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母婴

一个月宝宝中耳炎? 1个月婴儿中耳炎的症状

一个月宝宝中耳炎?1个月婴儿中耳炎的症状

婴幼儿的中耳炎如何治疗?

“婴幼儿极易患中耳炎”,耳朵感染是儿童的第二常见病,仅次于感冒。因此父母应该知道一些常识。

为何婴幼儿易患中耳炎

首先是他们的免疫系统还正处于发展阶段,功能尚不健全,使得他们易受感冒或其他病毒的感染;其二是他们连接中耳到喉后部的咽鼓管较短且较偏水平,使得细菌容易从咽部进入耳朵。感冒时,咽鼓管肿胀阻塞,鼓膜和咽鼓管之间的空间充满液体而引流不畅,细菌最易在死水中生长繁殖,形成炎症。

中耳炎的危害 频繁的中耳炎如果不加治疗,会导致永久性听力丧失,进一步延迟幼儿的说话功能。因为在3岁前正常的听力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中耳炎还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像乳突炎、脑膜炎等,或破坏平衡能力。

如何识别中耳炎 如果稍大点的孩子称耳部疼痛或压迫感,并发烧、打喷嚏时加重,就可能患了中耳炎;婴儿烦躁、哭闹不安、夜不能寐、拒绝喂哺,应想到是中耳炎,因婴儿在喂奶、吞咽或夜间平躺时,对耳鼓膜的压力最大,加剧疼痛;如溢出脓血性液体,在排除外耳道疖之后,可确定中耳炎鼓膜已穿孔,不过为时已晚;中耳炎有时会导致程度不同的听力丧失。

常规治疗方法 通常医生会对患有中耳炎的儿童开10天的抗生素治疗。孩子在开始治疗的24~48小时后耳痛、发烧等症状会缓解,这时仍要坚持用药,抗生素停得太早,感染可能消除得不完全。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不要自己滥用抗生素。

如何预防中耳炎 虽然预防中耳炎没有什么绝对有效的方法,但有些做法可以减少中耳炎的发生:

母乳喂养。研究表明,经母乳喂养的婴儿中耳炎的发病率是瓶装牛奶喂养婴儿的一半。原因是母乳中含免疫抗体(lgA),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婴儿中耳炎如何治疗

您好!1.治疗中耳炎感染。中耳炎有一部分是病毒引起的,因不容易和细菌性中耳炎区分,所以目前治疗时,如果是急性中耳炎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一疗程。

若使用鼻滴剂的局部鼻塞缓解剂来打开耳咽管,病人须躺着滴入鼻腔几滴药物,然后头部转向耳朵有发炎的那侧,如此可使药物流经耳咽管,使血管收缩,黏膜消肿使耳咽管打开。

2.外科方式。当内科治疗失败或是有慢性中耳炎时,可以考虑手术方式。

耳膜切开术耳膜上切一小口,可缓解耳朵疼痛,引流出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耳膜造口术如果中耳积水超过3个月,就要考虑手术治疗。因为积水过久会破坏听小骨,引起听力障碍。将耳膜打个小洞,放一个引流小管,一般建议应放置6~18个月或直到自然掉落为止。耳管放置期间最好不要去游泳。

腺样体切除术腺样体是位于鼻腔后半部的淋巴组织,若发育太大,也会阻塞耳咽管开口,引起中耳炎。若反复发作,可考虑腺样体切除。腺样体肥大的症状包括,因鼻塞用嘴巴呼吸、睡觉打呼噜、吞咽困难和经常鼻窦感染等。

中耳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应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完整的治疗过程,并注意是否并发积水或是听力障碍等症状

中耳炎是小儿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频率仅次于感冒。据统计,四分之三的幼儿在3岁以前至少经历一次耳内感染,其中近一半的孩子可能会感染三次以上。看着宝宝拽着耳朵号啕大哭,做父母的难免心疼。疼痛只是中耳炎危害的一部分,更严重的是,频繁复发的中耳炎会影响孩子的听力,从而在孩子学说话的关键时期导致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受阻。 祝宝宝身体健康!

为什么婴幼儿更容易发生中耳炎?

