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在外星球上,也发现了人类活动痕迹会怎么样? 你认同他人的存在吗
公开探索外星人的方法是什么?
地球人数十年来讨论这外星人到底有没有,它们会不会到地球来,会不会很友好的对待我们。其中一些科学家说“有啊,那么多证据。”另一些科学家吹胡子瞪眼地说“没有,都是子虚乌有!” 虽然结果尚无定论,人类却并没有放弃与外星人的接触,尽管也许有生之年无法亲自与外星生命接触,为了让子孙后代有机会更友好的与外星人相处,人类也要把 “拍马屁”的功夫做足。
先驱者10号宇宙探测器
图片来源:NASA
目前探测外星生命的主要方法有:检测陨石发现生命的痕迹,用大型射电望远镜监测来自太空的微波信号以及生物化学实验模拟地外环境,推测生命形式的可能性。此外借助航天科技的实地探索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如在太阳系发射行星和空间探测器直接探索太阳系其他行星是否存在生命;而在太阳系外,人类也派遣了使者去联络外星生命,早在1972年美国就派遣了先驱者10号行星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带着表示人类形象与文明的标志,于1989年离开太阳系,飞向茫茫宇宙。尽管,在2003年先驱者10号失去了联系,但是它将继续在宇宙中飞行,如果真的有外星生命存在,那么他们就会通过先驱者10号知道人类的存在。
此篇文章中我们将告诉您地球人与外星生命联络的其中两种重要手段。
为了与可能存在的外星球智慧生命混个脸熟,早在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就开始计划与外星人搭讪,起初是通过发射宇宙探测器来告诉外星人“嘿,我们在这儿!”后来就同时还发送一些包含着编码和图像的信息,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外星智慧生命心里有个咱。在人类搜寻地外智慧生命计划50周年之际,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列举了历史上人类向外星人发送的太空信息:
1974年:阿雷西博信号(Arecibo Message)
向可能存在的外星人发射的第一个信号就是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信号,这段信号仅1679个字节信息,由两个质数--23和73--的乘积构成,它会显示出一系列简单的图形。这则信息的接收端是M13球状星团,预计我们能看到发送报告的显示是在26974年后(其实也不太长)。
1986年:发送关于人类的图像信息
总是发送咱家环境的照片人家外星人就算看见了也觉着没劲,也是时候该介绍介绍咱自己的情况了,乔•戴维斯(Joe Davis)就想到了这一点。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研究人员兼艺术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担心没有关于人类生殖器官和繁殖的相关图像可以发送至太空,于是就发起了一项向地外生物传送人类子宫收缩时产生的声音的计划,为此还专门录制了一段一位芭蕾舞蹈演员子宫收缩的声音。他将这段音频资料从麻省理工学院位于Millstone山上的雷达发出,目的地是Epsilon Eridani、Tau Ceti以及另外两颗恒星。然而,这段图像刚发送几分钟,美国空军就关闭了这项发射项目。尽管如此,这段女性子宫收缩的图像于1996年抵达 Epsilon Eridani,于1998年抵达Tau Ceti,但目前人家外星人还没回呢,我们也只能对着屏幕发呆了。
1999年:“宇宙呼叫1号”信息
发完图片该发自我介绍了。于是包含了一连串的文字信息的“宇宙呼叫1”信息通过乌克兰的RT-70无线电天文望远镜发送给了外生物。它应用了伊凡•杜迪(Yvan Dutil)和史蒂法纳•杜马斯(Stéphane Dumas)联合研发的罗塞达石星际语言( the Interstellar Rosetta Stone )的技术,其被认为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科学基础上的全宇宙通用的语言,我们希望被认识的愿望太强烈了,于是发明了语言让每个生物都能理解。
2001年:发送电子音乐
图片、自我基本情况的介绍都发了,人家还是没有半点消息,是不是觉得还是不够了解咱们啊。嗯,所以发送点兴趣方面的内容过去吧。亚历山大•扎伊采夫(Alexander Zaitsev)是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一位无线电工程师,他曾与俄罗斯的青少年一起将一段信息由RT-70无线电天文望远镜发送到了外太空,其主要内容包括了一种名叫theremin设备所播放的一段电子音乐。接收端有六颗恒星,其中包括了大熊星座的47号星(人类发现的首颗周围环境与地球所处的太阳系极为相似的恒星)。如果那里真有外星人的话,它们可以在2047年听到这段音乐,不知道到时会不会由此刮起流行风暴呢?
