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游

台湾美食有哪些呀? 台湾师大美食小吃

台湾美食有哪些呀?台湾师大美食小吃

台湾有什么美食

⑴肉圆:台湾肉圆以彰化和新竹两地最为出名,其中彰化肉圆是以油炸的方式;新竹肉圆则是以蒸的方式处理,口感上有所差别,游客 可依自己喜爱口味选择品尝。肉圆的外皮是以地瓜粉、在来粉、太白粉加水调和成的米糊,内馅包入猪肉、香菇、笋干等食材,吃起来外皮Q韧,内馅香醇,有咀嚼 的乐趣。

⑵蚵仔煎:这是台湾夜市里相当普遍的一道小吃,新鲜的蚵仔是这道美味的重要元素,将蚵仔淋上调和太白粉与地瓜粉的粉浆,加上蛋、青菜下平底锅以大火油煎,食用时再淋上特调的酸甜酱汁,味道香郁令人垂涎。

⑶臭豆腐:越臭越好吃的料理,只有臭豆腐!许多人对臭味扑鼻的豆腐往往不敢尝试,但是一旦入口浅尝后,便难忘其特殊滋味。作法简 单,只要将已发酵的臭豆腐直接放入热油锅中将表皮炸酥,起锅后剪成入口大小的 4 小块,再搭配酸甜泡菜一同食用,就可尝到外皮酥脆、内部组织蓬松的特殊口感。

⑷蚵仔面线小小一碗看似貌不惊人的蚵仔面线,却是夜市里不可或缺的小吃美食,好吃与否的关键在于蚵仔的新鲜度和面线的Q劲。利用红面线不易烂的特性加高汤煮后再勾芡,放入已川烫过的新鲜蚵仔和卤过的大肠,食用时淋上乌醋、特调酱料等,最后洒些香菜提味便可尽兴享用。

⑸担仔面:从台南开始走红的担仔面,小小的一碗面有着川烫过的油面和豆芽菜,淋上熬煮多时的卤汁和肉燥,一道香味四溢的担仔面便可上桌供人品尝。若觉得配料不够丰富,还可以加一颗卤蛋或贡丸提增口味。

⑹虾仁肉羹:台湾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有着丰厚的渔获海产,因此利用各种鲜味制作成小吃,也成为民众饮食文化的一部份;虾仁肉羹便 是夜市集里普遍可见的一例。虾仁肉羹主要以虾仁羹与少量肉羹一起烹煮而成,并加些太白粉水勾芡,使汤汁更为浓稠、更有咀嚼口感。而且品尝虾仁肉羹时,一定 要加些乌醋提味,酸酸甜甜的汤汁与新鲜虾仁羹、肉羹搭配会更加美味。

⑺润饼卷:润饼卷的馅料相当丰富,包括烫熟的高丽菜、豆芽和蛋丝、红糟肉、花生粉、糖粉等,以薄薄的春卷皮包成圆柱状即可,温热口感爽脆美味,是相当受到欢迎的台湾夜市小吃。

⑻割包:割包原本是尾牙(农历12月16日)时才吃的小点心,如今已在台湾夜市普遍吃的到。割包的外型宛如中式汉堡,白皙、松软如包子一般,趁热夹进入口即化的猪肉和酸菜、再洒上花生粉与香菜,气味芳香、口感绝佳。

⑼棺材板:台南当地知名的特色美食,光是菜名就令人觉得十分特别,其实棺材板只是将吐司中间挖空,填入鸡肉、鸡肝、虾仁、红萝卜、马铃薯、牛奶等配料,再以吐司盖起,这道小吃需趁热切块品尝。

⑽肉粽:这种以粽叶包入糯米、香菇、花生、蛋黄、猪肉等佐料,口味带有淡淡竹叶香的肉粽,原本只有端午节才吃得到,现在几乎每个夜市里都有摊位贩卖,它是一般台湾民众宵夜点心的最佳选择。

⑾锉冰:一般所谓的锉冰,多指以刨冰机锉出的碎冰,加上绿豆、红豆、粉圆、芋头、爱玉等可随意选择的配料后,再淋上糖水的冰 品,在夏天食用相当沁凉舒畅。不过,相当懂得吃的台湾人,陆续开发出许多新的台式冰品,如利用水果制成的芒果冰、草莓冰等季节性冰品,不仅清凉消暑且又富 有创意。

