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文化导向?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
我国当代文化导向是什么?
民族的文化认同是实现社会价值导向的文化根基。要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文化发展价值导向上需要实现文化“三正”:“正名”、“正位”、“正行”。所谓“正名”不是指学理上的,而是指人们对文化的实际理解,即要克服重“形”而轻“神”的认识误区;所谓“正位”是指要摆正文化与经济、政治等的位置;所谓“正行”是指要正确发挥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文化认同就是对一种文化的承认和以该文化的方式呈现自己;价值认同就是对某种价值观念的接受和践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价值认同,实际上是核心价值的认同。文化认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基础;文化传播是提升国家亲和力与影响力的关键;文化宽容才能繁荣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巩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在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冲撞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起来,将有力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文化发展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分三个层次: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当然是发展着的、前进着的马克思主义,是最高的统领;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理想的内核是对社会制度的追求,是意识形态最重要的内容;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上是道德伦理的内容,主要调节社会行为。
倡导注重大众传媒的正确导向中,应该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强调传媒作品的文化内蕴与艺术特性,在注重娱乐品质中反对泛娱乐化倾向;规范传媒的社会责任,强调传媒作品的文化品格与艺术品位,在注重提高大众水平中反对低俗倾向;完善传媒的监督制度,强调传媒作品的时尚风格的精品层次,在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中反对窥秘化倾向;加强传媒的职业精神,强调传媒人员的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在注重提高传媒公信中反对虚假化倾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以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引领的和谐文化,必须在国家的文化引领和文化管理方法上实现一系列的转变:必须以民主法制作为最基本的方法,必须坚决落实“双百”方针,必须坚持核心价值理念的树立和价值观的引导。大众传媒对自身的定位问题是其担当社会责任的关键,作为媒体,必须使自己的内容时刻充满人文关怀。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
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寻求优势》一书中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并认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则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2、企业目标的指引
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在当代中国,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是坚持文化指导的一元性和文化建设的多样性的统一。
二是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的世界性的统一。
三是坚持文化传统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的创新性的统一。
四是坚持文化要求的先进性和文化面向的广泛性的统一。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
中国需要怎样的文化自信
我们有资格自信。文化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生命体现,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丧失了独特性,就意味着丧失内聚力,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
文化无疑是要发展的,但枝繁叶茂离不开根的滋养。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你的家园对别人来说可能就是异乡。自己的家园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但所有家园都是温暖的,在那里可以找到精神的安定与祥和。目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往往习惯凭借自己经济的优势去否定别国文化的优势,强求文化同一,而一些民族、国家出于经济政治的弱势对自身文化也丧失了起码的自信,甚至自惭形秽。其实,“不同”、“多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如若所有的民族、所有的国家都强求一律,很可能导致人类文明僵化衰落。
我们有底气自信。当下中国有两个概念同时在使用,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是中华文化。很多人在使用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往往不加以区分。中国传统文化是“过去完成时”,尽管我们可以不断对之作出新的阐释,但其内涵是既定的,而中华文化则是涵盖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个动态概念,不仅包括过去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也意指今日中国文化的繁荣,更要求未来中国文化的辉煌与复兴。对今日中国社会来说,固然要讲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传承下来,更要大讲特讲中华文化的“现在进行时”,让中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赶上时代引领未来,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实现中华文化的“现在进行时”,不要停留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文化内容的简单重复,而要重视文化精神的阐幽发微。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还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理所在。
当然,这个“化”是有讲究的。守不住主心骨,没有好办法,很有可能在“化人”的过程中被“人化”。如何做到“化人为我”而不是“我为人化”?一位历史学家曾经打了个很形象的比方:人是要吃肉的,但是要通过把肉消化为人的肌肉来强身健体。这既是实现中华文化“现在进行时”的底线思维,又是实现中华文化“现在进行时”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