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山西要将晋祠打造为城市文化地标,你认为是否可行?请根据材料一说明理由。(晋祠申遗为什会失败)
晋祠申遗为什会失败
客观地说,晋祠申遗的前期工作做了不少,钱也花了不少。但是,最新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什么没有晋祠的名字呢?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具备真实性、唯一性、完整性三个条件。”原山西省建设厅副厅长曹昌智说,晋祠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已经历900余年的雨雪风霜,依然如山似塔、威风不减的4尊宋代铁铸武士像,与之遥遥相望的圣母殿中的宋代彩色泥塑,还有以周柏、隋槐为代表的许多千年古树,无不向游人讲述着晋祠悠久、真实的历史。
曹昌智是我省的申遗专家。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率先提出并作为主要组织者奔波5年,最终让当时谁也不看好的平遥古城一举戴上“世界文化遗产”桂冠。为此,他被誉为山西申遗第一人。因为在申遗方面轻车熟路,经验丰富,2003年,曹昌智受邀参与晋祠申遗工作。在他看来,晋祠没有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关键是其唯一性没有得到深入挖掘,而其完整性在拆迁整治过程中又遭破坏。
文化特色不清晰
成晋祠申遗最大障碍
12月14日下午,记者在晋祠采访期间,曾以普通游客身份花钱请了一个专业导游进行讲解。
导游介绍的无非就是晋祠是为纪念谁而建,曾经的晋祠八景有多美,还有就是针对圣母殿、侍女像、难老泉等景点的逐一介绍,其间再穿插许多故事或传说。但是从始至终,导游也未能说出晋祠和国内为数众多的祠堂庙宇相比有何独到之处。
因为记者多次追问这个问题,导游显得非常尴尬:“我当导游好几年了,带过的游客也不计其数了,以往也有游客提问题,不过我还从没有听到过你提的这种问题呢?”
而这恰恰就是晋祠没有登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组织在考察一个申报项目时,非常注重该项目的唯一性。如果你提炼不出自己的精华所在也就是唯一性,即便可能招来大量观光游客,但世界遗产组织仍然不会让你登上《世界遗产名录》。
曹昌智说,平遥古城之所以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因为它是一座真实的历史城市,而且是完整保存下来的中国汉民族古代县城的原型,世界上独此一例。相比之下,对晋祠价值唯一性的评定,时至今日却依然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没有明确定论。目前有关晋祠林林总总的见解多钟情于晋祠风物景致的神韵,或濡染于历代名家的赞誉,于是常在旅游观赏层面加以评析,而忽视对其社会思想文化的深入发掘,使许多到过晋祠的人感慨之余却茫然不知其历史价值所在,对它的文化特色更不清楚。这种莫衷一是的状态最终成了晋祠难以列入我国申遗预备名单的主要障碍。
申遗工作不到位
晋祠有独特历史价值
这个问题也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和文物保护专家郑孝燮、罗哲文先生所关注的。就此,他们直言不讳地指出——“晋祠申遗工作不到位。”
没有明确定论并不等同于晋祠没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性。为此,曹昌智曾于2003年花了三四个月的功夫,浏览了《国语》、《左传》、《史记》、《山西通史》、《阳曲志》、《晋祠志》等36种文献资料并向郑孝燮、罗哲文先生请教后,又与负责我国申遗工作的领导、专家切磋,数易其稿,最终将研究所得写成《晋祠的历史价值与文化特色》一文。
曹昌智认为,论及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关键在于晋祠完全符合“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这项标准。晋祠价值的唯一性突出体现在其祠庙园林所传承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内涵。它见证了中国西周初期封侯而建国、封地而建国的社会沿革和宗法制度,同时也集中展现了中国宗庙祭祀与民间崇祀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宗法制度始于夏商而成于西周,对于当时社会乃至其后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思想理念产生过极其深刻的影响。如今能够见证这一文明和文化传统的实物唯有晋祠。在中国现存的所有礼制建筑中独此一例。
2003年10月,曹撰写的《晋祠的历史价值与文化特色》一文,曾被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璞转交《太原日报》公开刊发。遗憾的是,这项研究成果至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关于晋祠的资料
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用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特点来。写山西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晋祠被选择了晋阳城西南的悬瓮山麓,背负悬山,面临汾水,依山就势,利用山坡之高下,分层设置,在山间高地上充分地向外借景,依地势的显露,山势的起伏,构成壮丽巍峨的景观。山坡上的建筑处于视觉注意力集中的焦点,其整体趋势与山体内在的向上的趋势相呼应,获得了优美的天际廓线。
凭水添姿:在人类的生活中恐怕再没有比水与人的关系更加密切的了。在古代,人们创造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想象来塑造其形象,利用人们对水的崇拜来增强其信仰,结合水的形态,运用波光倒影和水质水声、烘托意境,取得理想的效果。也许是由于水的纯洁、永恒、神圣的原始观念,无论东方或西方在宗教和纪念性建筑前,常设一方池水或一湾流水,来作为神俗之间的勾通。
晋祠是以泉渠水系构景的佳例。水母楼建于晋水源头“难老泉”之上,并附会“柳氏坐瓮”的美丽传说。泉水从其座下涌出,楼前一八角攒尖泉亭,再下用人字堰南北三七分流,水中不系事。中部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排列于主轴线上,后以欢喜岭上望川亭作为终止符。南部台骀庙、公输子祠、三圣祠、同乐亭,北部苗裔堂、朝阳洞、唐叔虞祠、关帝庙、东岳庙、文昌宫环周布置。这些建筑群或依山、或临水、自成小院,亭桥殿阁、水榭楼台穿插其间,渠水在建筑之间蜿蜒曲折,叮咚作响,与建筑交织在一起,沿渠组成一组组美丽的风景,给庄严肃穆的祠庙平添了几分灵气与动感。
因高借远:由于古人崇拜天而形成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高给人以接近天的神秘想象力,同时高也是表达雄伟形象的方法之一。在山川自然之中,祠宇因地制宜,“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峰峦之势。”依地形及景观的轮廊特征,巧为辅高设,将建筑对自然的适应与景观中优美的轮廊相统一,“因其高而愈高之,竖阁磊峰与峻坡之上;因其卑而愈卑之,穿塘凿井于下湿之区。”由于建筑手段在表达纪念性、象征性上,不像其它艺术手段那样可以具体描绘,所以往往用崇高、伟大等概念来表达,祠宇选择于高坡之上,以增强其崇高,便是这样的道理,从工程方面来讲,挖填的土方量也近于平衡,是最为经济的,而祠庙中又具备了深远丰富的层次,以至能近观咫尺于目下,远视千里于眼前
晋祠在山西太原的什么地方?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