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历史

揭秘古代的筷子为何长度都是7寸6分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古代筷子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古代的筷子话说好像都是这个7寸6分长短,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都是这个长度呢?这其中又有什么奥秘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首先我们说筷子的长度,的确七寸六分左右(即24cm左右)用起来最舒服。但这历史上标准不一。我们可以随意举出几个例子:

揭秘古代的筷子为何长度都是7寸6分

1、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筷子大约在17cm左右;

2、唐代的筷子很多都在30cm左右;

3、安徽元代孔庙出土的筷子是26cm左右;

4、明清时期的木制筷子,一般在27cm~30cm,铜筷都在21cm~25cm之间。

历史上筷子长度不一,如果说筷子长度就定在七寸六分,那这七寸六分的差距也太离谱了,就算换算成当时的分寸,也对不上。因此说七寸六分体现的是“七情六欲”纯属无稽之谈。不过,我们依然可以探讨24cm这个长度的适宜程度。

很明显,从古至今的筷子长度,就是根据我们中国人夹菜、吃饭的舒适程度而定的,绝不会为了多长而多长。

揭秘古代的筷子为何长度都是7寸6分

这个长度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人的身体是很神奇的:手指用筷的舒适位置,就是虎口到食指尖的距离。筷子的长度,需要是它的二倍。而这个距离,刚好等于小臂长度,而小臂长度,刚好等于脚的长度。很震惊是吗?如果怀疑可以自己量一量,普通人的脚长/小臂 长度,约等于筷子长度,这不是乱造的规矩,是有道理的。

历史上有些名士,专门用自己的脚长作为自己用的筷子长,认为这是最舒适的。其实这不是恶趣味,而是很正确的做法。

下面我来说一下十六两为一斤,依然看见的是牵强附会什么十六福星。不多说了,这事情跟钟律有关,也跟年岁、四方有关。

《汉书》:

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揭秘古代的筷子为何长度都是7寸6分

这都是基于四季和年岁产生的,譬如二年为两(二十四个月/铢),十六(四季×四方)两为斤,三十斤(天)为一钧(月)。大家都听说过千钧一发,记住这些大概的概念,就很容易知道千钧是多少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