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课的第二天,孩子就开始骂街了怎样和老师说?
小孩骂了老师,老师应怎么跟家长说??
骂老师就是少家教。告诉他的家长,把孩子领回去,你教不了这样的孩子。现在的孩子被家长惯的,简直就是天老大,他就是老二。
孩子顶撞老师老师家长对老师说的话
顶撞老师没什么。小事。但是行为习惯需培养
我先举个例子:小孩从出生开启就在度过窗口期,从走路开始,说话、吃饭、写字等等,都是在这期间内完成。如果被破坏,比如出生后就蒙上眼睛,学习走路的时候强迫他始终坐在椅子上,或者躺在床上。该学习说话的时候,堵住他的耳朵,再或者是,本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专心做完一件事的时候,家长的疏于管教,那么可能某些东西就再也学不会了。这就好像那些狼孩、猪孩,他们因为从小没有和人类在一起生活,在他们的窗口期内他们没有学到人类应有的生活模式,也没有学会人类的语言,所以即使他们后来回到人类社会也没有办法再学会人类的生活模式了。
不要认为上面的例子是危言耸听。除去一些天性使然的成分,你们一定有忽略孩子的这一部分的教育问题。下面我提几点建议,看看有没有效果。
1.可以制定相应奖励和惩罚(如:在一个小时内写完作业可以看一会电视。写不完则不能够看电视。当然这个同样需要坚守你的底线,不能因为一次的同情,或者经不住孩子的死缠烂打坏了规矩。坏一次规矩,孩子心中就会存在侥幸,那样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过来的)
…)
2.从爱好或其他入手。孩子写作业磨蹭。除去一些客观因素外,本质就是没有良好的习惯。所以最好利用他的爱好去培养去持续,高效的完成一件事(如:孩子喜欢画画,那么回家以后可以先让他认真的画一幅画,不论好坏,第一让孩子静下心来,第二可以慢慢培养他的习惯。当然,这也不能过于极端,如果给孩子抱一堆兴趣班……那么得到效果则会相反)
手打原创非转载
3.适当的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7岁前的孩子,只要给与相应的鼓励,还是很愿意做一些事的,如果现在不给她做,她就永远没法尝试。如:让孩子给下班回家的父母端一杯水,吃饭前帮忙摆凳子,碗筷……
孩子在校不听话给老师批评,家长如何对答老师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犯错。在校期间孩子犯了错,老师发现后就会进行批评教育,还会和家长交换情况,让学校、家庭联手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但有些家长在对待老师批评孩子的问题上存在误区。
误区一:满不在乎型
一天小华的妈妈来学校接儿子,班主任王老师把小华最近偷偷去网吧打游戏的事告诉了她,小华妈妈听了后大大咧咧地说:“王老师,学校不是还要求孩子学电脑吗?上网打游戏不也能开发他的智力?”王老师赶忙向小华妈妈分析上网成瘾的危害。小华妈妈打断老师的话说:“我家的孩子我知道,偶尔玩玩没事,他不会成瘾的,老师你随他去吧。”小华妈妈的态度是典型的满不在乎型。王老师把情况告诉小华妈妈,本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小华的工作,让小华从此远离网吧,但小华妈妈的态度却让王老师为难。像小华妈妈这样对老师的批评满不在乎的家长不在少数,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玩得高兴、成绩好,其他的都可以不管;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老师对孩子的批评是小题大做。
误区二:简单粗暴型
小林在班上成绩优秀,但他就是喜欢欺负其他同学,暴力倾向严重。班主任多次找他谈话,他认错的态度很好,可事后没多久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老师也拿他没办法。一天他因为一点小事与同桌打了起来,把同桌的头打破了。班主任打电话叫来小林爸爸,协商解决问题。小林爸爸听完事情的原委后,当着班主任的面打了小林三个巴掌。
小林爸爸出生于70年代初,高考时未能鲤鱼跳龙门,于是他把自己曾经的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他对小林的要求非常严格,小林只要有出格的行为,就劈头盖脸一顿打。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在孩子受到老师批评后会暴跳如雷,对孩子非打即骂。其实,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暴力倾向严重———他们受父母行为影响,容易用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误区三:盲目护短型
晓霞老师的班上经常少东西,不是张三没了文具,就是李四少了零花钱。晓霞老师对此无计可施,体育老师主动请战,埋伏在教室对门。三天后,终于发现有人趁做操时间摸进了教室,体育老师立刻冲过去,却发现这个人竟然是本班的劳动委员小军。晓霞老师当即找小军谈话,小军爽快地认了错并写了检查。当晓霞老师与家长交换情况时,小军爸爸却不承认孩子偷东西,说是老师逼的,甚至找到校长要求追究晓霞老师的责任!
笔者和晓霞老师曾是同事,当时小军承认偷拿同学的东西,并把偷拿的东西上缴给了晓霞老师。可小军的父亲为了所谓的面子就是不承认,还向老师兴师问罪。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行为的家长,他们平时对孩子娇生惯养,很少批评孩子,在孩子挨了老师的批评后,不问对错,一味与老师争执,甚至还帮着孩子说话,责怪老师!建议: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批评是一种教育方式,是老师认真负责、履行职责的表现。合理的赏识可以给学生极大的促进,恰如其分的批评也能促使学生改正错误。家长对学校、老师的各种教育举措,不要断然排斥,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心。2、维护老师的威信
有些家长会当着孩子的面贬低老师:孩子犯了错,怪老师处理方法不当;孩子成绩差,怪老师不认真教;孩子评不上“三好学生”
,怪老师偏心……这些言行对老师的威信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积极支持、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自觉维护老师的威信。3、积极理性的引导
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孩子在校表现各不相同。同样,不同的教师对同样事件的处理方法会不同,批评学生的方式也不同。比如,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时语气和缓,有的语气严厉;有的老师喜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教育,有的老师习惯私下批评……
如果老师存在教育方法问题,家长也不宜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不是,而是要淡化老师的批评方式,强化老师的批评目的。如果老师批评错了,家长应冷静下来,不仅要听孩子的陈述,也要向其他同学和老师了解情况,并及时和老师交换意见,切不可在孩子面前发泄自己对教师的不满。对于孩子的一些小错误小毛病,老师批评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找老师沟通,向老师承认错误,强化印象,避免再犯类似错误。
孩子们上课惹老师生气了,家长怎么说
家长应该说:老师您好,孩子还小希望您不要往心里去,在这里,替孩子向您表示歉意,同样我们作为家长的必须好好对孩子进行家庭管理,让孩子有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通过老师的培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