2003年:“宇宙呼叫2号”信息
“宇宙呼叫1号”信息发送之后的4年,星际罗塞塔-斯通系统(Rosetta Stone)再次进行发射信息,这些信息中包括图片和其他多媒体文件。
2005年:网页分类信息
05 年,人类第一次将网页分类信息发送到太空。深太空通讯网络公司(Deep Space Communications Network)负责向太空传输这个网站地址,从公共服务向太空传输信息是非常特殊的,他们是在向广阔的宇宙空间发送信息,而不是朝向某些星体,因此,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发送不是分类信息,是寂寞。
2008年:向北极星发送甲壳虫乐队音乐
美国宇航局(NASA)比较喜欢经典,所以在2008年2月向太空发送了一首甲壳虫乐队音乐,以庆祝其50周岁生日。这首音乐发送方向是北极星,预计2439 年抵达。可是人家外星人可能还是不会回复,倒不是因为甲壳虫太老套,而是NASA在传送方法上出现错误。同时也有人称北极星是一颗超巨星,不可能存在生命体。
图片来源:NASA
先驱者10号上携带着一块镀金铝板,上面画着裸体的地球男女以及其他人类在银河系的位置等信息。
2008年:来自地球的信息
A Message from Earth是扎伊采夫(发送电子音乐的人,前文提过)领导实行的一个新计划,这次向太空发送的信息是从社交网站精选出来的501条信息。包括电视剧《X档案》女星姬莉•安德逊(Gillian Anderson)以及流行乐队等等在内的名人都为此项计划献言献策,争相担任“人类大使”的资格。这次执行发射任务的依然是RT-70无线电天文望远镜,目的地是葛利斯581(Gliese 581)恒星,这颗恒星与地球非常相似,其表面被证明存在液态水,不知道 2028年外星人接收到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我们太OUT了。
2008年:发送“多力多滋”宠物狗粮广告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寂寞回信,我们也和外星人做起了智力测验,看看他们知不知道广告是“千真万确的”。2008年6月份,安装在北极圈的雷达装置发送了长达6 个小时的“多力多滋”宠物狗粮广告信息到47大熊恒星。下半年,研究人员还将科幻电影《地球停转之日》发送至阿尔法半人马星座。
2009年:来自地球的问候
也许是怕广告伤了外星人脆弱的内心,我们必须向它们主动示好。2009年8月,《宇宙》杂志从公众中精选了数条人们对地外生物的良好祝愿,组成了一组名为 “Hello from Earth”的信息集合。这组信息从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发往葛利斯581d(Gliese 581)恒星,预计其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为2029年。
2009年: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信息
乔•戴维斯--之前我们提到那位第一个懂得介绍自己的外太空科学家,这次他“低调”了许多——他将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的基因遗传密码传向太空。RuBisCo是地球上分布数量最多的一种蛋白质,因此他也成了地球上存在生命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万物皆有其存在的规律,虽然我们不知道外星人是什么样子的生物,但是贸易还有进口出口呢,如果外太空真的有外星生命的存在,那么外星人的活动一定会产生痕迹或者线索,因此这就给我们的探索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就意味着即使外星文明并没有试图引起我们的注意,他们的活动也会产生可探测的迹象。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理查德-卡利根(Richard Carrigan)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人类可以探测的6大外星人活动痕迹。
搜寻外星文明光污染
在夜间可以从太空上看到灯火通明的地球,因为城市有大量的人造光源照亮了夜空。相应地,如果外星球也有智慧生命的话,也会产生光污染。但是纵使地球上全部的电能都用来产光,也抵不上太阳公公施舍给我们的一点点恩惠。人类靠电力产生的光亮很小,所以即使外星文明也有光污染,那也是非常微弱的,难以搜寻。
搜寻化学污染物
我们也可以在外星球大气搜寻化学污染物存在的证据。人造化合物——氯氟碳化合物具有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线的能力,即使大气层里只存在万亿分之几的这种物质,也能够从遥远的距离探测到。但是要想发现这种物质,需要特别灵敏的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甚至要比目前最强大的望远镜的灵敏度还高。
搜寻核裂变产物
外星人或许比人类聪明的多,它们可能已经掌握了利用核能的技术,倾倒核废料会在外星球上留下大量因核裂变而产生的罕见元素,比如锝和钕。我们就可以据此观测到它们的痕迹,但是这些元素必须足够多(10万吨)我们才能看得到。可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过去的世纪,地球上的核反应堆总共才制造出100吨锝。
图片来源:Wikimedia 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 1923年12月15日-),美籍英裔数学物理学家,现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搜寻“戴森球”(Dyson Sphere)
