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母婴

我家孩子女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只穿着破校服,有什么问题吗?

我家孩子女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只穿着破校服,有什么问题吗?

小学生穿校服利与弊

你是哪方啊~

你是利还是弊~~~

~~~~~~~~~~~~~~~~

我只能提供点参考资料了~

~~~~~~~~~~~~~~~

首先,从破题立论的角度来讲,个人总觉得,比较形变题的关键在于比较的构建,而不能是双方在进行简单的优缺点罗列。一样东西有4点优点、3点缺点,是否就能说明利大于弊呢?如果可以,3点缺点如果把它给细分为6点小缺点,那又怎么比呢?但是,非常抱歉的是,这个比较平台怎么搭建,我还没有考虑好。

其次,关于你方观点,你想得都很对,我想补充一点我想到的,就是培养学生爱校精神、集体荣誉感等等,不知能不能扯上关系。

第三,对方的观点,我想很可能会从两个方面下手。其一,是你方所列举的校服的作用并不存在或并不必要。其二,可能会说校服的弊端。例如限制了青少年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发挥等等。不论懂不懂得服装搭配,反正都是清一色校服。目前有些企业,在要求员工统一着装的同时,也还在每个星期留出一天允许员工自主搭配服装。再例如,无谓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抵触情绪。有些学生挺好学的,平常也挺简朴的,但就是不喜欢校服的样式设计(很可能本身就设计得很糟糕),如果强迫其穿校服,会增加抵触情绪,而这个本身又是不必要的。更何况,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处于逆反心理,正是难把握的时候,若再增加抵触的来源,从教育上将会更困难。

~~~~~~~

作为学校立场,他认为应该的理由有:

1、减少穿着攀比,减轻贫困学生心理负担。

2、培养爱校情操,在心理和视觉上整理学校风貌。

3、作为学校的免费广告,学生在路上走方便识别其身份。

——以上三条为高中政治老师所说……

作为学生立场,往往认为不应该的理由有:

1、学校作为教育行业,应该是对学生的“服务”,

  而限制学生的穿着这一与学习不必然挂钩的生活自由是很过分的。

2、学校的校服难以符合学生的自我选择,

  往往是校方自己拍板定论,其选择的标准往往与学生的口味产生冲突。

  而这也间接导致了与“恶法非法”相类似的后果——就是不穿。

3、校方做出这一选择往往不给理由,

  学生不理解校方的行为,而校方也从来不顾这种“不理解”,十分专制,

  导致了“逆反心理”。

  同时学生们也就此认为,事实上“学校给不出充足的理由”。

~~~~~~~

這辯題實在沒啥大道理可講,

支持校服的一方,

當然會認為統一的校服,

可以衡平資產階級的差異,

讓普通人和有錢人穿一樣的制服上學,

能讓中學生避免在學生時代就沾染到虛榮的習氣。

反對校服的一方,

可能就會從多元思想與多元教育的角度出發,

認為校服限制了學生多元想法的展現,

中學應該由內至外鼓勵學生表現自我,

因此不應該穿校服。

可是無論兩方說法為何,

都太過膨脹穿不穿校服這種小事情的意義,

使得聽起來似乎有點可笑,

這邊還是建議樓主用多點陳述的方式,

盡量用多一點的理由(有沒有道理都無妨)來轟炸對手,

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

例子可以多去网上看看

不用仅仅局限在小学生

穿校服有什么坏处

1.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2. 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3. 在崇尚个性的年代,千篇一律的校服,是否扼杀了孩子们的审美发展,抹杀了个性

  4 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根据生理学刺激反应理论,毫无个性的千人一服,不仅是对孩子个性的抹杀,也是对孩子创造力、想像力的打压。

  5 天天穿同一件校服,违反了"事物是变化反展的"哲学道理,

  6 大都是运动服之类,学生穿上虽然整齐划一,但是不见得精神,对提振精神面貌无多大益处

  7是校服都是按统一型号生产的,不是量体裁衣;

