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关系中,孩子的爱慕感情,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如何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依恋
怎么正确引导青春期孩子对于异性的爱慕?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父母不能强行要求他们不跟异性接触或交往。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早恋会影响学习成绩,但是面对青春期孩子对异性的爱慕,比起强硬的阻止,父母更要做的是引导。
如何引导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呢?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视孩子的感情
青春期是爱情的懵懂期,不要妖魔化男女之间的感情,也不要一味地阻止孩子不要喜欢异性。父母对孩子的感情要正视,我理解你的感情,知道你喜欢他,喜欢没问题,但一定不要放弃自己的学业,一门心思只恋爱。
好的感情是共进的,是两个人有共同的目标,齐头并进。
学习和感情要分开,该学习的时候要努力学习,周末或者休息的时候,可以联系或者见面。
第二:和孩子约法三章
青春期的孩子还处于对性的懵懂期,一定要跟孩子约法三章。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一定不能做,告诉孩子要守得住底线并保护好自己。
如果有处理不了的事情,一定要与父母及时沟通或者寻求父母的帮助。
第三:和孩子做朋友
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过了14岁,你的孩子将不是你的孩子。他有独立的思想,可能表面上比较顺从你,但私底下未必有事情会跟你说。
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处,父母一定要放下自己所谓的威严,放低姿态,试着以一个平等的角度去和孩子做朋友。
当孩子愿意和你做朋友,就会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告诉你。
面对孩子的烦恼,父母要学会倾听和疏导,不要以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说话。
总之,青春期喜欢异性,这是每个孩子都会面对的问题,父母大可不必如临大敌,只要坚持正面引导,孩子一定能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如何让孩子的心里充满着爱意(幼儿亲子教育指导)
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爱。 从小培养责任感 孩子的爸爸经常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孩子俩。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和孩子谈“爸爸不在身边我俩要相互体贴照顾,各自完成好自己的事,让爸爸在外面放心工作。”她点着小脑袋同意。我让她操心负责自己的事情:如自己听铃声起床,自己穿衣服,晚上自己的内衣、袜子自己洗。 另外,分少部分家务让他做,如吃饭时她负责摆桌子,拿碗筷,吃完饭负责收拾、刷洗碗筷等,我适时地表扬鼓励。很快,她自己都能认真做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适量增加家务劳动的内容:择菜、收拾房间,帮妈妈一起招待客人等。慢慢地,她就觉得做好这些事情是自己的责任,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幼儿教育 培养孩子的爱心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们班里有一名同学家庭条件不好,在孩子的言谈中,我听到班里很多孩子欺负他,歧视他。怎样帮助这个孩子?也是帮助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中成长。我和班主任联系,老师说物质上的给予也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这个孩子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和他玩,那么就从您的孩子开始吧。 我和孩子一谈,她很愿意配合老师、家长,就主动和那个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做作业并相互交换手工礼物。慢慢的,更多的同学加入和那个男生一起玩,老师适时鼓励,再没有同学欺负那个男生。孩子们在和谐、有爱心的班集体中生活学习。亲子教育 让孩子学会感恩 教育孩子对社会、对环境、对周围的人有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路上看到清洁工,我和孩子说:每天你还在美美的睡觉,他们4点钟已上班,才使我们能在清洁的有秩序的环境中生活,对他们要感恩;花草树木不要攀折,它愉悦着我们的心情,要感恩。 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对孩子说,每天都有很多人为我们服务,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并用行动回馈社会。 点评:家长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爱心。让孩子懂得:认真做好自己每一件事情是他的责任,关心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用爱心回报他人和社会。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促进亲子感情?