外星文明或许因巨大的工程项目而泄漏自己的行踪,比如“戴森球”,它是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早在1960年就提出一种理论。“戴森认为如果把宇宙比喻成一锅鸡汤的话,地球本身再怎么炖也远远不足以支撑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而在恒星— 行星这锅补汤里,绝大部分来自恒星汤辐射的精髓都让人给倒了。戴森认为,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有个大砂锅把太阳盛起来,把它的能量截获然后连汤带水的一起被高级文明吸收。这个大砂锅科学家管它叫“戴森球”。“戴森球”其实是直径2亿km不等,用来包裹恒星开采恒星能的人造天体。这是一个利用恒星做动力源的天然的核融合反应堆。“戴森球”能全部或部分遮挡住恒星的可见光,但是由于它自身特别烫,就会发出能够观测到的红外线。不过目前,天文学家仍没有发现过任何的“戴森球”。
探寻“费米气泡”(Fermi Bubbles)
外星文明或许会利用大砂锅盛上好几个恒星系,也就是说好多个“戴森球“同时存在于宇宙中,那么在这些球之间就会产生暗区,科学家称之为“费米气泡”。同单个“戴森球”一样,“费米气泡”也会辐射热量,使其在红外线波段可见。
寻找外星人改造恒星的证据
随着恒星慢慢变老,可能没有浪漫的事,相反的是其内核的氢气会耗尽,它们就会膨胀为红巨星,将行星和行星上的生命吞噬,但外星文明可以通过延长恒星的寿命来逃避灾难。比如,将恒星其他部分的氢气同内核氢气相混合,去除恒星物质或调整其转动的速率来改变内部压力。这些都会给恒星带来独特的特征,是高级外星文明存在的有力证据。
地球经历过冰河期吗?
冰河期概论
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气候寒冷的大规模冰川活动的时期,称为冰河期(iceage)以下简称冰期。这种冰期曾经有过三次,即前寒武晚期、石炭-二叠纪和第四纪。第四纪冰期来临的时候,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在低10℃~15℃,全球有1/3以上的大陆为冰雪覆盖,冰川面积达5200万平方千米,冰厚有1000米左右,海平面下降130米。第四纪冰期又分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间冰期时,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大地又恢复了生机。第四纪冰期的遗迹最多,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北美众多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的U型谷和陡峭的山峰,法国和瑞士交界处侏罗山巨大的冰漂砾等,都是第四纪冰川作用留下的产物。
冰河期定义
冰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冰期又称大冰期,狭义的冰期是指比大冰期低一层次的冰期。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气候寒冷,极地冰盖增厚、广布,中、低纬度地区有时也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质时期。大冰期中气候较寒冷的时期称冰期,较温暖的时期称间冰期。大冰期、冰期和间冰期都是依据气候划分的地质时间单位。大冰期的持续时间相当地质年代单位的世或大于世,两个大冰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几个纪,有人根据统计资料认为,大冰期的出现有1.5亿年的周期。冰期、间冰期的持续时间相当于地质年代单位的期。
在地质史的几十亿年中,全球至少出现过3次大冰期,公认的有前寒武纪晚期大冰期、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冰川活动过的地区,所遗留下来的冰碛物是冰川研究的主要对象。第四纪冰期冰碛层保存最完整,分布最广,研究也最详尽。在第四纪内,依冰川覆盖面积的变化,可划分为几个冰期和间冰期,冰盖地区约分别占陆地表面积的30%和10%。但各大陆冰期的冰川发育程度有很大差别,如欧洲大陆冰盖曾达北纬48°,而亚洲只达到北纬60°。由于气候变化随地区的差异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各地冰期的划分有所不同。1909年,德国的A.彭克和E.布吕克纳研究阿尔卑斯山区第四纪冰川沉积,划分和命名了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随后,世界各地也都划分出相应的冰期和间冰期。
冲河期成因
大冰期的成因,有各种不同说法,但许多研究者认为可能与太阳系在银河系的运行周期有关。有的认为太阳运行到近银心点区段时的光度最小,使行星变冷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有的认为银河系中物质分布不均,太阳通过星际物质密度较大的地段时,降低了太阳的辐射能量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
专家称非人类或疾病使其一万年前消失
动植物特征
在一万年前的冰河时代,北美大陆上到处都是巨兽的身影,如长毛的猛玛象、牙齿锋利的乳齿象、有着剑齿的猫科动物以及巨大的熊。但是几千年间,这些巨兽就纷纷走向灭绝。许多专家认为是人类杀害了这些巨兽,去年8月,本报以《人类消灭了冰河期巨兽?》为题也对此进行了报道。但5月11日出版的权威杂志《自然》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该报告称,一万年前巨兽的灭绝是气候变化而非人类或疾病导致的。
人类营地没有猛犸象和野马尸骨
尸骨化石表明人类热衷于捕杀野牛和驼鹿,但是它们都幸存了下来
阿拉斯加大学的戴尔?古色雷等科学家对600块1.8万年前至9千年前的美洲野牛、驼鹿、麋鹿、猛玛象、野马和人类的骨头用放射性碳进行了日期标记,发现在人类的足迹踏上阿拉斯加和现在的加拿大育空地区之前,猛玛象和野马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然而,就在同一时期,野牛大量存在,驼鹿和麋鹿数量也在急剧上升。如果人类过度捕杀导致了巨兽的灭绝,应当首先捕杀体形小的鹿,为何野牛大量存在,而驼鹿和麋鹿数量反而急剧上升呢?
