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动物免疫细胞及生物学功能?(简述细胞免疫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简述细胞免疫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细胞免疫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感应阶段:T淋巴细胞识别或间接(经吞噬细胞处理)识别抗原的抗原决定簇
反应阶段:T淋巴细胞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并释放淋巴因子
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与抗原或抗原“宿主”结合,激活溶酶体(裂解酶)使之破裂,释放出抗原,然后再通过体液免疫消灭抗原。
细胞免疫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转化为致敏T细胞(也叫效应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的细胞中时,致敏T细胞(效应T细胞)对抗原的直接杀伤作用及致敏T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的协同杀伤作用,统称为细胞免疫。
同体液免疫一样,细胞免疫的产生也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三个阶段。其作用机制包括两个方面:(1)致敏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当致敏T细胞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再次接触时,两者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刺激作用,使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靶细胞内渗透压改变,靶细胞肿胀、溶解以致死亡。致敏T细胞在杀伤靶细胞过程中,本身未受伤害,可重新攻击其他靶细胞。参与这种作用的致敏T细胞,称为杀伤T细胞。(2)通过淋巴因子相互配合、协同杀伤靶细胞。如皮肤反应因子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吞噬细胞易于从血管内游出;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可招引相应的免疫细胞向抗原所在部位集中,以利于对抗原进行吞噬、杀伤、清除等。由于各种淋巴因子的协同作用,扩大了免疫效果,达到清除抗原异物的目的。 在抗感染免疫中,细胞免疫主要参与对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及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参与迟发型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形成,参与移植排斥反应及对体液免疫的调节。也可以说,在抗感染免疫中,细胞免疫既是抗感染免疫的主要力量,参与免疫防护;又是导致免疫病理的重要
因素。 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其免疫源一般为:寄生原生动物、真菌、外来的细胞团块(eg:移植器官或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细胞免疫也有记忆功能。
几乎所有的细胞表面都有MHC-I,CD8+T细胞能识别细胞表面的MHCI+抗原复合物,识别后进行攻击。 根据功能不同T细胞可分为三类,其表面均有相应的受体,具有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 细胞免疫示意图
细胞(Cytotoxic T cells,Tc)、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 TH)、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Cells, Ts)。
Tc细胞
作用是消灭外来病原。 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表面呈现病毒表达的抗原,并结合到细胞表面的MHC-I类分子的沟中,形成MHC-抗原结合物。被Tc细胞接触、识别后,Tc分泌穿孔素(perforin),使靶细胞溶解而死,病毒进入体液,被抗体消灭。癌变细胞也是Tc攻击目标,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容易患癌症。
TH细胞
—CD4 receptor 又称辅助性T细胞,对各种免疫细胞,Tc、Ts、B都有辅助作用,对于免疫具有重要作用。 TH的受体能识别与MHC-II结合的外来抗原。MHC-II类分子存在于巨噬细胞和B细胞表面。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细菌等微生物,在细胞内消化、降解,抗原分子与MHC-II类结合呈现在细胞表面,将抗原传递给具有相同MHC-II类分子的TH,同时,Mφ分泌白介素-1,刺激TH,促使其分泌白介素-2,它促进TH,形成正反馈,刺激T淋巴细胞分化出Tc,刺激B细胞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Ts细胞
—CD8 receptor 抑制性T细胞,只有在TH的刺激下才发生作用。在外来的抗原消灭殆尽时,发挥作用而结束“战斗”。
简述免疫活性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免疫活性细胞组成人体免疫系统组织、器官,是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稳定,消除体内外抗原性物质之危害,起着免疫监视作用,是当代重视和研究地十分深入的领域.免疫活性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网状细胞等.它们产生的肿瘤—恶性淋巴瘤,是预后差的一类肿瘤,其形态与分型十分复杂.由于淋巴网状组织学及功能的特殊性等因各种抗原性刺激而引起的淋巴网状组织反应性增生、改变复杂,其与恶性淋巴瘤在组织学方面鉴别很困难,误诊率可达10%~30%,是临床病理诊断中的难题.由于免疫细胞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有可能利用单克隆抗体(McAb)或多克隆抗体(PcAb)和IgH,TCR(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技术,将免疫活性细胞及其肿瘤细胞的细胞系及分化期、亚型、淋巴瘤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且可在组织原位标记.并可用于印片或细胞悬液,配合流式细胞仪,提供更为精细的信息.目前市场供应的McAb 与PcAb可已有百种.国际统一称之为CD系列.已往还有OKT系列和Leu系列.但仍有不足的一面,所有抗体在特异性,表达率均有不足.而且在良、恶性的鉴别作用更是有限.
简述常见免疫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一.血涂片:
(A) 红细胞: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血球为双凹形,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
(B) 颗粒白血球
嗜中性颗粒白血球: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紫色分叶状,可分1—5叶,核叶之间联以染色质细丝,染色质染成粉色,其中充满细小的大小均匀的颗粒被染成紫红色。直径10—12微米。
嗜酸性颗粒白血球:略大于嗜中白血球,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鲜红色。直径10—15微米。
嗜碱性颗粒白血球: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白血球,细胞质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颗粒,颗粒数目较嗜酸性白血球的颗粒少,核为1—2叶染成淡兰色。直径10—11微米。
(C) 无颗粒白血球
淋巴细胞:涂片中可观察到中、小型两种。小淋巴细胞与红血球大小相似,圆形。其中含致密的核,染成深紫色。周围仅有一薄层嗜碱性染成淡蓝的细胞质。中淋巴细胞较大,有较宽层的细胞,核圆形。6-8微米。
单核细胞:体积最大,细胞圆形。胞质染成灰蓝色。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染色略浅于淋巴细胞的核。直径14-20微米。
二.肥大细胞:
胞体较大,呈卵圆形,胞质内充满粗大均等的嗜碱性颗粒。其中含肝素、组织胺等物质。常成群地分布于血管的周围。
三.浆细胞:
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圆形,着色深,多偏于细胞的一侧,染色质核膜呈车轮分布。正常组织浆细胞少,慢性炎症时增多。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对免疫有重要意义。
四.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常伸出短而钝突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