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一直在说抱头说不要打我,我错了。是什么现象?(孩子跟我斗气说,我打自己不用你打,那是什么心理孩子)
孩子跟我斗气说,我打自己不用你打,那是什么心理孩子
前阵子,看到末末妈的一段群聊记录。起因是一位妈妈在群里说:“我家孩子快两岁了,生气的时候总是打自己的头,很急,不知道该怎么办!”“今天他主动去找小朋友玩,结果争闹起来,小朋友先动手,他就又狠打自己好几下,伤心哭。”末末妈看到后回复了一句:“淡化表象,细究根源,釜底抽薪。”——哈,这句话,我怎么觉得看起来那么玄乎呢?不过,看了后头末末妈的解释,便觉释然了。末末妈妈接下来的回复是:“当孩子打自己的时候,不要表现出很焦急的情绪。实在心疼,可以温柔地捉住他的手,试着说出孩子的感受。”那位妈妈说:“有时候我忽略,有时候跟他平静讲道理,可是好像不怎么见效。”末末妈妈回复:“讲道理和说出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讲道理只能更让他觉得自己的情绪不被认可。设身处地地理解他,然后试着说出他的感觉,才会让他的情绪平稳地宣泄出来,并感觉到妈妈对自己的接纳和爱。想想看,如果是你跟别人发生矛盾,都快气疯了,而你老公却说,理智点,多大的事,至于吗,你的感受会是怎样的?不过,在宝宝大哭,情绪激烈的时候,或许说什么都是听不见的,所以可能得等一等,至少等到他哭声没那么大,能听见你说话,再开始共情。在此之前,可以给他拥抱。一旦你觉得他可以听你说话的时候,试着说出他不开心的原因,要完全站在他的角度。如果说对了,宝宝的哭声会明显变小。如果哭得更厉害,说明猜错了,继续试试其他的可能。”聊到这里,那位妈妈发了个大拇指图标,然后接着说:“他这个年龄段,就是开始建立自我观念的时候,所以抢玩具,不愿意分享是常见的。然后就是同龄小朋友不一定喜欢一起玩,他们大多是平行游戏,可我的孩子很喜欢合作的游戏,牵手啊,跷跷板啊。绝大多数同龄孩子不喜欢,他就很受挫折。还有一点,我的孩子现在是超级模仿秀,以前模仿大孩子,现在小孩子他也模仿,别人摔一跤他也马上趴地上,别人怎么样他就怎么样,超级的模仿。”末末妈妈回复:“你观察得很细致啊,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什么问题,随着年龄的变化会自然改变的。如果孩子喜欢合作游戏,那就给他创造机会跟较大的孩子一起玩。”接下来,末末妈妈问:“再考虑一下,周围有没有用伤害自己表达情绪的人,宝宝是否受到影响?”那位妈妈回复:“这点还好,估计还是情绪没有得到发泄。”末末妈妈:“那么平时宝宝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看看情绪管理方面的书,比如《我的感觉》系列。”那位妈妈:“我自己对社交冲突就不是很善于处理,怕会影响孩子啊。”末末妈妈回复:“为了孩子,我们可以试着改变自己,就当是孩子帮我们成长了。”那位妈妈:“嗯,是啊,言教不如身教!还好他基本是开朗活泼的,就是遇到这种不美好的事情他就很受挫。”末末妈妈:“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先天气质,我们爱孩子就接受他的全部。不去要求他完美无缺。”后来,那位妈妈继续说:“对了,他还有个口头禅——打!还好现在不都是恶意情绪了,有时候会故意笑着奶声奶气的说,打爸爸打妈妈打爷爷打奶奶打外公打外婆,一气说下来。我们问他,你到底是打啊还是爱呀?这个也不知怎么弄!”末末妈妈回复:“这个更要淡化了。就当他说的是看爸爸看妈妈看爷爷看奶奶之类的。如果他真的打下去,就及时轻轻捉住他的手,把他的打变为摸,说,你可以轻轻地摸妈妈。这个‘语言暴力’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淡出,得做好心理准备。但只要没人强化它,就一定会消失的!”最后,看来那位妈妈心态轻松了很多,她说:“今天真是受益匪浅啊,嘿嘿早就该来这里请教了。” 然后拱手下线飘然而去了。
孩子一直说“不要”,这是怎么回事啊?
可以跟带孩子的老师沟通一下,看是不是孩子正处在学习阶段还是别的什么,相信老师会给楼主一个答复或建议。
怎么正确引导我的孩子不打人
孩子“打人”的一些原因:
一、不善言辞,表达不当。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和其他同伴玩耍时,常把摸摸别人、碰碰别人,误认为 “打人”。也常有孩子来说:“老师,他打我。”对此情况,我们也会先了解事情的原因,大都是不小心碰到而已。
二、遇到挫折,不知如何处置。小班幼儿很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当孩子遇到挫折或争抢玩具时,常以打人表示其不满的情绪。而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就会先制止其攻击性的行为,让孩子了解对错,寻找其他解决争抢的办法。
三、要对方服从。宝宝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小班幼儿身上十分突出。小班的孩子与玩伴之间的游戏规则,常是“我懂我的玩法,不懂你的规则。想跟我玩,就要听我的。”双方一旦意见相左,就大打出手了。
四、习惯性打人。每个孩子家庭教养的方式不一,有些家长对孩子比较骄纵,平时给孩子观看一些攻击性的动画片,如奥特曼等,孩子模仿能力又强,常常把自己当成奥特曼,因此,一些攻击性的行为就产生了。还有的家长在发现孩子有打人的情况也不制止,甚至觉得孩子胆子大,以后不会吃亏。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孩子遇到争执时习惯性的去打人。
针对以上幼儿打人的原因,我想只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
,对孩子打人的行为去正确分析,不盲目批评指责,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更健康地成长。
当孩子说某某打我了你是怎么引导的
首先告诉他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友爱,打人是不对的,那是没礼貌的表现,(这和教养无关,12岁以前的孩子都心智不全,没有是非观念)。其次领着孩子找到打人的孩子要他们好好相处做朋友。以后要是再出现打人事件,找家长约谈,找班主任告诫,找校长申诉,找律师说理,找警察制服,找法院权衡,实在不行就得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等他18岁了,就要告诉他毛爷爷的经典语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