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初心,是为什么? 开展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
为什么要拥有初心?
不忘本意、不忘初衷。是指一个人做事情,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当初的信念,不随时间改变。何谓初心
初心这个词汇本是一个佛教用语,来自日本禅者铃木俊隆的书《禅者的初心》。英文是“ Zen, Beginner's Mind" 。这本书当时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书中围绕初心有很多的解释,初心,即“初学者的心”,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
初心的启发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生活中,当我们还是小孩子时,接触到的东西都是新的,因此也不会有先入为主的概念,会问很多天真的“傻”问题,小孩提的问题不少大人也没想清楚想透彻。从这个角度看,小孩比大人更接近于事物本质。
我们迷失初心的起点通常在于反复进行同样的事情多次。譬如我们假如只看过一遍《阿甘正传》,可能会深受感动。但当你看两遍,三遍,四遍的时候,很可能你会失去对它最初的感动;工作中同一工作做久了,很多“潜规则”就会习以为常成为经验和规定,而不会问“为什么”以及“改变一下会不会更好”。当一个人迷失自我的时候,他通常不能问自己也想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本质是什么”,思维及逻辑会混乱不堪。
拥有初心的人,通常是能“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执行”的人,而这些人也通常能够取得比普通人更大的。如果把世界上所有人,所有目标客户看作是一个大饼,每增加一项较复杂的学习成本,就会筛选掉一部分人,这部分人本应该是我们的目标服务客户。
乔布斯就非常善于寻找初心和事务本质,他的伟大就是能够通过他个人以Beginner's Mind来看透事物的本质,他将大家都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重新从本质上思考,颠覆了人们对音乐,娱乐和沟通的理解,创造出ipod, iphone和ipad。 从而创造出优于当前平均水平的人机交互方式。计算机系统存储、音乐音频,同行业都有,乔布斯只是更善于抓住本质和核心要素。
组织的初心
在组织里,组织负责人若能时常问和解答一些有关初心的问题,就能在错综复杂的决策中保持正确方向。对于组织而言若想要长期保持活力,每年都要可以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帮助组织找到自己的初心:
我们为什么聚在一起,为何而战,为什么是我们。
我们的客户是谁,我们实际帮助他们创造什么价值,如何具象化和衡量。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未来(终局)会是什么样。
这些问题没有对错也没有优劣的区别。只要每个人能够自己坦诚地根据自己最先想到的回答即可,回答问题的角度即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境界与见地。
初心的意义
总而言之,初心在每个人的心中,只是有的人迷失了初心,看不见,看不穿。如果我们能从内心去思考这些事物本质和背后蕴藏的哲理,不要那么容易迷失了自己方向,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心是什么意思
不忘本意、不忘初衷。是指一个人做事情,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当初的信念,不随时间改变。
教师如何悟初心
首先
初心:
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消逝,人们做某件事的初心也渐渐逝去,也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由来。
作为一个教师,在成为教师之前为之奋斗的过程无疑是很艰辛的,找回初心主要看自己的态度,如果明白自己的心中所想,明白自己的心之所向。刚刚踏进学校,进入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报复,有自己的寄托,有自己的愿望与憧憬的未来。
悟初心——思考要有深度:做事情,做学问,搞研究需要多思多想多看。
守初心——站位要有高度:作为一名党员,要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大初心,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自身特点内化为自己的初心。
践初心——执行要有力度:凡事都需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每天保持一个好的状态。
悟初心,多多想想自己的定位,认识自己的位置,让自己在教师的职业上做到自己真正的的心之所向,心之所想。
你为什么对儿童教育感兴趣?
原本是对儿童教育感兴趣,但我却准备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哲学、幸福学、宗教文化和心理学。
做教育的初心是因为唯有教育才能最直接的传递思维,传递正能量。而能量和思维传递的源头在于儿童。
准备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学习哲学、宗教、文化、心理等问题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深深的知道自身的能力和知识储备都远远不够,情绪控制能力和负能量不断战胜正能量的问题都是我要传递正能量的阻碍。
所以传递正能量、正思维的第一步是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探索,如何让自己从一个动不动就悲观、不快乐、没有安全感、贪欲很强的一个人成为一个有足够强大能量的源头,这是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的第一步;
二是因为儿童教育或者说亲子教育、学校教育的源头都是大人,而大人的思维和幸福感、情绪控制能力、道德水平、追求目标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和发展。当大人的追求都开始偏离幸福,幸福感都越来越少,心理扭曲越来越严重,负能量越来越多,情绪控制能力越来越差的时候,传递给孩子的影响也只能是负面的越来越多。
所以,欲树人,先树己;欲影响他人,先让自己具备能够带给他人幸福快乐的能力和能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意诚心正,然后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此记录我的所学所思,所想所悟,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