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明是件快乐的事情可很多学生厌学真的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对吗?(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1、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根源所在:不了解自身潜能优势
这类孩子大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希望,看起来像是在学习,心却在放弃的边缘。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很不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否定自己的能力。他们无法接受失败,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的未来不抱希望了。
对症下药:因为不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孩子往往走了很多岔路来提高自己,但他们毕竟还不成熟,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可以联系学校老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上课表现,每一学科的成绩等等,综合分析孩子的优劣,和老师一起引导孩子。充分发挥他的长处,尽量弥补他的短处。
2、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学
根源所在:目标不明确
这类孩子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数是为父母、为老师、为考上好大学而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更没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随大流,过一天算一天。
对症下药:因为接触的事物太少,孩子学习目标不明确也是常有的事情。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重点和目标。除了制定学习计划,家长还可以建议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共同做作业,这样可以互相帮助,有些孩子不听自己家长的话,但愿意听同学家长的话。
3、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会学
根源所在:学习技能低
这类孩子的学习技能发展滞后,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任务经常完不成、容易陷入书山题海、产生知识漏洞。
对症下药:孩子学习技能低,那家长就陪孩子一起学习!在孩子做作业时,尤其是要求父母为其听写生字、判数学题或检查背诵时,父母要放下手里的活计与孩子一道完成家庭学习任务。事实证明,学校通过留作业的方法调动家长参与,是培养孩子的有效手段。
4、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根本没法学
根源所在:意志不坚定
这类学生孩子受周围环境、人际交往等因素影响从而无法安心学习。比如常见的考试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坚持性差、厌学、抑郁等等,这些困扰过度地消耗了孩子的心理资产,纵使潜能再好也得不到最大的发挥,最终学习也受到严重干扰。
对症下药:受年龄和眼界约束,孩子的自制力比较差。家,不仅是孩子生活的重要空间,也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孩子在家中一定要有一个专用学习空间,周围环境要尽量安静,保证孩子专心学习。
厌学孩子问读书有什么用,这个小故事竟然改变了他
有一位小学教师深受学生喜欢,虽然如此,这位老师仍然有一块心病,就是班级里有个出了名的问题学生,怎么教育都不听话。
这个问题学生叫做郑飞,10岁,成绩中等偏下,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作业也做得马虎。郑飞的父母也很头疼,平时得对孩子三催四劝,才能把他“请”上书桌学习。
有一天这位老师在评改试卷时,发现郑飞在试卷的作文处留下空白,里面只写了歪歪扭扭的三句话:
老师,读书有什么用?
我不喜欢读书,我是为爸爸妈妈读书的。
爸爸妈妈说以后我读到大学毕业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可是我不想工作,我以后想去放羊。
老师才恍然大悟,郑飞平时总表现出厌学的情绪,归根到底是他想不通读书的作用。孩子留下了心结,自然没办法爱上学习。而他扬言自己是为爸爸妈妈读书的,这句话更是很多孩子的心声吧!
第二天课堂上,这位老师忍不住向学生们提问:你们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吗?
果然,没有学生能回答出来。
他们眼神迷茫,有个学生更是说:我爸妈让我读书,我就读书。
这位老师合上课本,走到学生中间,说:
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告诉我们,读书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在一座山里,住着一位农夫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清晨,老爷爷都会早早地起来坐在书桌上读书。有一天,孙子问道:“爷爷!我也想和您一样读书,可我读不懂。只要我把书本合上,我就忘得一干二净。读书有什么用?”
老爷爷指着角落的篮子说:“这个篮子是放煤炭的,你带去河边,帮我盛一篮子水回来吧。”于是小孙子照爷爷说的去做了,不过回来之前篮子里的水早早地就漏光了。
“你下次得跑快一些。”老农夫笑着把小孙子再一次带到了河边。这一次男孩跑得飞快,但他回来之前水依旧漏完了。试了好多次后,男孩终于说:“爷爷,篮子装不了水!这根本就没用!”
爷爷笑着说:“你觉得没用,可是你再看看篮子。”男孩转过头看篮子,他发现,原本又破又脏的煤炭篮子,已经从里里外外都变得非常干净了。
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又对学生们说:
我们读书就是这样的。
书是河水,我们的心就是那个装满煤炭的篮子。我们每次用篮子去捞水时,什么也捞不起来,但是篮子会越来越干净。书读多了,虽然很难记得全部,但是我们的心灵就会慢慢变得纯净,想问题就更懂得开动脑筋。
有一个学生偷偷告诉我,他长大想去放羊。
但是大家想想,如果我们不读书,天天去放羊,一辈子都干不了别的。
如果我们努力读书,我们就会更了解羊群,了解草原,了解怎么卖羊,这样我们才能更喜欢放羊,甚至成为放羊专家,对吗?
