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古镇地图在什么位置?(朱家角古镇地铁几号线)
朱家角古镇地铁几号线
坐地铁17号线到朱家角站,走1号口出站步行到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游玩的路线攻略
这个乘车我熟悉的,我是朱家角的,在金桥读书的,有时候乘车就是到金杨新村来换隧道6线,然后回朱家角的。
楼上的乘车线路对于你来说太烦了,而且又浪费时间
金杨新村乘隧道6线到底是博物馆,然后过延安路天桥,走到普安路(上海音乐厅旁边,同申陆专线终点站一个站点)换沪朱高速快线。车票12块,1个小时不到点就到朱家角了,每半个小时一班车。
到了朱家角,进去的门票是10元,你也可以不用买的,光明正大的从正门进去,没有什么人来管你的
进去后你就自己随便玩吧,北大街,放生桥,刻植园,泰安桥,城隍庙等等
朱家角的小吃有扎肉,糖藕,卤汁豆腐干,粽子,万三蹄膀,熏青豆等等,其他的东西特没什么好吃的
上海有个古镇叫朱家角,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朱家角?
能不忆江南---水乡朱家角游记这个地方叫朱家角。位于上海青浦县内。
不止一次的听朋友说过它的大名。我也向往已久,但一直无暇成行。今天正好去青浦办事,顺道让当地的朋友开车送我到那里逛了逛,也算了却了心愿。
朱家角的历史和亳州有相似之处,曾经都是明清时期的经济重镇,到了近代也都没落了。它是由两条小溪河和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一条大河组成。由于便捷的水路交通使朱家角成为商贾云集的经济中心,明朝时期曾以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到了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时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民国初年上海米市曾有“沪米百担,七成朱家角”一说。可见当时之兴旺。
古镇大门有两个通道,一个供本地人出入,另一个是游客入口,票价十元。朋友送我下车,叮嘱了几句就去办事了,我一人在街上闲逛。此时正是下午三点钟,烈日当头,街上行人不多。街道两旁新造了一些仿古建筑,粉墙黛瓦,倒也不难看。信步走去,就来到古镇中心“放生桥”。看了看桥边碑记,碑中说此桥建于明朝中叶,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而且桥名来历也颇有意思,据说从前有个和尚定下规矩,在此桥下只能放生,不得捕鱼,以此得名“放生桥”。我三蹦两跳来到桥的最高点。因为桥身很高,所以站在上面可以俯览古镇全貌。两岸都是酒楼商铺,随风摆动的招牌旗幡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的繁华。正寻思着,桥的另一端飘来的夹杂着糯米的肉香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街边到处都在买粽子,蹄胖,扎肉,熏青豆,肉成酱红色看得我是食欲大开。花了两块钱买了一块扎肉(用棕叶包裹的红烧肉),一口咬下,清香四溢。真是天下一等的美味。。。吃罢便往北穿街走巷,小小的镇子很安静,大多人家沿河临水而住。小河左拐右拐,石头砌成的堤岸,每过一小段就台阶走到河水边,可以洗衣、洗菜。河道边有很多小小的巷子,极窄,走进去就是一个天井,几家人家合住。朱家角的人很宽容,看到我走到巷子里,家门口,或后院里,也不会去赶人,任你乱走。朱家角可看的地方很多,不象有的水乡只有一条街。它的小巷弯来弯去,不经意时就会看到一个个小景点。在古街上行走会有一种错觉,感觉又回到了千百年前,时间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细数树影的倾斜,日子不知不觉就滑落了。
转了一圈,来到了北大街,这是朱家角最主要的街道。至今有四百多年历史。说它是大街真是给面子,其实这条街道又名一线街,顾名思义,抬头看天,看到的只是窄窄一条。街道之窄超出想像,大约仅2米左右,莫说鸡犬之声,就是你话语声音大了些,恐怕都会惊了对面邻居。我在这街上不禁感叹:这古街上的原居民莫不是融洽的一塌糊涂?否则,谁能忍受自己的生活范围被如此的迫近?
走到街道尽头,转弯,看到一座石桥,桥对面有座禅院。近看才知是园津禅院。此庙建于元代至正年间,为清华阁十二景之一。寺内塑有辰州圣母像,故又名“娘娘庙”。院子占地不大,但房屋挺精致的,房顶上的石刻让我想起了花戏楼。此时太阳已经西移,落日把照壁渲染的别有一番幽静。我兜了一圈,看到院子墙壁上贴着一张“海陆空立体普航超度大法事”的广告,上面几个不伦不类的字眼不禁把我逗乐了。看来佛教真是响应了江总书记的号召,也开始“与时俱进”了。殿门口有几位漂亮MM,趁她们不注意偷偷拍了几张,然后快步从偏门闪了出来。再往前行就到了城隍庙,大门是用木栏栅围起来的,两边各立着一个石狮,门前面有一片空地和一个牌坊。几百年来人们便在此聚会,敬香,拜神。牌坊靠着河边,望着河里潺潺流水,逍遥的水草在下面曼舞着优美的身段,水面映着古老屋子,又着实地感慨一番时光荏苒。继续前行,没走几步就来到王昶故居了,王是清朝著名的金石大家,和刘墉同朝为官,曾入军机处任刑部右侍郎,是刘的铁哥们。我在他家的后花园呆了一会,体会了一下他当年花下读书的逍遥,不过以清朝腥风血雨的政治气候,不知道王昶当年曾经享受到我所设想的几分,一分也没有也难说呢!
江南的民居真是干净,有的房子门口边摆着红漆马桶,洗刷得干干净净。在白墙黑瓦的陪衬下,显得那么的合适,一点没有因为是溺器而让人觉得不舒服。穿过一条窄窄的街道,来到了大清邮局。这个邮局应该是中国民间最早的民营邮局之一,始建于1850年。到了光绪年间被收为国有。里面陈列的一些邮票和古代邮政流程很有看头,推荐大家以后去看看。
不知不觉走遍了小镇,回到了放生桥歇了一会,太阳西沉,我也就起身回去了。
到上海朱家角古镇要坐几号线地铁?
从地铁世纪大道站坐2号线到虹桥火车站,换乘17号线到朱家角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