⑿珍珠奶茶:珍珠奶茶,又有人称其为「波霸奶茶」,起初是台中地区商人以红茶加入鲜奶与软 Q 的粉圆,再予以混合调匀而成的饮料。由于它具有茶叶的香浓口感和粉圆的嚼劲,很快就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并且名气远播海外,许多国外华人街都可品尝到这种浓醇的珍珠奶茶。

⒀大肠包小肠:大肠包小肠是台湾风行许久的一种特殊小吃,说穿了很简单,就是将体积较大的糯米肠切开后,再夹住体积较小的台式香肠,即成为“大肠包小肠”,与美式热狗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台湾某些地区的夜市也会提供豪华版本的大肠包小肠,除了香肠之外,还会加上各种配料,如黑胡椒酱、花生粉、酸菜、香菜、九层塔等,借此创造更丰富的口味及口感。大肠包小肠的糯米肠、香肠,通常都先经过炭烤,而糯米肠切开后,也会再涂抹酱油膏等酱料,食用时可依照个人喜好加上辣椒酱或搭配蒜食用。

⒁药炖土虱:药炖土虱是台湾夜市常见小吃;是把土虱(鲶鱼科淡水鱼)切成鱼头、鱼腹、鱼尾三部份,配以当归、枸杞等数种中药药材置于锅内加水与米酒烹煮,再依据食用者的喜好,吩咐店家舀出鱼头、腹、尾任选一项食用;因为就近养殖产地关系,盛行于台湾南部小吃。药炖土虱历来被视为补身养生食品:富含维生素A,具有助阳养血、补肾补虚、调中之功效,民间多用胃口不佳之人或产妇补身。但是,土虱皮下脂肪,不易消化,极易腹泻,故不宜连续多餐食用,不然会泻到虚脱。

台湾有哪些美食?

民以食为天;食是一种文化,台湾也不例外。称台湾为“美食 岛”,或者说“食在台湾”,都不过分。台湾物产丰富,粮食充裕,菜果极 多,禽畜甚众,渔产亦多。因此,台湾民间讲究饮食之风特盛。全岛共拥有餐馆约10万家,饮食摊位25万家,走在台湾大小城市的街头巷尾,餐馆、小食店一家挨一家。综观台湾入的日食三餐、宴宾佳馔和风味小吃,大致与闽莱、粤莱相同,但又有以下特色:

第一,台湾的饮食传统源于闽粤,但有变化,具有台湾本身的地方风味。例如闽南著名风味小吃“蠓仔煎”,在闽南是以地瓜粉调蠓仔 和蒜叶丝煎成。食前蘸辣酱或姜醋,通常是冬蠓盛时上市。而台湾的 “蠓仔煎”常年皆有,以地瓜粉和嫁仔为主料,配料陈蒜叶丝外,尚有 韭菜、葱或其叶类菜。食前佐以辣酱、姜醋、沙茶、咖喱、花生酱等。又 如粤民有食蛇者,闽人有食鼠者,而台湾民间鼠蛇皆吃,且创造出别具特色的鼠蛇莱馆,比闽粤更胜一筹。

第二,台湾风味小吃特别多。大陆各省有的,台湾无不具备,而且有许多独具台湾乡土特色的小吃食品;诸如饮料类的木瓜牛奶、爱玉冰、泡泡水、芋头冰等;糕饼类的金螺、银稞、大红色“米糕”等;面食类的度小月面、鳝鱼面等;肉品类的贡丸、山河肉、“棺材饭”等;海鲜类的炒生螺、炒九孔、西施舌、龙虾火锅以及彰化肉圆、基隆甜不辣、新竹贡丸;台南鼎边超;滋补类的四神汤、当归鸭等,无不有其独特风味和乡土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各地包括各个小镇,都有名小吃,台湾人对此津津乐道。比如,桃园大溪有豆干,台北淡水有鱼丸、阿婆铁蛋和阿给,台北县永和市则有正宗的永和豆浆,新竹县市有贡丸和米粉,嘉义有鸡肉饭,南投有绍兴酒做的米糕,台中有太阳饼和阿水狮的猪脚……真是应有尽有。至于蚵仔面线、炒花枝、菜脯蛋、鱼羹、担仔面等,差不多全台湾的每个小店都有。但台湾朋友会告诉你哪一家最正宗,原因是它已经开了几十年,或者当初这一家是创始人。

