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严格地限制孩子的饭量时是否也心疼孩子?(爸妈从小的过度限制与关心对孩子的影响)
爸妈从小的过度限制与关心对孩子的影响
从心理学上 ,孩子会养成父母说什么都是对的!
父母不可能管孩子一辈子,孩子长大后,面对一些事情,容易缺泛主见!
建议对于孩子,不良习惯可以管教,其他不要过分严格!否则进入青春期后,家长过度限制管教,容易造成叛逆心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孩子有正确控制食量的能力吗
孩子的“内在调节系统” 孩子真的与生俱来就有自己正确挑选食物,同时正确控制食量的能力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许多父母并不信任孩子。他们很难被说服,而且需要确切的证据。放心,真的有证据。 克拉拉·戴维斯的孤儿实验 克拉拉·戴维斯(ClaraDavis)医生在1928年针对孩子的吃饭问题做了一项实验。她接了3个孤儿到她的儿童医院,3个孩子当时都只有 7~9个月大。在此之前,他们全都是接受全哺乳。实验是这样的:为每人每餐都提供了10道不同的菜,长达6个月之久。这10道菜包括肉、内脏、鱼、谷物、鸡蛋、水果和蔬菜,有生食,也有熟食,但都未经加工(没有面包、面条),没有混合烹煮(没有汤),而且尽可能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料理。吃饭时会有护士在,但 他们仅仅负责观察并将剩下的食物称一称重量。小朋友们甚至还可以自己用手抓东西吃。 6个月后,这3个孩子在发育、体重、外表、活力等各方面都是最佳状态,显然他们自己已搭配出了理想的饮食组合。即便是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他们的饮食组合也十分令人满意。 但是,我们是否由此可以推断,孩子天生就拥有自己挑选适量的、正确的食物的能力呢?并不尽然。你是否注意到,在这些孩子的菜单里完全看不见冰激凌、巧克力、蛋糕、薯条、糖这些东西,也就是说,他们只能接触到富含营养价值的食物。 他们从这份食物中,虽然挑选出了能保证他们理想发育的正确食物,没有一个人吃得太少、太多或者偏食。但是如果将超市的那些美味也一起提供给他们的话,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现在要再进行这样的实验是不可能的了,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推断出结果,因为许多调查都证实:儿童天生就爱吃甜食,所以,他们很可能更喜欢糖、巧克力 和冰激凌这些东西,而不会选择其他更有营养,但无糖的食物。因此,高糖、高油的加工食品,会让食欲、体重与能量补给三者之间的完美平衡开始动摇。 “超市饮食”的动物实验 关于甜食,科学家曾用动物做过实验。动物通常都不会吃得过量,只要它们得到适当的饲料,即使供给太多,它们也会自己控制。但动物也爱甜食,比如健康 的老鼠,从来都不会吃得太少。在一项实验中,老鼠得到了一份丰富的“超市食物”,里面有饼干、巧克力、香肠、花生酱和奶酪。这些幸运的老鼠却无法克制自己,总是吃得太多。比起正常进食的同伴,它们吃下了超出平常两倍以上的量。无限制地供应糖分和脂肪,让它们“忘记”了生存下去需要的是什么,以及需要多 少。 创造好条件 如果放任孩子摄取含有糖分、油脂与用这两种原料加工过的食品,会导致孩子营养过剩、体重过重。这个结论一点儿也不令人意外,有趣的是这个结论与我们的好好吃饭规则很契合。 *如果允许孩子自己来决定食量,且他有多元充足的食物选择时,不可能吃得太少。 *限制摄取甜食和油腻的食物,否则将影响人体的正常需求,发生吃得太多或者偏食的情形。 所以,身为父母,必须决定把哪些菜肴端上桌,而端上餐桌的应该是多样化又富含营养价值的食物,而不是油腻和过甜的食物。唯有这样,孩子才能挑选正确 的食物,也可以完全自行决定要不要吃以及要吃多少。在这个前提下,他便拥有了天生的、按照需求去调节如何吃饭的本能。他会吃得很充足,而且不会吃下太多。 小孩子,大行家 婴幼儿比儿童和成人摄取营养要容易控制得多,为什么?只要孩子还接受哺乳,就说明你所供应的养分很理想。孩子可以决定要喝多少,饿了,吃奶,饱了,休息,就这么简单。而妈妈根本不需要清楚知道宝宝吃奶的量。 幼儿虽然已经会挑食,但会优先选择认识的食物,不会被广告或减肥的念头影响。