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该怎么送礼物?(怎样给孩子“送礼”)
怎样给孩子“送礼”
究竟该不该给孩子送礼物呢? 礼物可以送,并且应该送,但重要的是怎么送,送什么。家长们对送孩子礼物产生犹豫的心理,是由于对礼物的错误定位造成的。这些家长对于送孩子礼物的原则不能很好地把握,以至于担心或者已经让礼物变成了物质激励的手段之一,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弊端。对于这个问题,我希望能从昕昕成长过程中的几件小事来谈谈我和昕昕爸爸对待礼物的态度。 我们觉得送礼物应该是有时机的,比如生日的时候、节日的时候、旅游归来后等时机。 昕昕姥姥的生日是阴历九月初一。昕昕四岁那年,姥姥到我们家来小住了一段时间,正赶上我和昕昕爸爸都遇上了出差任务,因为有姥姥在,我们就很轻松地接受了任务,并且各自出发了,连中秋节都没能在家里过。那次出差的时间比较长,姥姥生日那天我们都还没回去,而且连日的开会奔忙,也使我们忘了换算阴历阳历的日期,结果在姥姥生日当天,我和昕昕爸爸竟然都没想起来,所以连个电话也没往家里打。几天后我们回到家,姥姥和我们说起这件事,我们两个脸羞得通红,特别过意不去。而姥姥根本没埋怨我们,只是夸昕昕懂事。 原来姥姥生日那天,昕昕和姥姥一大早就开始等我们的电话,可是我们谁也没打个电话回来。这让昕昕有些着急了。她着急的是姥姥过生日怎么能没有礼物呢?这个小小的人儿思来想去,竟然想出了办法! 姥姥信佛,每天都要独自在屋子里诵一会儿经,那天也不例外。姥姥正在诵经时,突然听到昕昕敲门,还小声地喊姥姥。姥姥很奇怪,以为昕昕想要什么东西,打开门一看,昕昕规规矩矩地站在门口,双手捧着中秋节吃剩的半块月饼,举到姥姥眼前,仰起小脸,可怜巴巴地对姥姥说说:“姥姥,生日礼物。”昕昕自己也感觉到这份礼物有些“寒酸”,可这简直太让姥姥意外啦!这半块月饼对于昕昕来说可不一般。昕昕最爱吃月饼,可是小孩子不能一次吃得太多,所以中秋节买的月饼,姥姥一次只准她吃半块,结果一直到了姥姥生日这天,还剩下最后的半块没有吃完,昕昕这是把自己最爱吃的东西送给姥姥做礼物了。 姥姥对于这半块月饼的重视程度,比我送过她的各种营养品、衣服、保健器材等礼物都要高。后来姥姥还背着昕昕假意挤对过我,说我都不如昕昕疼她。我却觉得昕昕之所以能这么重视姥姥的生日,与我和她爸爸对她的影响有关。 我和昕昕的爸爸从昕昕出生开始,亲身体会到了“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道理,从而对“儿的生日,娘的苦日”这句话有了很深刻的理解。所以从昕昕出生以后,我和他爸爸过生日的时候都会大包小包地给妈妈送上一些礼物。昕昕过生日的时候,除了给昕昕买一份生日礼物,也会给我准备一份礼物。等到昕昕上了幼儿园以后,我的那份礼物就由昕昕来送了。她有一次给我画了一朵花,只有手指甲那么大,我也很高兴地收下了,并且一直保留到今天。由于昕昕习惯了我们的做法,并且对于生日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生日礼物是庆祝生日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物品、孩子过生日要送妈妈礼物等观点有了顺理成章的认同,所以她对于姥姥和奶奶的生日礼物就格外重视,因为姥姥和奶奶是她接触到的最年长的“妈妈”,每个人过生日都有礼物,姥姥过生日,怎么可以没有礼物呢? 让孩子学会在对某个与我们相关的人有特别意义的日子里,送一份最能体现自己心意的礼物,这并非一件多此一举的事,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礼物本身,而是爱意的表达。这会让孩子在今后的人际关系处理中游刃有余。人总是会对重视自己的人有特殊的好感,这是天性使然。在“重视”面前,礼物的作用早已超越了价值,而在于人本身了。