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历史

角黍指的是什么 角黍是用什么做的

粽子是我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相信大家都有吃过。现在粽子的做法和口味都很丰富,每年还能看到一些不那么“传统”的粽子。那粽子这个名称其实是在明清以后才被人们这样称呼的,在此之前,粽子是叫角黍。角黍和粽子在制作方法上没有太大区别,不过使用的材料不同,粽子的主要食材是糯米,而角黍是黄米。有关它们的区别,以及角黍背后的含义介绍都在下方,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角黍指的是什么 角黍是用什么做的

1、角黍

据这里的清代县志记载,端午戴艾叶,用五彩缕系小儿臂足,食角黍,饮雄黄菖蒲酒,各以时物饷于妇女及所聘待年之女,曰追节。这段话翻译出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端午节的时候大家都在头上戴上艾叶,这和清明节戴柳枝的风俗一样,都是在头上扎一些植物的叶子而且用五彩丝线系在家中小孩的胳膊和脚上。这大概是辟邪用的。

在吃的东西上食角黍。角黍的主要原料是什么呢?是当地的小米加上红枣。做法和粽子的做法基本上是一样也用苇叶进行包裹。

不过它的形状不是三角的,是像一个牛角一样的。那么这个时候就有人会说了,这不就是小米粽子或者黄米粽子吗?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它不叫粽子,就叫角黍。

说起来它的做法和粽子的做法也是一样的。用苇叶包起黄米和红枣放在铁锅里用水进行蒸煮。蒸熟了以后拿出来就可以吃了。特点是和糯米一样,都具有粘性和甜味的特点也都用红枣。

角黍指的是什么 角黍是用什么做的

2、为什么不用糯米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北方的一些地方农业种植问题了。

在历史上,南方的雨水多适合于大米也就是稻米的种植,而北方干旱少雨,种植的农作物基本上是高粱大豆以及小米也就是我们说的稻子。对于大米的种植因为缺少南方那样的水田而且种植技术又不成熟,所以在古代的时候,广大北方的农村群众想要吃到大米还是非常难的。

而且由于交通不便,吃大米对广大的农村群众来说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罢了。所以他们也就只能就地取材用小米代替大米做成了这样一个食物。

但是又因为是用小米做的,毕竟和正宗的粽子还是有所区别的而且样式上也有差异所以这个东西就只能叫做角黍了。

角黍指的是什么 角黍是用什么做的

3、制作角黍的含义

另外,在端午节这天,清代的县志还记载:各以时物饷于归女以及所聘待年之女。而且还记载了农村的风俗,就是农家妇是月以麦秋归宁母氏。

注意上面的“时物”并不是食物的错别字,而看到后面你就会明白了。

原来端午节期间已经到了割麦子的时候,割下的新麦子出嫁的女儿要携带一些送给娘家的母亲。因为当时麦子的产量非常低,一亩地只有七八十斤。麦子打下的白面也是非常稀罕的东西,于是出嫁的女儿惦记着娘家的母亲,于是就会送来一些新麦子磨的面给娘家的人尝鲜,而这个时候娘家也要拿出时令的食品给来走亲戚的女儿带回去。

这种时令的东西可以是麦黄杏也可以是角黍,可以这样说,在端午节的时候在一些地方制作角黍并不一定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为了自己回娘家的女儿。

每当看到这些,眼前就会浮现出许多农妇走娘家的温馨的画面。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血缘亲情的民族,永远是血浓于水。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就来源于我们的这种渗入了骨髓之中的亲情。

作者:学思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