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有哪些好的方式吗? 宝宝认识大全
如何引导教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意识:
1.引导孩子认识现实中的“我”
父母可以通过一些比较,让孩子对现实中的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比如父母可以用日记、摄影、录像等方式记下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与过去的“我”比较,从而认识到“我”是否有所进步;父母还可以让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比较,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与其他小朋友的差别,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等。
2.引导孩子认识他人心目中的“我”
孩子最初都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因此他人的评价对于孩子来说,具有很强的暗示作用。父母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和印象,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巧妙地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当然,父母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权威,给予孩子正确而积极的评价,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
3.有时候故意说错一件事情
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可以故意说错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或者一个孩子知道的故事。比如,有一天特别晴朗,万里无云,你却故意说成“今天天气真不好,看样子快下雨了”,然后看看孩子的反应如何,看看孩子能否发现父母的错误,这样的练习能够很好地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识以及逻辑智能。
4.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或者看电视的时候,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观察家庭成员的情绪变化,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孩子练习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从而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另外,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观察镜子中的自己,看看自己的各种表情及情绪变化,或者运用绘画的方式,让孩子在本子上画出不同的表情。
5.教孩子正确定位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就会让孩子形成自卑、怯懦,缺乏自我的个性;如果孩子只看到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那么孩子就会变得自大、狂妄、目中无人。因此,父母有必要教孩子正确地定位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6.修正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父母平时还可以多与孩子谈谈心,给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机会,鼓励孩子多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梦想。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父母就应该及时进行引导,修正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比如,孩子形容自己是一个动作慢吞吞的人,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你是一个做事情不急不躁的人,不过在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也能够加快自己的速度赶上去的。父母这样评价孩子,不仅认同了孩子的优点,还对孩子提出了一些期望。
7.告诉孩子“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父母在培养孩子情商的过程,不仅要让孩子认识自我,还应该让孩子认识他人,认识集体和周围的世界,要让孩子学会在群体中活动,并且看到其他小朋友身上的优点。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这个世界除了“我”,还有其他人,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跳出自我的局限,对于孩子日后进入社会将起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著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中国也有一句古话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确,一个能够认识自己的孩子,通常具有较高的情商,也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如何让孩子认识自己
儿童最初是通过别人,特别是他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对自己的评价而认识自己的。这时,别人的评价具有很强烈的暗示作用。父母的言行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起点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
正确认识自我,对孩子的行为有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儿童最初是通过别人,特别是他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对自己的评价而认识自己的。这时,别人的评价具有很强烈的暗示作用。父母的言行在孩子
人生道路上的起点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
一、学会欣赏自己
自我欣赏是一种充满自信的行为表现。2000年出版的国内第一本少年儿童蓝皮书指出:调查表明,当今的少年儿童
对自我的发展和自我的力量有较充分的估计,对自我发展充满信心。如对自己的长相表示满意的占76.8%;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表示满意的占80.5%;对自己的性格表示满意的占
71.3%;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表示满意的占70.O%;认为“自己在各处都能起作用”
的占66.0%。显然,他们对自身存在的价值给予了肯定。
这项调查还表明,当今少年儿童有76.2%表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尤其对学历的期望水平较高,希望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分别占到10.
2%和40.9%。
二、学会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当然包括认识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如知道自己现在有多高、多重,
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识自己的特点等等。一个人只有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更好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对儿童来说,认识自己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初生的婴儿,对自己与别人、自己与事物都是混为一体不能区分的。1岁半左右开始学说话的孩子会用“我”字来表达他的意思。可以说是最初区分“我”与“我以外的事物”。但儿童的最初世界基本上是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这是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
因此,对幼儿来说,要让他们认识自己,首先要以讲故事的形式让他们感觉到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如龟兔赛跑是孩子很熟悉的故事,父母就要给孩子讲为什么乌龟在和兔子比赛时,能如此认真,不敢松懈,坚持到底呢?在比赛过程中,当兔子睡觉时,乌龟难道不想休息一下吗?但是,乌龟不敢休息。因为它知道自己本来就比兔子跑得慢,如果不付出加倍的努力,坚持不懈,是不可能赢的。从这故事中让孩子感觉到,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弱点,才能确定目标和行为方式。其次,父母和孩子应经常以平等的朋友身分说说自己,说说别人。这种交流对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感觉中的我和别人眼光中的我,从而更完整地认识自我。
当然,与孩子的这种交流不能在理论和概念水平上进行,而应以具体的、形象的实例来说明,否则双方的交往会无效。
最后,当孩子在生活中犯了一些“小错误”时,如把纸任意丢在地面上、玩了玩具后自己不收拾、硬抢别的孩子的玩具等等,父母不能心太软,不分是非地护着孩子。父母应指出其行为的不对之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给以惩罚。惩罚,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更深刻的爱。惩罚不等于体罚,可以是停止他最向往的活动,给他一个思考的时间。
三、学会跳出一个“我”字
孩子从“我”到“我们”、从“自我”到“他我”、从“个人”到“集体”的这个适应过程,也是孩子的发展过程,即孩子的社会化过程。父母既要让孩子认识自我,更应让孩子认识别人,学会在群体中活动。要自小培养孩子有合群的愿望和行为,通过具体实例让他感觉到小伙伴身上的优点,让孩子善于向别人学习。树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概念,对孩子今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和行为的发展均是一个良好的启蒙。给孩子讲“拔萝卜”的故事,可以让孩子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齐心协力力量大。总之,要让孩子从“我”中跳出来,初步认识到“我们”,认识到别人,认识到“我”的局限性,将有助于孩子以恰当的姿态走入社会。
怎么教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
不要强求宝宝一下子就学会,得慢慢来,平时有机会就教一教,指着自己的身体或者宝宝的身体教,这样更有效果。
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呢?
我觉得这个没有那么划分严重,平时多带孩子出去玩,要让孩子有爱心,责任心,大人要和孩子相处如朋友,要多听孩子的建议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