他们的食量仍是完美地由饥饿与饱足感来调节的。 “大份”实验 1991年,曾有人对2~5岁之间的幼儿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这些孩子都住在家里,即在他们熟悉的环境里,每天吃3顿饭及3次点心。每天的食物多样而均衡,偶尔也会出现甜点。特殊之处是每次都得到“双份”,而且他们可以自行决定要吃多少。 实验再度证明,孩子吃下的正好是他们所需要的量,他们不会“暴饮暴食”,虽然每餐的量很不平均,有时候几乎什么都不吃,有时候吃很多,但是每天的总量都差不多。如果有一餐吃得特别多,下一餐可能就会不吃。孩子完美调节的能力实在令人羡慕,可惜人越长大就会越受外界的影响。 成人的饮食行为 成人的饮食习惯真的很复杂,光是挑选食物就有很多不同的偏好,比如口味、文化、传统、习惯、预算、好奇、审美、健身、健康,以及取得食物的难易度和烹调的方便度等等。身体对食物需求的那股内在的声音,往往会被这些林林总总的因素所掩盖。 至于食量,我们会控制自己在饿的时候进食,饱了就停下来吗?大部分时候我们也经常对内在需求的声音充耳不闻,例如,我们会基于礼貌或无聊、忧伤,甚 至习惯而吃;会因为盘子空了、觉得自己太胖,或没时间吃饭而不吃。外在因素常常“掌控”我们的饮食行为,使我们不再根据需求,本能地调节自己吃什么以及吃 多少。 但是,即使是成人也无法完全摆脱内在调节系统的掌控,尤其当我们想完全断绝食欲时,它就会巧妙地破坏计划。那些曾经进行过低卡节食计划的人,就会明 白我的意思。在进行这类节食计划时,身体对营养需求与食物摄取的调节已经失效,取而代之的是靠强大的意志力来限制卡路里摄取。你的身体会对这项改变产生反应,内在调节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救命啊!食物不足!饥荒!”可能是你的意志力够强,终于瘦了几公斤下来。 但越激进的节食,就越可能发生下面的这种情形:一旦停止节食,身体会马上注意到:“饥荒过去了!立刻补回来,为下一次的饥荒做储备!”你的调节系统 还不知道,其实21世纪的现代社会已经没有饥荒。于是你的体重急速反弹,甚至比节食前还严重,这就是恶名昭著的“溜溜球效应”(yo-yo effect )。由此可见,激进的外力操控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我们竟然以为自己知道得比孩子更多,还要规定他们该吃多少! 聪明的小劳拉 劳拉的故事将让我们看到,婴儿的内在调节系统与内在声音运作得多么完美。 劳拉是个6个月大的婴儿。由于劳拉是吃配方奶粉,所以她的妈妈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吃的量。她的妈妈非常惊讶,劳拉根本吃不完营养表格里建议的量,她吃得很少,体重增加得也比同年龄大部分的婴儿要慢。 虽然小劳拉很健康而且活力十足,但是她的妈妈还是很担心,于是她在牛奶里加入了速溶麦片。妈妈认为,如果她吃得那么少,就应该吃得更营养才对。但是 劳拉面对这瓶热量更充足的牛奶时,吃得更少了。也就是说,劳拉所摄取的卡路里总量还是维持不变。当她的内在声音说:“够了”,她就不喝了。劳拉的内在声音 发挥出绝佳的功效。她可以完全依赖它,其实,她的妈妈也可以。
家长严格的管理小孩对吗?
有两种效果:一是管的严孩子能思想健康地成长,不调皮不捣蛋听话,家长放心。二是管的太严孩子太受约束,自己的情绪不敢放松,容易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两者要兼顾有松有紧适当最好。
父母应严格要求孩子吗?孩子做什么父母都得管?
管教孩子有时候就应该严格,严格在学业中。在平时还是好好和孩子做好沟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并不是像所有同学说的那样不敢靠近,甚至说心里话是机会都没有。孩子多有一个叛逆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就像朋友一样,这样交流起来比较轻松,孩子迷茫时,你可以给他们建议但不要给他们做主,让他们自己拿决定。做一个好的父母并不容易,慢慢来,孩子和家长应该互为思考,当他们做错事的时候,不要忙于批评,而是给他们讲道理,给他们分析,让他们认清自己的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