比如担仔面,正宗的百年老店就在台南市,行号叫做“度小月担仔面”,在台湾无人不知,而且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店堂陈设一直保持传统风貌,没有高桌大椅,全是小台矮凳,客人步入店堂,围炉而坐,一边看伙计现场调制,一边闲话“度小月”的历史。90多年前,台南有个叫洪芋头的人,以捕鱼为生。但是每年的5月到8月间,却是台风肆虐的时节,根本没办法出海。于是,他只好另谋生计,挑起一头是锅和灶、一头是米粉和面的担子,卖起了福建老家的肉臊面。因为每年的这段时间,被渔民叫做“度小月”,所以洪芋头的面也被称作“度小月担仔面”,一直流传至今。

说到台南,还让我想起另外一个名小吃,它有个骇人听闻的名字,叫“棺材板”。它是这样做成的:将厚片的吐司面包炸酥后挖空,填入牛奶面糊、鸡肉、马铃薯、青豆仁等,再将挖去的面包皮盖上。棺材板是食客的“戏称”,老板索性以此命名。

第三,台湾食品中以米制品居多,且以甜为特色。

台湾是中国著名的“米仓”,各种米制品特别多,如馃、糕、糍、粽、饭、丸、卷等;其名目不下百种。台湾的糕馃店也很多,各店都有自己的祖传秘法,精制各类“招牌糕馃”以招徕顾客。由于台湾产糖多,故台湾食品向有“甜”的特色。宴席上的珍馐佳肴多有加糖者,如“炸鸡卷”上席,盘上心撤少许白糖,菜心肉丝蛋汤也必加糖。至于小店食品,则是甜品多、蜜饯多,即使是汤品亦然。

第四,小吃集中在夜市。

这些台湾名小吃,我都吃过,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齿颊留芳的还是淡水鱼丸、基隆庙口的螃蟹羹和高雄旗津的番茄切盘。在台北的淡水,做鱼丸、卖鱼丸的比比皆是。先将上等的鲨鱼肉打成浆,再加少许的芡粉和水,和匀之后,包进肉燥,丸子就做成了。淡水鱼丸很有咬头,吃的时候还要小心,先得把鱼丸咬开一小口,吸吮里面的肉馅和汤汁,然后才可以大嚼。基隆庙口的小吃摊从清朝同治年间就有了,现在有两三百个摊位。那里的小吃螃蟹羹由鲜笋丝、鲜香菇丝、发菜、螃蟹腿肉等6种材料做成,色香味俱全,坐在炉子边,一碗螃蟹羹下肚,觉得天下美味莫过于此。而高雄旗津的番茄切盘,是将带青的番茄切成块状,放在盘子里,蘸酱油和梅子粉后再送入口中,那种味道实在无法形容。

当然,小吃最集中的地方还是夜市。台北因此形成十大夜市,比如士林、公馆、华西街、师大、饶河街、辽宁街、宁夏路等等,台北县淡水夜市就在淡水老街,基隆的夜市在庙口,新竹夜市则在城隍庙……这些夜市台湾人都烂熟于胸,外来的观光客也往往在本地人的渲染鼓动下,按图索骥,大吃一顿。俗话说得好,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嘛!除了小吃,台湾其实还有一些东西比较特别,山菜如山苏、过猫、槟榔花、甘蔗笋(其实是小甘蔗苗)等,日月潭的“总统鱼”(原名曲腰鱼,因为蒋介石非常喜欢,所以改名),海鲜则有东港三宝如樱花虾和黑鲔鱼等。黑鲔鱼的生鱼片入口即化,吃后,你会觉得其他鱼真的很一般。

饮食不分家,台湾的饮料也很特别,走到哪里都有各种味道的饮料,比如台北的珍珠奶茶,台东的洛神花茶以及用炼乳和各种水果做的刨冰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澎湖人发明的用仙人掌果实榨汁做成的冰激凌,味道酸甜,吃了还想再吃。

台湾小吃有哪些?