自己和孩子爸爸都是尽量在最有耐心,最有爱心的状态下教育自己的宝宝滴!我在上海红枫亚泰妇产医院做妇检。。
在陪伴孩子情感成长的历程中,父母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李荣
这些因素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孩子学习同伴关系、沟通技巧、情绪处理、自主自理的生活能力上的进步。
父母是孩子情绪成长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孩子第一任情感教练,童年期亲子互动的方式决定着孩子与外部世界互动的方式。
树立这样的信念,警示为人父母者要高度重视亲子互动的关系质量和情感交流。
首先需要学习识别家庭常见的消极互动,把消极互动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家庭常见的消极互动
过多关注负性行为:很多家长认为:小时候形成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3岁看大,7岁看老,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后患无穷,所以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纠错上,
进行不停地批评纠正式互动,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高调”纠错无意中破坏了你对孩子的信任,信任孩子具有自我学习,自我纠错的自然能力,与父母的不信任相匹配,孩子往往不能信任自己,缺乏自我判断的的能力,事事需要父母的肯首。内心缺乏自我肯定,遇到不顺心的事往往缺乏耐受与缓冲的能力,容易自责、懊恼、发脾气。
每一个孩子都是在被接纳,被肯定的环境下,发展出安全感、自信和自尊。当孩子犯错时,要学习透视事情的表象,去理解孩子内心的愿望与情绪体验,比如鞋子穿不上了就打鞋子;画画坏了就撕纸头,打自己头;下棋输了,大发脾气…..从这些外在行为表现里我们都看到孩子希望把画画好、去赢得这盘棋是好的动机与愿望,孩子缺乏的是面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不能耐受不如意而情感爆发。提示我们在受挫时孩子启动的是一贯的自我否认机制,缺乏自我肯定的能力去缓冲受挫的打击。
家长在开始批评教育孩子前,一定要学习保护孩子的发脾气背后的正面行为动机,告诉孩子在爸妈看来,你希望赢是好的愿望,此刻,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长的责怪和对他情绪的否认,而是迫切需要从父母那学习如何去耐受不如意,如何在不顺心时保持平和的态度,如果此时家长一味指责批评,反映的是面对孩子的发作,家长的耐受力已经不够用了,已经不能很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了,意味着孩子没有好的行为模板。有时互动的方式所传递的信息比沟通的内容,讲的话更具有影响力。在良好行为示范的前提下,等待孩子情绪平息下来后,再与孩子交流,肯定孩子已经有的的良好行为,一起讨论比发脾气更高明的方法,辅助孩子练习新方法,学会在自己感到愤怒、委屈、懊恼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让孩子体验到发脾气正慢慢地被淘汰的。
命令、威胁口吻:你再不….
,我就不….
,等等。
亲子关系的是基础性的工程,无意中对亲子关系的受损与破坏,会让我们帮助孩子的努力大打折扣,甚至形成负性循环,酿成恶性的结果。负性行为一旦被觉察就会触发我们去改变。
重视亲子情感交流
亲子沟通是亲子间分享感受的过程,让孩子进入你的内心世界,是情感的交流,不能理解成讲道理或是盘问的过程。
时,爸妈很高兴。当你….
时候,你真的长大了。你靠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继续努力!
当孩子面临情感困惑时,家长需要专心地、耐心地听,表达理解和尊重。以此为基础取得信任,启发和鼓励孩子表达情绪与感受,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家长。不要过早用道理去评价孩子的感受是应该有的,还是不应该有的,只要这种感受对孩子而言是真实的,我们就必须抱以理解的态度。
在孩子充分的情绪宣泄的基础上,利用正性关注获得合作,先要肯定孩子做得好的部分,对于不足的部分家长可以通过新的角度去和孩子讨论细节,通过交流家长尽量把孩子有的消极想法与不合理的行为做进一步的积极转化,给出你的建议,帮助孩子在类似的情况下有新的积极的行为反应模式,循序渐进,及时积极反馈,使得良好行为得到固定维持。
??最后与家长分享一句话:要想改变孩子行为,家长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想法和做法。只有我们改变了,才能推动孩子的行为改变。要把启动良性循环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