让那些我们所关心的人知道你心中有他,这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对于亲人、朋友、师长,抑或是对于某一阶段的某一方面的伙伴,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恰到好处地用礼物表达自己的重视,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催化剂。 但是,让孩子学会这一点,最好能在行动中教,而非用直白的语言去教。比如有些家长,在鼓励孩子给长辈送礼物的时候,会告诉孩子如果送了礼物,长辈就会最疼他,还会给他红包,红包里的钱可要比买礼物的钱多多啦,这就不可取了。我和昕昕的爸爸从来没告诉过昕昕如果送了礼物就会得到什么好处,也没强调过礼物的价值,但昕昕一直以来都很重视自己身边的人,所以亲戚们、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都特别喜欢她,这种喜欢,是因为感受到重视而发的。 礼物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孩子懂得向他人表达爱意,还会让孩子在某些特别的日子里有快乐的感受,为孩子的童年增加快乐的回忆。 我们家很少过外国的节日,除了圣诞节。因为圣诞老人是一个童话人物,对孩子非常有吸引力,所以我们从昕昕小的时候起,就会在圣诞节的时候冒充圣诞老人给昕昕送礼物。 昕昕曾经对圣诞老人的真实性产生过怀疑,总问我们是不是真的,我们就说当然是真的了,圣诞老人在每个圣诞节都要坐着鹿拉的雪橇给全世界的小朋友送礼物。昕昕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在圣诞节的早晨翻看床头的袜子,里面准是塞满了她喜欢的东西。我们也假装兴高采烈地和她一起翻,然后一起兴奋得大呼小叫。还说:“哎呀,圣诞老人真善解人意呀,昕昕恰好想要这样的礼物,连颜色都一样!” 昕昕曾经企图见见圣诞老人,看看圣诞老人的雪橇和拉雪橇的鹿,也对雪橇竟然能在天上跑感到好奇,所以在平安夜的时候总是想熬夜,我们就告诉她,圣诞老人只送给乖乖睡觉的孩子礼物,因为孩子乖乖睡觉才能健康,不知道健康重要的孩子,圣诞老人不喜欢。 上了小学以后,昕昕对圣诞老人的怀疑就更大了,因为很多同学都告诉她 圣诞老人是假的,都是爸爸妈妈假装的,礼物也是爸爸妈妈买的。那时她再问我们,我们就说:“怎么可能是假的呢?爸爸妈妈和你在同样的时间上床睡觉,这你是知道的呀。再说,圣诞老人送你的礼物,商店里都没有呀,爸爸妈妈想买都买不到。” 其实我们之所以能够冒充得像,也是动了脑筋的。买礼物的时候,我们会先在常去的商店转上一圈儿,看看昕昕比较青睐的礼物都有哪些种类,然后再跑去平时不会带昕昕去的稍远些的商店,选择能满足昕昕的心愿,但又与昕昕在常去的商店见到的商品不同的礼物。所以昕昕尽管怀疑,可还宁愿相信圣诞老人是 真的。 在昕昕小学二年级那一年的圣诞节前一天,我和昕昕去商店给老师选贺卡,回来得稍晚些,天已经黑了。昕昕走累了,没有力气,走路拖拖拉拉的。我家离广场不远,广场上有一盏旋转的灯,能照出很远,光线随着灯的旋转而旋转,我家也在它的光线之内。那天晚上我见到那盏灯旋转的光线,灵机一动,对昕昕说:“哎哟,不好啦。”昕昕听我这么说,来了精神,问我:“怎么了妈妈?”我说:“你看,圣诞老人在数小朋友了。”“咦,在哪呢在哪呢?”我说:“你看你看,这光线,这光线比每天都亮,这不是广场的灯照的,这是圣诞老人的大手电筒照的啊!圣诞老人正在查咱们小区里有几个小朋友,要准备礼物了,咱们快回家快回家,一会儿照不到咱们就惨了。”听了我的话,昕昕撒腿就往家里跑,我便在后面追。我俩气喘吁吁地跑到家,昕昕连鞋都没顾得上脱,就立刻跑到了窗前,让圣诞老人的大手电筒实实在在地在她身上照了一遍,这才放下心来。不用说,第二天早上床头的袜子里是她期待以久的浅黄色流氓兔转笔刀。这让她的怀疑再一次瓦解了。 但圣诞老人终究只是个童话人物,孩子不可能永远相信他的存在。昕昕渐渐地不再向我们求证圣诞老人的真伪了,只是对圣诞礼物仍然满怀向往,她开始享受与期待这个过程。让孩子的梦自己醒来总比人为地打碎它更好,所以我们始终坚持把圣诞老人当做真的存在,每次千方百计地从昕昕口中挖出她想要的礼物,然后在夜里把它塞进袜子里。直到现在我们都在送昕昕圣诞节礼物,但我们都知道,她的梦早就醒了。