大桥肉棕

台北市延平北路三段,"仙乐斯"舞厅一旁,每当华灯初上,就可以看到由兄妹三人经营的"大桥肉棕"。小摊前食客不断,大箩筐里上千个肉棕,一晚上必定售光。大桥肉棕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它馅香米懦,既不硬生,也不软斓如泥,蒸制约火候恰到好处。一个肉棕售价是台币80元,制作时要五花肉一块,栗子一个,蛋黄半个。主要是靠五花肉提味,精选的肉料经过作料腌渍,再经炸、卤等工序,肥腴酥香。再将糯米用酱油及各种风味调料一同炒,待半熟时再包上棕叶扎好蒸热。

棕叶分两层,内层是竹叶,外层是做斗笠的桂竹争籀,通常可以连续使用数次,并有特殊的香气和保温效果。棕于用的甜辣酱是独家配制,咸甜适度,麻而不辣,在热腾腾的内棕上淋明汁,立即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连吃两个,再来碗贡丸场,就顶上一顿夜餐了。

排骨汤

位於台北市长沙街和贵阳街之间的祖师庙并不很出名,可"排骨大王"郑有进在庙口出售的排骨汤,却名间遐尔,近悦远来。选用新鲜整齐的排骨,先煮去血水,斩成小块,再将鲜脆的大白萝卜切成块,与排骨一起用文火慢煮。几个钟头之后,清澄的排骨汤才算烹制成功。排骨软拦不糜,萝卜透明似玉,精华尽在汤中,轻啜一口,那清香的原味,不油不腻,清香鲜爽,十分惬意。

喝排骨汤,卤肉饭和鹅卷是最佳的配搭。卤肉汁配制独特,侥在饭上并无腻嘴的感觉。刚刚炸出的几卷,外表是金黄色的豆腐皮,酥脆爽口,里面是鹞肉丁、洋葱,香软适宜,再蘸点甜辣酱,煞是过瘾。小菜是当令蔬菜:红皮菜、茄子、皇帝豆、菜脯蛋、糖酷排骨,任顾客选桃。

红烧鲳

鳗鱼外表呈铁灰色,长达1米以上,重达5一6公斤,属深海鱼类。一般家庭买得海鳗后,多以麻油、老羌煮之,是容易上火的补品,并非人人都能领受。讲究的吃法,以福州菜中的"红糟鳗"最为美味。具体做法是将鳗切成半个巴掌大小的块状,用红糟腌后炸酥,再加葱羌,用醋、酱油加包心菜同煮,热后漏点米酒就行了。

台北兰州街的阿娥师傅,经营小吃几十年,她将福州的作法以改良,自创的"红烧鳗"很受人们欢迎。阿娥把炸过的鳗瑰.加上当归、枸杞之类中药补品,细火'憬肫,汤汁呈琥珀色,上面泛著焖熟的枸杞粒,清香甘美。在严寒的日子,来两碗热腾腾的红烧鳗,妙不可言。到了夏天,它一样受欢迎,食后不会有口乾舌燥的感觉,大概是不放味精,又加进了枸杞的缘故。光顾阿娥师傅摊位的,大都是普通劳苦大众,来碗90台币的红烧鳗汤,再加上一碗50台币的炒米粉,就够一顿午餐了。

胡椒饼

圆鼓鼓的胡椒饼,其实并没有想像中那样辣,样子也不起眼,但对一些嗜吃辛辣而又惧怕夏日天气炎热的食客来讲,胡椒饼可算是暑天中一款可口的点心。

胡椒饼的"内容"很简单,鲜香的葱花,细斩细切的火腿肉,调成咸中带甜的味道,再掺上一定量的胡椒粉和香聒。外皮除了像一般水煎包的"发面"之外,还要另外加进点"油酥"(即用猪油和成的面团),以使饼面不过份酥脆,又不会老硬难咬。烘炉是一个倒扣著的大水缸,底下挖个洞,洞放块铁板,水缸外套上一只大油漆桶。烤制方法是用木炭把炉子侥热、铁板侥红,取出炭火后把饼贴在缸壁上,经过十余分钟,阵阵香气扑鼻,胡椒饼呼之欲出了。台北市万华戏院巷口的胡椒饼摊,是三代传承下来的,很有些名气,每个胡椒饼售价台币印元。不少到万华戏院看晚场电影的人,都要到这里买个揣上,再来一罐饮料,就可顶上一个晚上。

原净牛肉汤

龙山寺前的夜市是台北出名的小吃中心。在夜市的中央部位,有"原净牛肉汤"的牌子,标明用的是本地产的"土牛",绝没有用进口牛,果然吸引顾客。"原净"就是原汁,煮制中不再对水,滴滴原味精纯,汤鲜肉质细腻腴美,令人回味无穷。