所以,做任何事,读书都是基础。我们是为自己读书的,不是为别人。
学生们纷纷点头,就连厌学的孩子郑飞,也眼神闪烁着光。
从那天开始,这个问题学生再也没有做过小动作,上课变得更加专心了。连家长都跟老师反映孩子在家主动写作业了,真神奇。
这个小故事的效应为什么会这么大?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孩子没有真正理解读书有什么用,大部分家长熬过应试教育,也不一定能够说出答案,解决孩子的困惑。结果孩子反而产生自己是为爸爸妈妈读书的错误念头。
每个孩子都应当是为自己读书的。
读书,是为了遇到更好的人,见到更精彩的世界,让自己拥有更好的选择。
当你的孩子有厌学情绪时,不妨将这个故事告诉他,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爸爸妈妈们,也请少用分数定论孩子的好坏,让孩子重视学习过程的快乐,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为什么总是厌学?!
“厌学”的三种原因 季苹教授总结,产生孩子厌学的原因主要来自家长、老师和学生三方面。 原因之一是家长造成的。有一些家长娇生惯养和溺爱孩子,孩子在学习当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轻言放弃。北工大心理学研究所、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贺淑曼说,厌学大部分还是来自教育的失误。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很高,但没听过孩子爱好什么,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原因之二来自学生自身。季苹教授说,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学到一半就感觉前途渺茫,从而产生厌学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文化基础差,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缺乏学习兴趣,从而放弃学业。 厌学原因之三来自学校和教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陆玉林教授认为,与国外课本相比,中国的课本趣味性不高,对学生的吸引度不够,学校课程安排得不够合理。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都集中在45分钟之内,尤其对小学生来说,课堂时间偏长,后10分钟、20分钟的课堂时间不仅不能全部利用,而且还使学生产生厌倦现象。贺淑曼指出,老师不能调动学生兴趣,即使学识渊博,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一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些老师未能依据学生的现状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授课计划了事,很少顾及课堂纪律或学生是否学懂弄通,教与学没有得到有机统一。 解决学生厌学的方法 中小学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厌学”现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和克服,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专家认为,教师、家长、学生都应“对症下药”,并列出了几个药方。 药方一:孩子厌学,家长能做什么? 季苹教授建议家长不要总是重视孩子的最后结果,更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辅导,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讲解和辅导。对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现象。 药方二:学生自身如何解决厌学问题? 季苹教授说,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果在学习当中遇到难题,不要“积压成堆”,随时要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再次,当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产生对班级、对集体的厌恶和排斥,除此之外,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药方三:老师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厌学情绪? 季苹教授指出,教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步高涨。尤其对学习有障碍、心理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常投以关爱的目光,以证实教师对他们格外重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陆玉林教授指出,要解决学生的厌学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不要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要减少作业量。最后,在升学制度上要作以调整,在课程考试外最好能增添一些综合素质的评估,来反映学生的总体素质。
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
慧腾青少年成长学校的心理专家认为:孩子出现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完全来自学校和老师,父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帮助孩子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 的影响,家长应合理调整教育行为,纠正子女的厌学心理。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孩子学习负担过重 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只看名次,搞得孩子身心整天处于身心疲劳状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恐惧心理。在 重压之下,孩子的学习能快乐吗?
2、父母对孩子缺乏必要的关心 不少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回家又忙于应付家务,所以晚上或节假日总想好好休息,很少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如何纠正孩子的厌学心理呢?
1、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要合理。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子女期望过高是一个普遍现象。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使孩 子在超负荷的状态下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心理,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改变。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值,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父母要经常帮助子女恰如其分地作出估计,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低估自己。这样,才能使子女处于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自强而不自弃的心理状态。如果家长期望值过高,一味地为子女买学习辅导资料,约法三章,要求每次考试每门功课一定要考多少分,在班上排第几名,这样做往往会造成孩子厌学、畏学,甚至弃学、逃学、离家出走的悲剧。
2、正确引导孩子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厌学孩子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自信心,如果家长适当降低对子女的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孩子 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会逐步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使厌学情绪得到纠正。在孩子每一次作业、考试或成长经历中表现有进步时,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予真诚的赞扬和鼓励,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3、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氛围。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孩子一道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作息时间表,但不必完全改变家 庭日常生活规律。另外,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为孩子的学习和对家庭教育意见的分歧争吵,不要一天到晚千叮咛、万嘱咐,让子女感到很厌烦。在孩子学习时,家长应尽量少看电视、少些应酬,孩子需要一个宁静、温馨、能得到关心、理解、支持、鼓励和安慰的家。
(慧腾青少年成长学校欢迎您的咨询)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