孩子现在想要的,只是一个全家的一次集体快乐而已。今年的圣诞礼物不能放在她的床头了,孩子远在他乡,不过还是要邮寄给她。 还有六一儿童节礼物、旅游礼物等。六一儿童节是孩子自己的节日,应该送他一份礼物以示庆祝。大人如果有单独到外地的机会,回来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带一份礼物,这也会让孩子很高兴。 我之所以支持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送孩子一份礼物,是因为作为大人,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懂得在特别的日子里应该用特别的方式向他人表达爱意,并且相信对方能够快乐地接受,首先应该让孩子亲身感受到这种来自于他人的“重视”会让自己有多么快乐,并愿意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但是,在教会孩子正确赠送礼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教会孩子如何选择送礼物的时机,这取决于我们在送孩子礼物时对时机的选择。比如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当他考了一百分的时候,当他做了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时,我们就没有必要用礼物这么“隆重”的方式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我看来,孩子对知识有了相对全面的掌握,或者有了好的习惯与好的成绩,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将这些原本很正常的事情夸大,并用送礼物的方式来加以强调,很容易让孩子对此有不好的理解,甚至像很多家长所担心的那样,让礼物变成物质刺激的道具,让孩子将对美德的追求转变成对物质的追求——这是极端错误的引导。 因为如果好成绩被礼物引导了十几年,那么十几年之后呢?走出校门后的孩子要走向社会,要参加工作,没有人有能力用物质来引诱一个人一辈子。如果孩子习惯了因物质而追求成功,反而会养成追求功利的错误人生观,甚至变成致命的弱点,这并非杞人忧天! 在探讨完送礼物的时机之后,我觉得送什么样的礼物也是父母应该动脑筋的一个问题。我们的想法是要送孩子一些他喜欢的、有实用价值的礼物。另外,送礼物的时候,在价格方面应该量力而行,并且绝对不能对孩子强调物品的价格。比如家庭条件一般的,在送孩子礼物的时候就不能到了“一咬牙买下来”的地步,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孩子要的是一份心意和一个欣喜,不是父母钱袋的“一咬牙”。家庭条件比较宽裕的,也没必要以价选物。如果买了很贵的礼物给孩子,千万不要对孩子强调价格,以免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礼物本身转移到价格上,养成攀比等不良习惯。 我的昕昕爱看书,她想要的礼物也多半是书,所以我们大多是送她几本她喜欢的书做礼物。她小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小玩具或者学习用品,除了书价我们不能选择,其他礼物的价格普遍都不是很高,只能算是性价比较高而已。 崇尚自然教育的美国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认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10岁孩子送什么礼物
第一,有用的礼物不如无用的礼物。建议你不要送实用性太强的东西,例如衣服、香水、背包等,除非你对自己的品味有绝对的把握。这些东西人人都有很多,如果不够出彩的话很容易淹没在他众多的日用品里。如果他不认同你的品味,搞不好还会给他留下一个“俗人”的不良印象。