"老板,炒肉,牛肉汤,再来一碗饭!"几乎是附近食客统一的招呼。炒牛肉用大蒜、辣椒和沙茶调味,再悄上一把空心菜就成了。几个冒著热气的"狗母锅"里,有原汁的、卤的、加补药的,几位伙计忙得团团转,食客总也不见少。吃补以牛鞭炖中药最受欢迎,不过这是比较燥热的补品,搞不好吃了要流鼻血。卤牛肚和牛筋,除了几十年承袭下来的"老卤"外,也不时添加中药香料包,再配上鳅羌丝、葱花、九层塔,蘸点辣酱,最是享受了。

炸虾饺

距台北15公里左右,有一名淡水的小镇。镇上有一座清水祖师庙是本地名胜,终日香火不断,而庙门旁李宜昌的炸虾饺,更是远近驰名,家喻户晓。不少人还专程从台北赶来淡水,为的是尝一下"虾饺王仔"的手艺虾饺的售价并不便宜,李宜昌一个虾饺收台币60元,但因选用上等虾仁,加上巧手调制,味道鲜美,生意仍十分兴隆。

制作虾饺的方法是先用生虾肉500克,以慢火煮过的1000克熟虾肉不断混合调配,再用卤肉汁蒸透。取出后经调味制馅,此时虾肉馅会冒出香浓的味来,以面皮包裹,虾饺垃便做成了。

刚炸出的虾饺,酥脆可口,除鲜虾味外还有牛肉丁加杏仁果的味道。

谁知道台湾著名的小吃有什么呀

淡水小吃

阿给

阿给是日本话〃油炸豆腐〃的音译,这可是淡水名产!阿给是将四方形豆腐做成袋状,填入事先炒过的粉丝,以鱼浆把开口糊上,蒸熟,再淋上特制的甜辣佐酱,这就是淡水名产-阿给。

淡水鱼丸

鱼丸是以上等鲨鱼打成浆,加少许太白粉和水,鱼丸中包肉燥,因此做出的鱼丸坚实又脆,咬时还得小心碎肉烫舌。

鱼酥

作法是将新鲜的黄鱼连骨打碎,作成鱼浆,再加上特制的调味料及适量的蕃薯粉,作成条状,最后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时再捞起。刚炸起的鱼酥又香又脆,吃起来会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味道实在另人难以忘怀。

阿婆铁蛋

铁蛋是用鸡蛋及酱油加五香佐料,反复的卤过 再吹干,一星期以上的时间才能卤出又小又黑又韧 的卤蛋。原称为”石头蛋”,就因其蛋白收缩成薄薄的一层黑色韧皮,硬而结实,想吃铁蛋还得费一点力气,不信,那你买来吃吃看吧!

阿妈的酸梅汤

别看它普普通通一杯,学问可大咧,首先要渍在瓮里三年的酸梅,还要加上洛神花茶,紫苏,香粉,...等十七种中药材一起入锅熬煮,店主称它为”中国可乐”,意思是年轻人喝这种传统饮料对身体有益,可比洋可乐伤身好太多了

鼎边趖

有位美食节目主持人说:「在台湾,如果要您说出三个最有名的小吃地点,一定有基隆庙口,如果要您说出庙口最好吃的三种小吃,一定有鼎边趖。」

有位常带客人光顾的导游也说:「来基隆不来庙口,等於没来,来庙口不吃鼎边趖,等於没吃。」。

「趖」是由在来米磨成米浆,用传统的大鼎一面烤一面蒸,片片用心精制,营养卫生口感佳,适合各种煮法。

万峦猪脚

台湾人喜爱吃猪脚的由来已久,例如时运不济要补运,祛霉运要改运时均少不了要吃猪脚一求吉利,说到猪脚,很多人总会联想起屏东的「万峦猪脚」。 万峦猪脚均是精熬细炖而成,外皮口感香Q ,肉质鲜嫩多汁,让享用过后的人不禁赞不绝口,此外,独特的蒜味治酱也成为备受欢迎的佐料,使它有别於其他地方所产制的猪脚,万峦猪脚吃起来不腻,皮、肉、筋,韧性中带点脆的感觉,十分爽囗,加上香醇的沾料,使人印象深刻,吃了还想再吃!

贡糖

传说中,贡糖这样的糖点,源於明朝,为闽南地区朝圣的贡品。后随厦门制饼师傅传入金门,而成为当地的特产。早期贡糖业者,多流於家庭式的惨澹经营,圣祖创办之初,秉持对金门这块土地的真情与热爱,乃执著於传统贡糖及茶点的薪火相传。 以「怀思古之情,创现代之艺」的经营理念,为家庭代工的没落贡糖,点燃的它应有的尊贵、精致、创新的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