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述在乡村和城市的幼儿园中,教师如何因地选材把生活 中的事例纳入到美?(请论述教师应以怎样的角色参与到幼儿学习生活中)
请论述教师应以怎样的角色参与到幼儿学习生活中
一、教师是幼儿自主学习环境的准备者
什么样的环境是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呢?是材料丰富多样的、可操作的,有潜在教育价值的,满足幼儿各种兴趣、需要和创造的,幼儿参与的,使幼儿与环境产生可持续的相互作用的环境,是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是“会说话的环境”。
1、创设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
以前,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创设,教师占主体地位,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设计、布置环境,教师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制作一些大型的墙饰和壁画上,把精力过多的放在了关注环境的布局、美观和完整,使孩子的学习环境成为了一个美丽的摆设,而忽略了环境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对于主动学习而言,空间是最基本的条件,让孩子在一个具有丰富刺激,但同时又是井然有序的环境中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这一空间的布置非常重要,因为它将影响孩子全部的活动。它影响孩子的主动性和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对活动的选择到完成的心理状态;与他人的关系及摆弄材料的方式等等。由此可见,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上,要揣摩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的发展,为孩子的主动学习创设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环境直接与孩子对话,让孩子独立自主地活动。
2、材料是教师隐性作用的体现
既然是自主,幼儿就应是活动的主人,一切活动应由孩子来支配。教师不可能一直守在孩子身边,告诉孩子“你应该去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但这些话似乎又是不能不说的,孩子毕竟是孩子。以往的幼儿园活动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活动。而现在老师应该退到隐性地位,将材料推到显性的地位,教师将问题巧妙地隐含在材料中,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让幼儿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教育要求。所以,教师应了解孩子的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材料的投放和创作上,我们应赋予材料生命力,让它来说出教师的话,让材料告诉幼儿可以干什么,该怎么做,让材料成为一名不说话的老师。
3、为孩子的自主性学习提供机会和空间
说到环境,除了物质环境,我们马上会联想到精神环境。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在做感兴趣的事情时,才会有疑问。所以,为孩子创设自主性学习的环境时,应以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创设宽松、自由、和谐、平等的精神环境,能让孩子挖掘自己潜在能力的环境,为孩子满足愿望提供持续不断的机会和空间,让孩子宽松、自由地进入活动区活动。在这里,让不同发展速度、不同需要和不同兴趣的孩子进行自主性的探索活动,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自由的展现。孩子们不再是直接面对老师、面对同伴、面对教育要求,而是通过与材料的互相作用去发现、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积累各种经验,使环境在活动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让孩子在操作中最终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和收获。
幼儿教师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并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呢
随着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幼儿园再次掀起了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园作为市课程改革试点园之一,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的集体教学课程模式已不能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中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因此,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因地制宜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园近阶段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挖掘园内环境资源,保证课程顺利实施
幼儿园的设施设备、活动场地等都是现成的课程资源。
第一,扩大已有馆室的功能。活动室是幼儿在园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合理、充分地利用活动室的空间,巧妙地与区角活动结合在一起,及时调整室内环境,不仅给幼儿提供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还能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如:在“小司机”主题活动中,我们在活动室中间的地面上创设了马路的场景,贴上了各种标志、线条等供幼儿进行游戏;宽大的窗台变成了可供幼儿自主观察和管理的自然角:窗上悬挂着玉米、花生,窗台上放着孩子饲养的小动物,窗台下是孩子们种植的植物;在钢琴与门形成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我拉上一块布帘开辟了“心情小屋”,成为一个温馨的小港湾,孩子们开心、不开心时都可以来这里。
第二,开辟新的活动区、室。将主题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有机结合,是我们开辟新区、室的主要目的。如“快乐小厨房”的开辟就来源于主题活动“我的小手真能千”。厨房一般是成人的天下,可孩子对厨房充满了好奇。厨房里面有什么呢?好吃的饭菜都是怎么做出来的?既然孩子们对自己操作这么感兴趣,何不试着从这里入手呢。于是,一间原本比较杂乱的储藏室变成了现在亮堂堂的“快乐小厨房”。微波炉、榨汁机、小锅、大大小小的碗碟、造型可爱的可供孩子操作的小厨具让孩子爱不释手。老师们还准备了各种美食照片展示板,请家长配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食物配料,快乐小厨房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开张了。在这期间,我们还让幼儿近距离参观幼儿园厨房,听伙房师傅讲解食物的。做法及营养,回家也向爸爸妈妈学个拿手菜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终于在一次家园亲子活动中,我班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向大家献上了自己的第一份作品。当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每个孩子脸上都绽放出了幸福的笑容。现在孩子们每次经过“快乐小厨房”的时候,都会高兴地谈论:“我在这里做寿司了!”“我想到这里来做水果沙拉。”“我们一起来做西红柿炒鸡蛋吧!”……在亲身体验中,孩子们懂得了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一,乐意品尝各种食物,甚至在家里还成为父母的小帮手。
第三,创设动态的环境。如我园走廊的墙壁,以前是不允许孩子在上面随便“作文章”的,随着课程实施的需要,我们把走廊墙壁进行了改造和包装,把这面墙的自主权还给了孩子。孩子们有的把自己的画贴在上面,有的把剪纸作品粘在上面,还有的找来废旧纸盒等材料在墙上做立体造型……整面墙从此“活”了起来,每一天你都会从上面发现新的惊喜,也生成了许多新的课程内容。