送礼最好是送“四不掉”的东西,即:吃不掉,用不掉,送不掉,扔不掉。这样的礼物最适合表达心意,也最容易让收礼的人产生愉悦之感,从而对你感激倍增并久久难以忘怀。从接受礼物的人的角度来讲,对他们有用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能让他们高兴的东西,而从赠礼人的角度讲。送礼的目的不是要给接受礼物的人带来多大的实用价值,而是要让他们感激你,记得你。
第二,独一无二的、有创意的、有个性的礼物更佳。这样的礼物不仅能够给收礼物的人一份惊喜和感动,而且也能让他感受到你花了很多心思、很多精力给他准备这份礼物,送礼物的目的正在于此。
从这个角度来讲,个性的手工艺品是不错的选择。比如按人物的照片用软陶制作的个性卡通塑像,就受到时尚一族的欢迎。其优点是独一无二、可以永久保存、可以用水清洗。但价格在300至400元左右,且需要有该人物清晰的照片,并需要至少提前一星期预定。比外还有个性漫画肖像、个性水晶像、个性拼图、个性腕表、个性项链、个性T恤、个性杯子等等。
第三,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也就是说,送礼物的时候,在一个不太昂贵的礼物类别中选择一个比较贵的礼物,要比在一个比较昂贵的礼物类别里选一个比较便宜的礼物收到的效果更好。
第四,说要的不如想要的。其实送礼的目的,并不应该是使礼的人得到最大的效用,而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在收礼人的心目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所以,你应该把人们想买却舍不得买的东西,或者想买却不好意思买的东西,送给别人或者作为奖励。
第五,有选择不如没选择。送礼不该给出选择,虽然人们会选择能给他们带来最大效应的礼品,但很多时候,这种选择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程度的满足。在有些情况下,选择还会带来负面效应。当几件礼物的优劣差异不大时,单独给任何一种东西,都比让别人在两种甚至几种东西里选一样,得到的满足感更大。不要在送礼的时候,把患得患失也送给别人。
给有小孩子的家庭送什么礼物好呀?
可以给小孩子送个洋娃娃呀,玩具呀之类的呀,反正小孩子都喜欢,而且不嫌多。另外可以给父母送一对可以贴照片的平板音箱,年轻父母肯定特别疼爱小宝贝,巴不得时时看到呢,特别是万一出差呀之类的。现在的星格笔记本平板音箱就可以贴照片的。一个贴小孩的照片,一个贴个小小的全家福。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很温馨哦~~~
这个星格音箱很小很轻的,携带很方便,而且送给朋友也很实用也不贵。
给孩子送礼送什么?
呵呵,其实玩具和娃娃是最常见的生日礼物。毕竟孩子还小,他也用不到特别有用的啊。
你可以送宝宝一个量子项链,护颈枕,护心锁,音乐盒之类的。
这些礼品不容易被损坏、不容易被淡忘的
因为父母是不会给宝宝买这些东西的,所以这些有祝福寓意的礼物,一定都是亲戚朋友送的比较实用的,服装、用品,我觉得也只有父母才知道什么才是最需要的,所以礼物最好有一些寓意,能给她将来作为纪念的,或者有收藏意义的,或者能够给宝宝回忆的礼物,其实就是最珍贵的!比如看他平时喜欢穿什么,你就为他挑一件适合他的。这也要取决于他的爱好,像现在这个天气一会冷一会热的你就可以为她买件衣服,或者是眼镜啊之类的(小男孩还是听爱美的)。
好好想想他最近缺什么,没准也没用这个当成是一份礼物的。希望你能找到一份好的礼物了。譬如:小工艺品,他喜欢的CD和动画片合集,拎包,等等
另外,这样的益智玩具还是许多的,你可以给他买一些军舰航母型、教堂别墅之类的拼图,这类的玩具价格不高,玩着还有意思,拼好后放在房间礼也可以做装饰品。这样小孩子每当看到这个模型时都会想起你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建议,希望可以给你作为参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