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母婴

爱问问题的小孩长大一般没出息,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越听话的孩子越没出息)

爱问问题的小孩长大一般没出息,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越听话的孩子越没出息)

为什么越听话的孩子越没出息

在大多数家庭里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家长很少在乎孩子的想法与表达,认为听爸爸妈妈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当孩子按爸爸妈妈的意思照做了,家长便会表扬;而当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往往得到的都是一句:“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必须强制孩子听话?

我认为,孩子听话本身是一件好事,但不能让孩子盲目地听话,而遗失了自己的个性和思考,这种孩子,长大后肯定没出息!

1听话,让孩子不会个性思考

听话的孩子,在家里听爸妈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公司听老板的话……这样的过程中他什么时候听过自己的话?

要培育出会听话的孩子,而不是随意操控的木偶,最基本的是让孩子先认识自己,其次则是家长去了解孩子。

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孩子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如果说孩子为了听话而去做他不愿意的,那我宁愿他选择不听话。

孩子的听话,其实就是家长的懒惰,家长想用最方便且最有效的方式去培养出好孩子,结果却把孩子的个性扼杀在摇篮里。

没有个性的孩子,是爸爸妈妈带出去特自豪的孩子,“你们家孩子真听话!你教育得可真好!”

没有个性的孩子,哪里还称得上是一个孩子,因为孩子连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对于父母来说是什么,都不知道。

2听话,让孩子不敢表达情绪

朋友的一个孩子刚上幼儿园,白天都还挺好的,孩子不哭不闹,让妈妈特别放心。但是孩子总是在半夜哭醒,还养成了打人的坏习惯。

幼儿园老师跟她说:“你家孩子是听话懂事过头了,而导致了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在他们眼中就像是和爸爸妈妈分别一样,孩子的大哭大闹才是正常的反应。

而听话的孩子则会认为,只有他不哭闹、乖乖地去上幼儿园,爸爸妈妈才会更加喜欢他,所以就把这种哭闹的情绪一直压抑着。

说白了就是孩子尽量掩盖住自己的内心情绪,只为了能让自己在爸爸妈妈眼里永远是一个又听话又懂事的好孩子。

而后果就是这些内心情绪的积淀是有一个度的,长时间压抑自己的感情,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3听话,让孩子不能独立生活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小时候听话懂事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特别优异,但是能够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多成就的却是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

若要问为什么?只能说听话的孩子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同时也有着极差的独立性。

听话的孩子都行走在爸爸妈妈复制粘贴好的人生大道上,他是一个从来不会提问的听话学生,也是一个平平庸庸的听话员工,他是一个婚姻包办的听话“妈宝男”……

当我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找事情做,有时拆一拆这个闹钟,有时摆弄一下那个玩具,我并不会以“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去威胁他,因为我深知:我爱我的孩子并不是爱他愿意听话,而是爱他原原本本这个人。

所以每当有人问我“你希望你孩子以后做什么工作”时,我都是莞尔一笑:“只要他不做坏事,他想做的事情我都会支持。”

既然听话的孩子没出息,那我们就应该培养调皮捣蛋的孩子嘛?

当然不是,而是应该从我们自身的教育方式上找问题。

要想摆脱“听话式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去听孩子的心声,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既能理性地听话,又能保持自己的思考与态度。

1要鼓励不要打骂

打骂的教育方式往往都是抑制孩子个性发展的最后手段,这是极度不可取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不用说这种孝子能不能在社会上谋生了。

鼓励的教育方式并不等于孩子做什么家长都要支持,而是在孩子萌生出想法时,表达自己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支持,去开拓他的思维方式和动手的创造力。

2给予引导而不是否定

当孩子提出一些违背家长意愿的条件时,大多数家长都会一棒子打死,直接否定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就使得孩子内心的情绪长期被积压,很难被释放。

聪明的家长面对孩子提出的条件,或者是无厘头的想法,都会用言语或实际行动来引导孩子,是对的就支持与肯定,是错的就引导他改过,这样孩子才能自己学会明辨是非。

3开阔眼界培养独立性

不要打着为了安全的借口,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或是让孩子养成一种“宅”习惯,多带着孩子去接触外面的人与事物,去开阔孩子的视野,而不是做一只井底蛙。

留一些事情让孩子独立去解决,既能减少孩子对爸爸妈妈的过度依赖,也能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完成一项任务,变得自信、阳光起来。

培养听话的孩子本身没错,但我们更应该培养出不盲目听话的孩子。

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敢于直面他们所质疑的问题,并自信地说出来。

为什么小时候越乖、越老实的孩子,长大后以后往往没有出息?

观察现在的社会,可以说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算不上老实人:商人精于算计,政治家善于运筹帷幄,科学家具有创造性思维,律师能言善辩......

