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母婴

家长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怎样高质量陪伴孩子

家长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怎样高质量陪伴孩子

家长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观后感

不同阶段陪伴的重点不同

婴幼儿阶段,孩子自我意识处于萌芽状态,思维能力和自主活动能力很低,陪伴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照料和抚养之中,以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随着自主意识和活动能力的提升,孩子开始自主性探究活动,喜欢尝试各种新鲜的东西,接触各种玩具,喜欢走出家门,喜欢到大自然中接触小动物和花花草草,这就意味着父母要为孩子的活动创造条件,同时注意孩子的安全。

3岁以后,孩子除了生理需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游戏,喜欢找自己“中意”的伙伴,除了单独游戏之外,更喜欢各种同伴游戏。陪伴就是与孩子一起捉迷藏,一起玩积木,一起运动,一起唱歌,一起扮演,一起阅读。

6岁以后,孩子越来越需要各种真实的体验,有的是通过观摩父母的表现而获得的间接经验,有的是在父母的支持下获得的直接体验,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之中,孩子获得了真正的成长。

青春期以后,随着孩子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父母陪伴的重要性会不断下降,因为孩子已经具备了“自主行动”的意识和能力。

家长如何给孩子有效的陪伴怎么写

记者:为什么可供孩子们选择的玩具和游戏越来越多,孩子们却越来越不会玩了呢?

陈昌辉:不是孩子们不会玩,而是我们判断孩子们玩得好不好的标准,是家长标准。其实每个年代的孩子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玩的方式,从孩子们的视角来看,怎么玩都有意义。

只不过,目前孩子们喜爱的一些玩具确实有安全隐患,一些游戏项目确实过于单一和集中,带来了健康和社交等问题。

记者:您一直在强调陪伴,陪伴究竟有多重要?

陈昌辉:我记得一位作家说过,我们与孩子的缘分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所以第一点,对孩子的陪伴,我们本来就应该十分珍惜。

但是我们好多家长却往往以工作太忙和共有的惰性去为自己找理由,没有用心陪伴孩子,这是对孩子的一种极大的不负责。

我们家长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会太多,上小学时你可以天天陪伴他,到了初中或高中又有一部分孩子开始寄宿,只有周末可以陪伴了,到了大学可能就只有寒暑假了。我们为什么不去珍惜陪伴孩子的分分秒秒呢?

记者:您同时提到“有效陪伴”的概念。

陈昌辉:许多家长天天陪伴孩子左右,甚至是当起了“全职保姆”,但培养出来的孩子并不令人满意,因为他不懂有效陪伴。

面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爱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

记者:什么样的陪伴才是“有效陪伴”?

陈昌辉:我认为,“有效陪伴”的概念可以有两层,即示范和引领。

简单来说,首先作为父母,我们要给他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要规范他的生活习惯,要培养他吃苦耐劳的精神。比如进入小学阶段后,我们要特别注重对他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点对于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再比如我们谈如何让孩子们“玩”这个问题时,有家长说我每天都在陪伴孩子一起玩啊。可是你有没有注意到,你是如何陪着他玩的呢?

不少家长一边告诉孩子,你去画画或者读书吧,一边拿着手机在一旁刷微信微博。这样的陪伴你让孩子怎么看?他会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孩子需要父母高质量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多多陪伴孩子多在孩子身上花时间和精力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大部分家长都知道这一点,但是却很少有家长真正理解这个陪伴需要怎么做。怎样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如果你的教育方式不对,即使你陪伴在孩子身边也不会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那么家长应该怎样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呢?

1、把握好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陪伴孩子一定不是完全掌控孩子的时间,和孩子形影不离,这样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周末家长用大把的时间陪孩子,不仅仅是完全让孩子呆在自己身边。而是陪着孩子去做他想做的事情,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很多时候是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由此可见,家长需要把握好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不要完全去控制孩子,才能算得上是高质量的陪伴。

2、尊重孩子的想法

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每当孩子提出一些想法时,会觉得没有很幼稚没有意义,然后毫不掩饰的否定孩子。慢慢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显然不是一种好的趋势。由此可见,不管孩子的想法有多么幼稚,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不要去否定他的想法。

3、不要打击孩子的想象力

一个想象力很丰富的孩子,每天都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孩子有些傻傻的,很多人都不喜欢让自己的孩子太过于脱离现实。但有些家长就让她的孩子学画画。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尽可能的画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好表达内心想法的方式。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在这方面特别有天赋。由此可见,家长们一定不要用自己所谓的成熟,去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4、不要一直压迫孩子让孩子压力大

给孩子施加适当的压力,会有利于孩子成长。但如果这个压力过了一定的度,只会阻碍孩子的发展。芳芳每次和孩子呆在一起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哭穷,让自己孩子要努力学习努力改变命运。这让他的孩子有些反感,也感觉压力很大。家长的压迫有可能会不自觉的扼杀孩子的童年。家长们一定不能把陪伴理解为仅仅是呆在孩子身边。真正的陪伴,是需要深入孩子的内心,为孩子在成长之路上助力。

家长怎样陪伴孩子成长

孩子从上幼儿班到上初中这阶段,是两个大转折。幼儿时,天真.活泼.可爱,这时,家长把孩子视为心肝宝贝。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也许父母的烦恼就增加了。他们会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难管教。做为孩子,他或她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出现所谓逆反心理。

这种逆反心理大致出现在10~20岁的孩子,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周老师说,这个时段的孩家长要注意:-是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家长越是不想让孩子知道的事情和得到的东西,他们就越想知道和得到,这时家长要注意与孩子在情感上进行真诚、而耐心地交流。二是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常常采取专制的手段管教孩子。当孩子成长到了产生逆反心理的时期,就会出现独立意识强、故意要显示自己能耐的心理,加上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所以就显得更加与父母对抗。家长在此时要针对孩子自尊心强的特点,尊重他们的自决权,即使孩子出了些差错也不要过多责怪。 三是多数父母缺乏心理学知识,不掌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孩子一旦与父母发生抵触,做父母的总喜欢摆出长辈的架子、采取“高压”政策来管教孩子。这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逐渐升级,甚至出现说谎、逃学等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