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母婴

孩子识字总是要催,怎么让他自觉?(孩子学习一点也不自觉,总是要人督促,怎么才能让他主动学习啊?)

孩子识字总是要催,怎么让他自觉?(孩子学习一点也不自觉,总是要人督促,怎么才能让他主动学习啊?)

孩子学习一点也不自觉,总是要人督促,怎么才能让他主动学习啊?

尊重孩子的兴趣。

现在很多家长从小孩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所以家长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事实,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学呢?家长就不理,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学得非常辛苦、吃力,不想学。

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有的孩子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布置他写这个,他说没做过;写那个,他又说没去过、没见过,不知怎样描写。事实,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没有经历过,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又不能不写,于是他们只好这本作文书抄抄,那本作文书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时候,就马虎写几句来应付,成了真正“作”出来的作文。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有益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与学习联系起来。Kocla试题试卷有很多练习,有需要可以来看看哦!

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还要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因为成功是最足使孩子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孩子一旦获得成功,

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大家都知道,十个手指有长短,每个孩子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家长应该全面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去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觉得能够做到,他就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当他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时,就会有兴趣,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孩子就不断取得进步。

 

教孩子识字总有点不耐烦怎么办?

宝宝学不进去可能是因为精力不集中,建议把平时的识字放到生活中,让孩子在趣味中学习。

我家孩子11岁,学习总靠人催,怎样让孩子主动去学习

一、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

  学习是一种独特的大脑活动,需要适宜的气氛。这种良好气氛是保证孩子形成主动学习状态的重要条件。对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支配气氛,注意让孩子主动。

  家长要用心创造一种气氛,就是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而不是每天放学回到家就听从安排,什么时候作业,什么时候玩,形成一种绝对支配和被支配的气氛,这对孩子学习是不利的。比如一年级孩子刚上学,回家肯定要问家长:“妈妈,现在可以玩吗?”这时家长要指导孩子开始学会自己安排学习和玩耍,家长可以说:“你能自己安排吗?不会的妈妈帮你。”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主动性,学着自己安排学习。

  2.切忌说教气氛,注重一点一滴养成。

  有家长认为,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必须经常说很多道理,其实不是这样,家庭教育要注意养成,注重潜移默化,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靠一次次地重复以成自然。浓厚的学习兴趣依靠一点一滴培养起来,令人乏味的说教会破坏适宜学习的气氛,所以家长要学会说短话,保持正常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感到平和、宁静、有安全感。

  3.切忌严厉气氛,注重营造宽松。

  严厉的气氛并不适宜大脑思考,学习是大脑的活动,大脑如果处于恐惧和惊惶之中,是不可能出现积极状态的,用脑需要宽松的环境。有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守在一旁,孩子稍稍做错了一点,就厉声训斥,甚至一耳光打过去。这种紧张的气氛使孩子恐惧,大脑的思考被严重抑制、扰乱,严重妨碍孩子的学习。

  4.切忌“轰轰烈烈”,注重循序渐进。

  由于对孩子寄予很大希望,家长容易制定许多教育计划,抓紧一切机会和空闲让孩子学这学那,把家庭教育弄得轰轰烈烈,气势很大,这是同有必要的,孩子的学习长达九年、十几年的时间,轰轰烈烈的气氛破坏正常学习进程,就如我们食用的米、面、饮用水,味都是淡淡的,因为淡,才能长期食用,所以适宜于孩子的学习气氛不应该是轰轰烈烈的。以轰轰烈烈开始的家庭教育,必定以有始无终而结束。

  二、过分督促孩子是不妥当的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落后,孩子动作慢了一点,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做作业,忍不住要去指指点点;成绩差了几分,少不了要警告几句。认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进步就会愈快。其实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呢?