婴幼儿因为自身抵抗力较差以及生理上的特点,所以较之成人,其感冒后比较容易引发中耳炎。

婴幼儿被确诊为急性细菌性中耳炎后,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首选口服型。市面上伪劣产品较多,建议选择大品牌大厂家的药,推荐白云山抗之霸系列的阿莫西林胶囊和头孢拉定胶囊。使用时一定要遵照医嘱哦,不可随便加量减量!!

婴儿得了中耳炎怎么办

1、为什么婴幼儿更容易发生中耳炎?

  在前面的问题中我们已经讲到婴幼儿的咽鼓管特点和机体抵抗力低两方面的原因,使婴幼儿在感冒后容易发生中耳炎,此外在婴幼儿期还有许多因素诱发中耳炎:

  (1)给宝宝洗澡、洗头时,因宝宝不合作导致污水流入耳朵内发生感染;

  (2)给宝宝喂奶过急或奶嘴上的孔较大,使流入口内奶太快或太多,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引起呛咳,使乳汁容易进入中耳发生感染;

  (3)家长给宝宝挖耳朵,不小心刺伤了耳内的皮肤粘膜而引起感染。

  所以家长对婴幼儿期的宝宝要注意从各方面注意保护,切断各种发生中耳炎的途径。

2、宝宝得了中耳炎后怎么办?能治好么?

  宝宝得了发生中耳炎后一定要看医生,遵医瞩认真治疗,不能自行服消炎药而使宝宝未得到彻底治疗而留下隐患。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尤其是婴幼儿期的宝宝机体抵抗力低,中耳炎可以向附近器官扩展,如引起乳突炎甚至颅内感染等严重后果。因此我们特别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特别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宝宝感冒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不退;或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或宝宝哭闹不安,牵拉耳廓、疼痛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不要等到宝宝的耳朵流出脓来时,才带孩子看医生。

  中耳炎主要治疗方案是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药物,常用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头孢霉素等,要求剂量足够、疗程至少1周以上。其他尚有耳朵局部的处理措施,如清洗、引流脓液、耳用抗生素药物滴剂和少量耳用粉剂等。

  中耳炎多数是能治好的,即在合理治疗和护理下能够完全痊愈,但如果发现太晚,不仅会出现刚才讲的感染扩散的危险外,由于治疗延误,还会遗留听力下降等问题。

3、怎样预防小儿中耳炎?

  提高宝宝的抵抗力以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积极措施,因此我们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从合理饮食(饮食多样化)来增强宝宝的体质;平时注意给宝宝建立规律性的锻炼身体方案,并经常带宝宝到户外活动。

  特别提醒:

  1、当宝宝患了感冒或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时要积极治疗,还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

  2、给孩子洗澡、洗头时,要用手堵住小儿的外耳道口,以防污水流入。不要给小儿用力挖耳朵,以防皮肤感染,而使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如果孩子有反复感冒的现象,提示孩子的体质不佳,应该请医生给予1-2个疗程的提高抵抗力治疗措施(方法有多种),或者检查孩子的免疫功能后决定治疗方案,否则反复感冒将增加患中耳炎的危险。

说,治疗中耳炎多采用抗生素,但根据研究显示,抗生素不必在诊断为急性中耳炎时就立即使用,应在72小时后,病情无改善时再使用。但有些专家则认为,两岁以下的幼儿若感染急性中耳炎,仍应使用抗生素治疗较为妥当、安全。

  若诊断不是很确定、病童年龄大于3岁、症状轻微无并发症,或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中耳炎,就不一定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如果孩子以前就接受过抗生素治疗,低于两岁、为复发性或持续性中耳炎,或是已上托儿所的病童,就建议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有时需合并口服药、打针、全身治疗或是耳膜穿刺术等方式,若只使用耳药水,帮助不大。

  目前来说,若是两岁以下的宝宝,使用口服抗生素对抗中耳炎,疗程约为10天;两岁以上且无并发症者,则建议5~7日,但仍需视患者对抗生素治疗的临床反应来调整。

  此外,家长的配合度及孩子是否按医嘱服药,如每日服用药物的次数、剂型及味道等,都是影响疗效的因素。故父母绝对要遵守医生的指示。如果宝宝不喜欢药水的味道,或是难以服药,可选用味道较佳的糖浆型药物,或是改以肌肉注射来代替。另外,需注意药物服用完毕后,应再回医院复诊,以确定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更换药物?或是需更久的疗程?专家提醒家长,治疗一定要彻底,以免留下反复感染,影响听力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