第四,挖掘幼儿自身的教育资源。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给孩子以探索的机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一次绘匦话动结束后,好多名幼儿待在卫生间里高兴地大呼小叫,我过去一看,每个孩子手上都涂满了颜料,墙上一颗硕大的成长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树叶,孩子们兴奋地告诉我,哪一片叶子是他的作品,谁和谁合作完成的树干和树枝,比在画纸上画好玩、有趣多了。以前怕孩子弄脏衣服,我总是阻止他们乱涂乱画,我班孩子的绘画兴趣一直不高。看来,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幼儿没有了拘束和压力,不仅敢画而且爱画了。这样的环境,才可能让幼儿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从此卫生间成为孩子自主创造的场所,瓷砖墙变成了“海底世界”“动物王国”,我们戏称为“厕所文化”。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他们更加积极地去感受、发现与创新。
有效开发和利用社区和自然资源。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
第一,打破思想禁锢,尝试开放教育。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孩子们天然的大课堂。为此,改变以往的封闭教学理念,向多元开放式教育格局转变势在必行。针对老师怕会出危险等心理顾虑,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当今社会已向着开放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给我们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环境,整合我们的课程,将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心动不如行动,我们尝试着由点及面的做法。先从能力较强的大班级部入手,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确定了第一个出行主题——“爱护环境,倡导低碳”。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老师们先制定了一份关于出行的时间、游览内容的计划书,并组织幼儿对这一份计划书进行讨论:l:出行需要准备什么;2.出行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3.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宣传环保和低碳生活。同时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及退休家长作为路上的志愿者,协商交警做好路上安全及秩序的维护等,让孩子们在享受大自然美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亲身体验并加入到低碳活动中来。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而在全园推开,课程内容得以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第二,根据社区资源生成主题活动。我们分析了社区中可用的教育资源,选择方便可行的资源利用来开展主题活动。如与即墨老酒厂和实验第二小学手拉手开展的主题活动“家乡老酒香”“我要上小学了”、以敬老院为基地开展的“我是小雷锋”主题活动;再如以驻地部队为资源开展的“解放军叔叔真正棒”主题活动等。战士们参与孩子们的各种游戏,孩子们跟着他们学站岗、操练,战士们高超的技艺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也深深彰响着他们,使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开展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时,老师带领幼儿参观周围的小区。在参观过程中,大家都感觉整洁漂亮的街心花园让人很舒服很开心。于是,老师就适时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街心花园会这样干净呢,很自然地把“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教育融入其中。孩子们发现有了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小区的街心花园才会这么干净整洁。孩子们纷纷说,以后再也不乱扔垃圾了;有的说,要设计醒目的标记贴在花园里,提醒别人爱清洁,爱绿化;有的说,要把了解到的环保知识讲给弟弟、妹妹听。活动萌发了孩子们强烈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一,建立“家长资源库”。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是幼儿园一份丰厚、宝贵的教育资源,它弥补了幼儿园某些方面资源的欠缺。因此,我园以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教育活动,及时了解每位家长的职业、文化背景、个人爱好、特长等相关信息,然后有目的地将这些信息加以归类,建立起“家长资源库”。目前库中已备有各类人才资源六十多人,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服务,把家长这一有利的资源予以开发利用,形成教育合力。如趣味运动会上的裁判、小厨房里的美食达人、演出活动中的义务摄影师、博物馆里的讲解员等都是由家长生动担任。
第二,邀请家长帮教进课堂。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根据活动需要。有计划地从家长资源库里邀请具有专业、技能优势的家长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协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我们请任小学体育教师的家长来参加幼儿关于“球”的主题活动,辅导、示范幼儿踢足球、打乒乓球等,孩子们兴趣高昂。在“遇到火灾怎么办”活动中,我们请消防员职业的丽丽爸爸利用多媒体、挂图等向孩子们详细介绍火灾的危害、预防和自我保护措施。这种举措变家长被动配合为主动参与,有效地提高了保教工作的质量。如今,家园共育已成为我园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资源和途径。
第三,聘请社区中有专业特长的人士为孩子们服务。如在主题活动“神奇的风筝”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风筝的种类、制作过程,感受风筝所蕴含的艺术美和风筝手艺人的聪明才智,体验放风筝的快乐,我们请来了一位会扎风筝的老艺人,让孩子们亲眼目睹风筝的制作过程,欣赏风筝独特的艺术美并学习制作风筝。因此,适时地利用家长和社区人力资源,形成开放的师资队伍,大大弥补了幼儿园师资本身的不足。
在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我们尝到了|甜头。但如何进一步系统地梳理课程资源、设计开发它们的方式策略,以使课程的潜在资源变为现实有效的课程内容,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试联系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幼儿
试联系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时期,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关键时期。本文就从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意义,影响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因素,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方法三个方面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作一论述。
一、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意义
要了解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意义就要先知道品德的含义。什么是品德?品德是就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一种个体心理的现象。它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或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表现出来的某些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个人的品德不仅仅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形成的,更大的一部分在于教师对幼儿从小的教育。根据《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称《纲要》)中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提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与守纪律的良好品德。”这就是《纲要》为我们提出的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