  8学生穿校服,整齐划一,看上去纪律不错,其实这仅仅是表面现象。然而,不少领导看中的就是这种虚假的"纪律感",强令学生穿校服,以显示治校有方。

  9穿校服将使个人所有衣服闲置,造成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

  10穿校服多为强制执行,不利于我国民主制度的建立11穿校服不利于我国民族服装产业的发展。

小学生在校必须每天穿校服合理吗

今天要讨论这个话题,是由一件事情引起的。 我家孩子的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必须每天穿校服。可是,该校今年夏季的校服订做得非常不好,面料比较厚穿起来很热,并且绝大多数学生的校服做大了,极不合体,许多学生的上衣都到了屁股底下,七分裤差不多就像长裤(高年级定做的就是长裤),看起来非常邋遢不精神。除了样式不好看外,校服的主要缺点是穿起来不舒服,太热,孩子容易伤热生病。为此,我给学校的校长反映意见,问能不能别让学生天天穿校服,可是校长的答复非常坚决,没有什么活动余地,必须穿校服。 校长的理由是:1 校服做大了,是家长的过错,家长没有好好量尺寸。可是市场上同样号码的服装学生能穿,为什么换成校服就大得太多?一个孩子的校服定做大了责怪该家长不细心,那么多班级那么多学生的校服都做大了,难道都是家长有问题?我不明白,为什么学校就是不承认服装制作的尺寸偏大呢? 2 校长说校服的面料很透气,一点不热。这个问题跟校服的颜色一样,似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只有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这样评价校服,家长们的声音则截然相反。家长们都对校服怨声载道,认为校服很不好。校长自己说,不能定制面料太薄的校服,否则高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变化了,不愿意穿。可见,校长也不否认面料稍厚一些。退一步说,即使校服面料不厚,由于校服一般都大,与裤子重叠在一起厚厚的两层也够热的,何况36度以上的高温?并且学校的条件并不好,学生没有空调可以享受。 3 校长最重要的理由是说她要从全局考虑,既要考虑低年级又要照顾到高年级,必须整齐划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提倡穿校服,这样可以保持学校风貌的整齐。但是校服制作的不合适也必须强求穿,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不尽人意,而且强制天天穿校服更是不合理。一身校服天天穿也为换洗衣服带来不便,晚上洗后倘若第二天早晨干不了可就成了麻烦。所以经常见不少小学生穿着脏校服很是感到别扭,不知是其家长懒还是怕洗完衣服次日干不了才不洗衣服? 4 校长说规定学生在校每天必须穿校服是为了杜绝学生攀比。学生如果有攀比心理,不可能只在校服一个方面。每天穿校服是杜绝了学生在服装方面的攀比,但是,却不能杜绝他们在其他方面攀比,因为他们的攀比心理是不可能因为服装整齐了就会消除的。学校的用心是好的,但是效果不见得就好。周围学校都是有集体活动时要求学生穿校服,其它时间则不作统一的强制要求。难道那些学校的学生没有攀比心理?那些学校的领导不考虑消除学生的攀比现象? 话说回来,校长认为要求学生穿校服有道理,是从大局考虑。但是,她的理由并不完全让人信服。 以前曾经有报道说某学校让学生订做校服引起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家长的不满,后来有的学校也就不在校服上做强制要求了。可是中小学校甚至是幼儿园定制校服的现象在社会上还非常普遍,校方的理由往往是整齐,代表学校的风貌,而且杜绝学生在服装上攀比。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一方面学生的攀比心理不可能得到根除,另一方面经济困难的家庭因为订做校服更经济紧张。不知其他城市的学校,反正此地的小学校学生的书本费等杂费还是照收不误,而且不少,这对于下岗失业的家庭负担本来就不小,何况还要加上每年都订做校服的费用? 有的家长说:学校订做校服可以从中吃回扣,有利可图。事实怎样,没有凭证,不敢妄语。但是,如果许多家长不满意,那么学校就应当反思。而不该是一味强调学校的理由,置家长的意见而不顾。尤其是强制学生在炎热的天气穿不合体非常热的衣服,不考虑学生可能会伤热生病的实际情况,牺牲学生的健康来维持学校的规则,显得既呆板又无情。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化的教条主义,是最顽固最有害的。无论怎样说,学校那种让学生每天必须穿校服的做法也是不合理的。

给孩子穿别人的旧衣服,到底是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生完孩子不久,妈妈悠悠收到一些亲戚和好友送来的自家孩子穿过的衣服。看起来全都是干干净净的,而且款式比较基础,搭配起来也没有难度。时尚妈妈悠悠很高兴,每次给孩子穿搭好都会拍照片发给对方以表感谢和满意之意。

有一次悠悠正在收拾别人送来的旧衣服,恰好楼上邻居来串门。进屋邻居就一个劲夸悠悠会打扮,给儿子穿的衣服特别显精神。悠悠笑了笑,回说这衣服是挺好看的,表姐送来侄子穿不了的。

邻居顿了一下,说了句:“哟,现在还有捡剩儿的孩子呢,没想到”。悠悠听到整个人都不好了。心想:难道给孩子穿别人的旧衣服真的有错吗?

给孩子穿二手衣没错,但是要视情况而定:

情况1:看给衣服的人

如果送衣服的人是那种别人受了他一点小恩小惠就一直挂在嘴上的人,最好不要接受。保不齐什么时候一家人出门,有人夸你孩子长得好穿得也精神的时候,他在旁边来一句:这衣服是我给他的吧?小孩子都敏感着呢,听见多伤自尊呀!

另外,还要看两家人对于孩子穿衣要求的吻合度高不高。如果你对孩子衣服的舒适度、安全性、材质甚至款式都有要求,那么那些没什么讲究的父母送来的衣服最好还是不要接受了,省得及辜负了别人的好意还浪费了东西。

情况2:看孩子的意愿

如果孩子很在意这是别人穿过的,或者认为这些衣服不好看,建议家长不要继续勉强。孩子也有自己的审美,也有一颗小小的自尊心。强迫孩子穿别人的衣服,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感,渐渐不愿意和他人交流。

情况3:看衣服质量和尺寸

千万不要为了省钱,总是挑大几码的衣服给孩子穿。肥大的衣服总是给人一种臃肿邋遢的感觉,而不注重外在修养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给别人的印象,以及对他交友情况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