  1.督促孩子学习切忌唠叨,切忌大事小事都要干涉。

  在家长的絮絮叨叨、指责数落中,孩子决不可能有积极愉快上进的情绪,很难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家长的唠叨,不停的催促、训斥,使家庭气氛紧张,使孩子紧张,无法获得宽松宁静,影响学习。做家长学会长话短说,不必要的话不说。

  2.老是被人督促着学习,孩子就非常被动,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

  适当的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终是为了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所以督促只能适当,而且要讲究方法。比如孩子玩得久了,家长可以说:“你准备什么时候做作业呢?”提醒孩子学习要自己安排,如果家长每天老是命令说:“该做作业了,不要玩了!”这就使孩子没有了主动。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不能过分督促,提出要求,就要求孩子一定做到。

  养成习惯不在于每天催促,而是要求每天做到。有的家长不停地催促:“起来起业!快点,快点!”孩子越拖拉、越被动。有的家长做得很不错,告诉孩子每天必须做到按是时睡觉和按时起床,别的暂时不要求,让孩子感到这件事的重要。之后,孩子有做不到的时候,家长非常坚决、简单地说:“必须做到。”不许拖拉和讨价还价,孩子做到了,就给予夸奖。这样才能促使孩子的自我管理、主动能力得到很多的发展。

  总之,家长的督促要着眼于孩子主动性的发展,不少孩子学习差、习惯差,往往不是因为督促太少,而是因为督促过分,使孩子失去了主动性造成的。

为什么孩子老没有自觉性呢,老是让你催他做什么

首先,你不要把让孩子自我管理理解成父母啥也不管,完全做甩手掌柜。这个是不行的,除非你拥有一个自己天生就很自觉、很好学习的孩子。即便如此,孩子也是有惰性的,做父母还是得从旁观察孩子的情形,从而不动声色地引导孩子。比如你说三年级的时候就不太过问她的学习,我不知你的不过问是何种程度,是完全不闻不问等待孩子自己的自觉,还是也有所为。在孩子的自觉性以及真正的自我负责意识还没建立起来之前,你不能完全不闻不问的。你得帮助她建立这种意识,并最终达到她完全能够自我负起责来。

 

  第二,孩子刚开始自我管理的时候,肯定是会存在比如不会科学安排时间,自己说过的话却做不到,等等问题。你不要着急,偶尔提醒她一下可以,但还是要给她时间,让她承受这些的后果。你不要一味得着急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等她再次紧张的时候,你就可以趁机重申一下以前的建议,不去指责她的不遵守诺言、不认真学习等等。还是给她机会,相信她。我想,如果你真的能相信孩子,孩子是不会一次又一次让自己经不起这种信任的。三、针对爱好,制定方针。孩子总有一些爱好,不可因学习让孩子把自己的爱好去掉,而是要好好利用。一是利用孩子的爱好说明孩子的聪明之处,四、利用孩子的爱好让孩子懂得学习,比如:如果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才可以让孩子继续研究自己的爱好等。除非孩子要放弃自己的爱好,否则他会按时按规定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当然,这个学习任务是孩子能接受的,仍然有充裕的时间继续他的研究的,否则他会失去耐心。
五、多与孩子交流。和孩子一起玩耍、游戏、谈心等,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是真实的、摸得着的。孩子与你谈得投机时,对你的话是否就言听计从?当然,与孩子谈心是双方面的,不是一个人的说教,切记!
多与老师沟通。与老师沟通,既可以得到老师的关心,又可以适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随时调整自己的政策,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六、与孩子的朋友交朋友。从孩子们口中,你可以了解到你的孩子平时喜欢什么,都有哪些行为和缺点等。这样,你既得到了你的孩子的好感,又为自己找到了一处了解孩子的窗口,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七、鼓励先行,表扬并行,批评适当。孩子都有极强的自尊心,伤到了就难以弥补。所以,对孩子尽量少用激将法、与其他孩子的比较法。要及时看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对孩子遇到的困难,加以鼓励,对孩子的不足,要能提出指导意见,而不是一味批评 。

祝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