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母婴

家长就应该把孩子扔到学校就不管了吗? 怎么给家长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家长就应该把孩子扔到学校就不管了吗?怎么给家长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家长只要花了钱把孩子交给老师就可以不管孩子学习了吗,我不是很懂

下午和同事聊天,说起孩子的学习来,我忽然发现,很多家长都在用钱来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可是钱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会是万能的吗?

我同事说,她老妈鼓励她姐姐家的孩子好好写作业的一招儿就是,只要孩子回家就好好写作业了,就奖励10块钱。可是,用这种方法,一两天还可以,时间长了肯定失效。这不,同事说,这方式用了几天,不管用,她老妈也放弃了这个方式。

其实,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好了是自己的事,学习不好也是自己的事。如果父母通过给孩子钱来让孩子好好学些,那仿佛孩子在为父母学习,是父母花钱雇孩子还学习的。开始的时候,孩子新鲜,可能会为了那些钱来主动学习,可是时间长了,钱就会慢慢丧失父母所预期的作用。还有,就是如果孩子手里的钱多了,而父母又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的话,孩子很有可能就养成了大手大脚乱花钱的毛病,反而得不偿失了。

其实,在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上,鼓励是最好的方法。可以给孩子奖励,但不是钱,一些可爱的小东西就足以了,比如贴画啦、可爱的铅笔、漂亮的橡皮等等。其实对孩子来讲,小的东西反而可能带来很好的效果。小孩子的愿望其实很简单,他们并不需要花大价钱买来的东西。比如我的同事的孩子想要的圣诞礼物就是可爱的小橡皮;乐乐的钢琴老师给她一块大一点的糖再表扬了她几句,就把她乐得兴奋半天,一直不停地给我们看她的大糖,这可是她自己努力练琴的结果呢;乐乐的老师奖励给她的漂亮的铅笔、橡皮,她都很喜欢,也很珍惜。她也一直再努力,希望下次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

所以,家长还是不要把孩子的学习和钱挂钩吧,学习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家长用钱来买孩子好好学习,真的是不应该!

用金钱激励孩子学习不可取

朋友的孩子,是一个小学生。早在一年级时,家长和教师就为全班孩子的将来而神经紧绷、惶惶不安。集体的焦虑,促成了全班家长一厢情愿商议“利诱之计”。

有人提出,全年级成绩前三名者,奖励人民币200元。这时,心知自家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1326232孩子不可能挤进前三名的父母就提出了异议。于是,校方又设立两名“最佳进步奖”,奖金也是200元。

太了解自家孩子可能采取投机策略,或了解孩子连进步都无法摸到边的家长,又生一计,提议“捉对厮杀”:第一名与第二名对拼,第三名与第四名竞赛,以此类推,就可以制造"几乎人人有奖"的激励。这时,脑力被激荡得无法停止的家长又提出:全校排名每进步一名,可得奖金1元。人人有奖,个个有希望。在皆大欢喜的集体催眠下,家长们迅速通过这个用层层利诱堆砌出来的奖励办法。

朋友拿刚出炉的奖励方案询问我。知道这些由几十、几百元组成的诱因,远远低于家长在家制订的高额奖金,于是我反问朋友:“家长期待孩子认真读书,考出好成绩的目的是什么?” 朋友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学校!”我又问:“考上好学校后,又怎样呢?”朋友不料有这一问,于是忐忑不安地说:“比较不会交到品行不好的朋友吧!”这个不大确定的答案,使话题草草结束。

奖励制度全面实施两星期后,朋友面露愁容地问我:“用金钱来奖励孩子读书的方案好吗?”我老实说:“这个问题,心理学家已经研究多年,研究结果显示:若学习来自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它所产生的动力将源源不绝;即使陷入困境,历经重重试炼,也不会减损热忱。这类学习者愿意一试再试,寻求突破;每次冲破瓶颈,就会得到满足。这种来自内在的激励,将使人不断地自我提升。”

“但如果以外在物质来激发学习动力,较好的状况是,在利诱过程中,孩子尝试接触以往没有机会亲近的领域,无意中找到喜欢的学习方向,或是寻到自己不知道的兴趣,而开启生命的契机。另一种情况是,孩子虽暂时被奖金激励,全力冲刺,却无法体会学习乐趣,燃起求知欲;在孩子„唯利是图‟的心态养成后,只要缺乏物质利诱,学习动力就消失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没说完,朋友却道:“我家孩子自从班级实行奖金制度后,有很大的反弹情绪。他说,以前是为了吸收书本知识才用功,现在却好像为了两百元而努力,感觉好怪,心里很不舒服,最可恶的是捉对厮杀制度。过去,跟好友讨论功课、交换学习心得,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现在,和好友被分在同一组,变成了竞争对手,讨论功课的感觉也走味了。总之,他非常厌恶这种用分数评定一切的制度。孩子还问我:“妈妈,我们拼好成绩的目

如何处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而自己不理不采,把教育学生的包袱交给班主任或学校

这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就像放假了不给学生找一两个补习班上

就觉得对不起孩子,只要让孩子上了,就觉得自己的责任尽到了,至于学成什么样就一律

加到补习班教师身上了。

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责任对吗

应该准确的说,这个认知还是偏颇的,孩子到学校以后,虽然责任在校方,有老师的责任和学校的责任,但是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举止,家庭教育也存在责任的。

如何纠正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都是学校的”这个错误观念

建议您就把大实话告诉家长吧!

学生在校时间比他们的父辈的那时候长了,但是课业也重很多啊,老师的精力有限,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部分主要只能靠家长了!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绝大部分是统一要求的部分。学生的成长仅有统一要求的部分是不够的,同时呢,社会对每个年轻学生的要求在一个劲儿的猛涨啊,家长同志们可以想象一下,学生仅靠学校学来的那区区几本书本知识打天下您不捏一把汗么?!

个性化的教育到底是啥呢?咱们比方说吧,学生学习做人啊,遇到矛盾咋办啊,个人综合目标管理能力啊,个人时间效能管理和探索啊,等等等等!

再看看国外,例如美国,哈哈!您知道的绝对比俺多得多!班门弄斧啦!

祝您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