个性和社会性是相对的两个概念,个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之处,社会性是指社会中人与人的相同点和相互作用的特点。

老实人则是社会性过多,个性不足。

在当今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老实人往往不会有太大的出息。

老实人往往看不清人心的险恶,容易被利用,也容易被别人下套,无论是在职场还是情场,他们都有可能受到来自别人的恶意的打击。

在他们自己看来,老实是处事的态度,是自己的性格,也是自己坚持的特点。

但在有些人看来,老实就是愚蠢、木讷、憨厚、好欺负,坏心思的人从来都不少,老实人通常是他们利用和欺骗的对象。

在专制型家庭中,由于父母的高压管教,孩子的性格一般比较内敛,待人接物不敢出格,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循规蹈矩已经变成他们一般的对人对事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创造性的发展受到阻碍,自主性也被磨灭,因此看起来就越来越老实。

在恋爱关系中,女生一般都喜欢阳光、开朗、幽默的类型,老实这一品质在恋爱中一般不具有优势,甚至还会受到诋毁。在工作中,太过老实会给人一种好欺负的印象。

总之,老实这一特点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不吃香,那些脸皮厚、敢于表达、敢于出格的人往往才是最受青睐的。

在民主型家庭中,孩子一般都被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般具有调皮、机灵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人际关系中则表现为体察他人情绪、控制自己情绪、巧妙化解矛盾等多个方面。

因此一个人成年之后有没有出息,与小时候的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高压和缺爱等消极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会遇到很多困难。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但很多家长都不了解正确的教养方式。作为父母,必须要根据孩子先天的气质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规律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养方法。

在有些家庭,孩子木讷,在陌生人面前畏畏缩缩的样子让父母感到很不耐烦,认为自己的孩子相比其他的孩子颇有不如。

这种思想非常危险——导致家长采取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最终可能引发预言自动实现效应(Pygmalion Effect),即孩子本来有改变的可能,但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观念最终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局面,从而验证了他们之前的想法。

实际上,孩子之所以不够机灵,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们先天气质如此,即心理活动多指向内部而较少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父母自身对孩子的教育也形成了孩子现在的特点。

总之,当孩子出现问题,父母对孩子不满意时,第一反应应该是在自己身上寻找错误,而不应该对孩子有所偏见。

孩子是一块璞玉,父母是孩子的工匠,孩子最终能够变成什么样子,决定权往往在父母手里。

有些孩子先天情绪体验较弱,不能很好地觉察他人以及自己的情绪,看起来老老实实、畏畏缩缩,因此对他人和自己的认识可能会不足,人际关系中也会遭遇困难。

父母不可把孩子的失误归结为其自身不够努力,也不可因为这些就批评孩子,而应该给他们提供各种活动环境,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这样一来,后天的学习就帮助他们增强情绪体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情商。

还有些孩子先天知觉速度较慢,思维不够灵活,这是由基因控制的,跟孩子完全没有关系。他们长大后可能会因为这些特点而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

例如解决问题思想僵化、处理事情速度较慢等等。

他们可能被称为“老实人”,被他人如此分类也会导致他们自尊水平降低。

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婴儿的特点,早发现问题便于早点解决问题,可以通过系统的思维训练来提升思维的灵活性,鼓励他们参加体育运动也能提高知觉速度。

因此,为什么说小时候越老实的孩子,长大后越没出息?

根本原因还是社会需要不老实的人,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只有让自己更加机灵,处理事情更加灵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觉得孩子没出息根本原因就是父母管的太宽了,什么都管

我是一个孩子的爸爸,我真的没搞懂如何教育孩子所以就提了如下问题:(正好可以回答你的提问)

1、孩子在学校把其他孩子伤害了(小孩子不理智的行为),父母该什么办?

2、女孩子早恋,劝说不听怎么办?

3、只要一放假就非要和几个同学一起去郊游,但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怎么办?

4、孩子大了15岁了,(女孩)说话爱说脏话,教育不改怎么办?

5、把孩子打了(孩子不听话),他把门关着绝食2天了怎么办?

6、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回来发脾气该怎么办?

7、受到同学嘲笑,回来变得不说话了,父母该怎么办?

8、孩子和他的好朋友吵了架,在家摔东西该怎么办?

9、父母答应了孩子的事但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兑现,孩子发脾气该怎么办?

10、孩子开始喜欢说慌了,父母该如何教育?

11、孩子非要晚上出去办他说的所谓的重要事情,父母该做?

12、父母和孩子做朋友,但要是孩子不听道理,要固执该怎么办?

13、孩子喜欢说大话,不切实际,父母如何教育?

14、孩子的学习好,但思想上有出轨的迹象,父母该如何处理?

15、孩子爱骗钱去自己想要的东西,父母知道后该如何教育。

16、父母从来都不打孩子可能吗?

17、孩子总说父母管得太宽了父母该如何?

18、是不是听话的孩子以后就没出息?

19、淘气包是不是说明孩子聪明?

20、孩子是喜欢和同年人玩还是喜欢和大他一点的孩子玩?

小孩子为什么总爱问大人很多为什么?

孩子从出生就开始认知世界

第一印象往往都是陌生的

当有语言表达能力后

就要寻找更多的答案

我从哪里来

我在干什么

我到哪里去

身体和自然界都是孩子想探知的

答案一定要从大人的解答中获得

所以就要多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