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这是因为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做人做事,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离不开根一样,根扎不深它就长不好。有人问:“人的根是什么?”那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没有根的花草树木,既不会开花结果,也不会成为栋梁之才。
二、影响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因素
培养的幼儿良好品德需要诸多因素共同起作用,就如同建造一座高楼大厦需要钢筋、水泥、砖瓦等一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同伴间的交往、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教师的言行举止。《纲要》中说“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园内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我认为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在孩子身上总能发现老师的影子。当老师的语言和行为出现不当时,就会引导幼儿向错误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在幼儿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切不可给幼儿错误的信息。
(二)同伴间的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就会自然而然的学习一些同伴间的行为习惯。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好的还是坏的,只要幼儿感兴趣,觉得有意思,就会模仿习得。我们班就有这样的一个典型案例: 五一假期刚刚结束,我组织幼儿进行自由交谈活动,浩浩更是手舞足蹈的给小伙伴们讲述他在乡下的趣事。我也不由得被他吸引住了,但是我发现:时不时会有一两个脏字从浩浩嘴里冒出来。听的孩子们可能没注意,还在继续说着笑着。我挺纳闷的,这孩子可从没说过脏话呀,这究竟是怎么了?于是我打断了浩浩的话,进行了解。结果我一问,浩浩急了,他说:“老师,这几天乡下和我一起玩的小朋友们也是这么说的,我是学他们的。”由此看来,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幼儿的言行,发现错误及时地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其学习同伴间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并让幼儿对同伴错误的言行当面进行纠正。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行为习惯、个性、为人处事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幼儿由于认知程度的限制,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主要依据成人的标准(心理学上称为“他律”)。因此,成人必需首先要明断是非,以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教育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还应该用自己的道德情感来熏陶、感染幼儿,使他们从通情到达理。对于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要给予鼓励、表扬和欣赏,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幼儿违背道德的行为要给予批评、惩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发展道德行为是有利的。同时,父母对于幼儿道德行为的标准也要一致,既不能父母不一致,也不能前后不一致。
三、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方法
(一)教师树立榜样,身教胜于言传。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充分说明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根据幼儿可塑性强的特点我们教师更应该严于律己,为幼儿切实做好表率,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例如:大班的“我是中国娃”主题环境设置过程中,我设置了一个大板块“美丽的祖国”。我先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搜集有关祖国和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素材,然后我和幼儿一起归纳整理素材,并让幼儿通过绘画,涂色、裁剪、粘贴等方式进行制作。在“美丽的祖国”这一板块下,五十六个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民族娃娃手拉手正在跳着热烈的锅庄舞,这既加深了幼儿对少数民族的了解,又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精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等图片,更加直观的诠释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华夏儿女的勤劳智慧。在这样强大的情感冲击下怎能不激发起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怎能不让幼儿萌发出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呢?
(三)家园联手共同培养。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更是孩子最早、最近的模仿对象。因此,父母的教育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不可分割,必须坚持教育同步性和一致性。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全面的了解幼儿,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总之,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而且每个方面又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的积累过程。静待花开,芬芳满园。我相信良好的品德会让每一个幼儿都拥有一个芬芳的人生,一个灿烂的未来。
在创文明城市,幼儿园教师是怎么做的
幼儿园教师建设文明城市从我做起演讲稿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幼儿园教师,虽然不能惊天动地,但在创建文明城市的伟大实践中,我认为自己的责任同样重大。因为,我是一个公民,我有义务为县城7a64e4b893e5b19e31333337373536的美丽贡献一份力量;我又是一名教师,我更有责任教育我的学生热爱这片土地,让我们的县城更加美丽。 带着青春的热情和教育的使命,走进课堂,我和孩子们一起去收集那些“美丽城市”的图画,讨论该为创建文明城市做些什么。走出教室,我和孩子们把路边的白色垃圾拾起,让路边的小草和应季的鲜花展露出灿烂的笑容。这些有意义的实践让我和孩子们明白了: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像您,像我这样大人的事,也是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的事呀!在这里,我要大声疾呼,创建文明城市,就要从孩子抓起,从孩子做起!只有这样,县城的美丽才会实现,县城的美丽才会持久。 孩子的心灵最纯洁,容不得半点污垢。是的,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一直教育孩子们:用诚实换来诚实,用文明换来文明,用高尚换来高尚!在创建文明城市的伟大实践中,我要求孩子们做到: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 讲文明话,我以身作则。每天早上,早早的等在教室门口,看到孩子远远的来了,我主动、热情的迎上去,我会对家长说:“您好”,也会蹲下来抱着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