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后代为什么会被万历帝抄家杀戮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张居正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张居正还是非常的厉害的,但是他的后代结局却不好,很多人也都知道,张居正的后代都是被抄家杀戮来的,而且还是被万历帝杀害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
张居正与商鞅、王安石并称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他生前朝纲独断,权倾天下,力行改革之能事,为大明殚精竭虑,"一条鞭法"的实施将国库积银提高至400万两,国家储粮积攒至十年消耗。后人皆赞道:"是时,帑藏充盈,国最完备。"败落的大明又现复苏之像。然而个人主导之改革仍然潜藏着巨大的危机。正所谓"人在政在,人亡政息"。古之改革,促动的是各个阶级的利益,事关士大夫权柄,豪强权贵势必报复,商鞅变革,导致车裂而死;王安石变法,遭遇守旧之臣的攻击,罢官废法。他张居正就算是在官场之上再怎么圆滑,也躲不过死后清算,呜呼哀哉?为何古之变法改革,都这么难呢?国家富强不好么?百姓富足不好么?国库充盈不好么?回答是肯定的,任何帝王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好,自己能成为盛世之君,除非你像杨广一样,不想活了。国家兴盛固然好,然改革触碰了勋贵的利益那就是不好了,这是封建制度下固有的毛病,只要你还是封建制度之下的王朝变革,那注定会带来不可抗拒的命运。要想明白万历皇帝为什么对张居正的后代大肆杀戮,就让我们回到张居正的视野之中。以一旁观者身份来见证这一时刻。
一、取代高拱,跻身内阁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 ,湖北江陵人。少年得志,十六岁即中举。明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隆庆元年,授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后为吏部尚书。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春,长期沉迷酒色的隆庆帝中风,紧接着驾崩。尔后年仅十岁的幼帝朱翊钧即位,此时内阁首辅为高拱,次辅为张居正,高仪。高拱与张居正一样,都是大明能臣,但却为人傲慢,早己得罪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张居正清楚的看到冯保与高拱的矛盾,也看到了冯保身后的太后靠山,他想要做首辅,那么势必要搞好与冯保的关系,来联合搞掉高拱。张居正在严嵩时代都是个圆滑而周到的主,徐阶,高拱时代又是面々俱到之辈。这左右逢源的本事,可不是吹出来的。高拱想要搅权,甚至连内庭之事都想插手。因而被冯保和张居正联手黑掉了。最终,张居正成功排挤掉高拱。成为大明首辅。
二、整顿吏治,推行改革
张居正以铁碗政策,在两京十八大衙门中强行推行"京察",对四品以上官员实行考核,凡昏官与庸官,一律淘汰。至此,张居正开始了他伟大的改革构想。"京察"这一项粉碎了官僚集团,对于新首辅的幻想,却也为他日后悲剧,埋下伏笔。接着,对学政进行改革,对驿递制度进行改革,煞住官员中饱私囊之风。但张之改革,尤以经济为重,实行赋税改革,实施一条鞭法,取消农村土豪乡绅赋税减免特权,达到无论官民税皆不可免的目的。使自嘉靖以来,财政赤字的局面得以缓解。
三、诏毁书院,弃家报国
张居正当权后,他的政治举张和措施却遭到一些知识分子的反对,而这些人喜欢以文士自诩。好以书院为场所,乱评时政,乱讲政治。各种言论,动摇社会根基。而这些文士就是东林前身。我们知道,明之所以亡,很大原因跟这个党争,跟这个言官乱评乱议时政有莫大关系。自己没实际能力,好口头上乱评他人,搅乱政局,张居正为禁止反对讲学者,以万历帝之名义下诏,禁毁天下书院。这实际上不过是张居正统一思想,推行改革而打击改革反对派的措施。张之决心,在于弃家忘躯,以殉国家。
四、关于帝清算张之真实原因
上述张之生平已然陈述,他为国事夜以继日的操劳,于1582年6月20日,病逝。神宗赠上柱国,谥"文忠"。然,转眼不过十月,帝开棺剹其尸,下令查抄其家,削尽其官秩,以罪状示天下。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张居正在世时所用一批官员有削职,有弃市。终其真实原因,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少年阴影,惧之越深,恨之越切。隆庆逝世,万历新立,不过一十岁孩童,正是天真烂漫时节,玩兴很浓的年岁,而居正以师居之,以师之严,父之严待之,小皇帝必然产生阴影。加之李太后,全力支持张居正管教小皇帝,小皇帝言失,行失,就必然受到责罚,心中自小都有恨意。叛逆青春期,小皇帝有之,众人亦有之。
第二,当权之时,亦是神宗失权失位之时。在权力上,居正和神宗成对立面。张居正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年幼的神宗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第三,推行改革,得罪权贵,墙倒众人推也。改革虽然充盈国库,但得罪权贵,得罪胥吏。当权之时,人皆敢怒而不敢言,一旦身死,所有被得罪之人均群起而攻之。被人秋后算账,那是必然。张居正死后,七名言官弹劾他,紧接着,居正所得罪过的官吏纷纷上书,要求神宗给予惩罚。夺其祖业,逼死其子,其子媳妇亦落得个跳井而死的下场。
五、身后浮云
国难方思良臣,后金崛起之后,连连大败明军,国无贤相,军无良将。皇帝才思慕其前朝良相来。因为对付后金,没有钱亦没有人。居正改革之时,国库充盈,可到最后被天启朝挥霍殆尽。后来,崇祯帝曾道,思陵之季,抚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救时之相一也。值得一提的是,他有个曾孙叫张同敞,1648年在抗清的时候,被定南王孔有德抓获,最后被斩首,头落地之后,身子却还能往前走几步,把孔有德吓得再也不敢监斩反清义士了。嗟呼!天地之道自有公义。居正之心,神人共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