据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子叶指______;胚芽指______;胚根指______;胚

(1)菜豆种子中1胚轴,2胚根,3种皮,4胚芽,5子叶;玉米种子中6种皮,7胚芽,8胚轴,9胚根,10胚乳,11子叶.所以图中子叶是5、11,胚芽指4、7,胚根指2、9,胚轴指1、8.

(2)菜豆种子由3种皮和胚组成,玉米种子由6种皮、胚和10胚乳三部分组成,胚是发育新植物体幼苗的结构,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3)如图,玉米种子和黄豆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胚和种皮,其中胚包括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两种种子结构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一是玉米种子具有结构胚乳;二是它们的子叶数目不一样,玉米种子一片子叶,菜豆种子两片子叶,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存储在胚乳里,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4)俗称“豆瓣”是指大豆的子叶.

故答案为:(1)5、11;4、7;2、9;1、8;

(2)胚;

(3)种皮;胚;胚乳;子叶;

(3)子叶

请问长豆角荚果上出现点点红色的锈斑是什么病?怎么防治?

长豆角荚果上出现点点红色的锈斑叫做:豆角炭疽病

  炭疽病防治:该病在茎上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初为紫红色,凹陷,重者危害荚查,形成红褐色病斑,属真菌性病害。该病在多露、多湿条件下发病重。防治方法:种子处理用种子量的0.4%的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60%防霉宝6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发病初期用70%甲托500倍液或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施宝灵每瓶对水50—60公斤或特谱哩500倍液喷雾。5—7天,连续2—3次。

  (一)长豆角其他主要病害以及防治:

  豆角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锈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等。

  1、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轮作制及田间管理,同时在播种时用50%多菌灵1公斤加细土400~500公斤拌均后盖种,发病初期用37%根腐灵200~300倍液或敌克松1000~1500倍液淋根,3~5天淋一次,连续淋2~3次。

  2、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荚。发病初期,叶背面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后变锈褐色,隆起呈小脓疤状,后扩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粉必清150倍液。

  3、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蔓及荚果。叶片染病,初期叶背出现黄褐色斑点,扩大后,呈紫褐色斑,其上覆有一层稀薄白粉。病原为子囊亚门的真菌。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甲托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瑞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粉必清150倍液。

  4、枯萎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斑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2—5毫米,初呈暗绿色,后转紫红色,数个病斑融合为病斑块,致叶片早枯直至落叶。通常温度高湿度大利于发病。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将病叶摘除销毁。初期喷洒百菌清+甲托700—1000倍混合液,百菌清1000倍液+70%代森锰锌1000倍混合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后期克抗灵100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喷雾,5—7天1次,连续2—3次。

  5、病毒病:病毒病分花叶病毒病和丛枝病毒病,一般在秋季发病较重。发病后会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和质量。此病除危害豇豆外,还危害豌豆、菜豆、扁豆、烟草、大豆等作物。

  症状:嫩叶上常出现明脉、花叶、褪绿和畸形等症状,新叶浓绿部分稍突起,成为疣状。有些病株的叶肉或叶脉会出现坏死,产生褐色下陷条斑,病株矮化,花器变形,结荚少,豆料产生黄绿花斑。

  发病条件:用带病毒的种子播种,苗期发病后形成中心病株(或病区),并由有翅蚜虫传播,使病毒病在田间快速蔓延。通过其它途径的汁液接触也是重要的侵染方式。另外,多年重茬,夏秋季节干旱,苗期缺水及蚜虫数量大是病毒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和无毒种子,如新疆8号、之豇28—2、青丰豇豆、穗丰8号、844长豆角、夏秋王等有一定的抗菌素病性及耐病性。自己留种的要在无病田或多年没有种过豆科作物的地块繁殖种子,大田种植时应选2——4年未种过豆科作物(至少是上年未发生病毒病)的地块。

  (2)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早期拔除中心病株。雨后排涝,防止田间积水,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干旱时灌水,有助于增加空气湿度和降低温度,减少和防止病毒侵染。

  (3)注意及时消灭蚜虫,减少蚜虫的传播。

  (4)药剂防治:苗高30厘米以后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其它药剂还有病毒酰胺、病毒立克等。

  (二)、主要虫害

  危害豇豆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美洲斑潜蝇、豆荚螟等。但最为常见的是豆荚螟。

  为害特征:豆荚螟幼虫蛀食嫩豆荚及荚内嫩豆粒和花,蛀孔外积有粪粒,常引起落荚落花,豆荚食味变苦,豆荚外形扭曲加上虫洞会大大降低豆角的商品性。有时还能卷叶危害,对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生活习性:豆荚螟对温度适应范围广,7—31℃均可发育,以温度28℃,相对湿度80—85%为发育的最适条件。每年6—10月幼虫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有清除落叶落荚,减少虫源,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

  药剂防治:现蕾期开始喷洒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灭杀毙及40%氰戊菊酯6000倍液等。生物农药如强敌312粉、虫螨克、阿维菌素、阿维·甲氰等大力推广使用,但也应注意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