更为有趣的发现是,化石记录显示,人类更热衷于捕杀野牛和驼鹿,但是它们幸存了下来。古色雷说:“我想像人类可以捕杀任何他们能够捕杀的动物。但是人类的营地并没有任何的猛玛象和野马尸骨,恰恰相反,只有很多野牛和麋鹿的遗骸。”
猛玛象、野马等巨兽灭绝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变暖找不到足够的食物,保存的花粉样本表明,气候的变化导致了这些动物的营养供给发生了变化。来自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认为,从更新世到全新世过渡时期,即晚更新世时期,气候由寒冷干旱变得温暖潮湿,矮草生长更加茂盛,接着出现了森林。在寒冷气候下生存得很好的猛玛象、野马等巨兽,就不能适应新的气候了。由于猛玛象和拉丁美洲马不能从森林中找到足够的食物,它们没能幸存下来。古色雷说:“在野马和猛玛象灭绝很久以前,野牛和麋鹿数量大增。惟一合理的解释是后者有大量的食物来源。”
古色雷还表示,化石记录使人们对一场大瘟疫导致猛玛象灭绝的说法产生怀疑。科学家曾认为致命性疾病会导致所有物种灭绝,但是化石记录上不能体现这一点。并且能够传染并导致多种物种死亡的疾病十分罕见,而且野牛、麋鹿和驼鹿并没有受到影响,因此可以推断这种假设不成立。
专家观点
一些问题目前难以解决
尽管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巨兽灭绝的真正原因,但诸多证据表明,更新世大型动物群灭绝原因更有可能是人类因素和气候因素的共同结果,而不是简单地归到其中一方。不过,要证明这一点,我们还需要知道各个大洲从何时起人口数量增长到足以影响大型动物群灭绝的地步,需要确定气候参数如何改变就会影响被捕猎动物的数量范围。为了搞清这一点,就需研究湖积物中大型动物粪便中的真菌孢子,并用DNA来模拟大型动物数量范围的变化。为了更细致地了解最后一次冰期转化是否不同于早期的冰期转化,就需要提高年代学研究水平,并重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气候。
各方争论
新结论引发三大争论
然而,新结论并没有达成大家的一致看法。一些科学家对这项研究成果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也许在阿拉斯加和育空地区猛玛象死于气候变化,但是在大陆的其他地区,人类的滥杀仍然是导致猛玛象灭绝的主要原因。
一、人类猎杀论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类从西伯利亚首次进入北美大陆的时间是在大约12000年前,而猛玛象和野马大致在11500年前到12500年前之间灭亡,两个时间正好重合。因此有科学家推断饥饿的人类过度捕杀了这些哺乳动物,导致了它们的灭绝。
他们认为,如果气候改变是导致巨兽灭绝的主要因素,那么全世界各地的巨兽发生灭绝的时间就应当一致,因为气候改变对全球的影响是一样的。可是,不同地方的巨兽灭绝时间不尽相同,这表明只有人类迁徙各地的时间有先后才能合理地解释。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员大卫?斯德曼表示,温度变化在生物灭绝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许多动物物种更容易受到人类的攻击,人类的威胁甚至比气候改变的影响要大得多。
二、疾病灭绝论
一些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论观点难以解释一个事实:在以前的气候变化中,有时气候突变更为剧烈,猛玛象并未灭绝。显然气候的变化不是惟一的原因。同时,人类猎杀论也难以成立。因为,考古发现表明,猛玛象的聚集地很少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另一方面,当时(1.1万年前)人类的狩猎工具也极其简单,主要靠石器,围捕巨大强壮的猛犸象是相当冒险的。
今年2月的《分子生物学与进化》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科学家在猛犸象的基因片段上发现有 病毒DNA,属于一种内生逆转录酶病毒。这种病毒经历了成千上万年的繁衍、进化,并仍然存活着,说明它对生物的基因染色体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发现为疾病灭绝论提供了支持。
三、综合因素论
一些科学家通过模拟实验、年代学、考古学、古生物学、生态学方面获得的证据验证认为,更新世大型动物群灭绝的原因应归结为人类因素和气候因素的共同作用。他们认为,如果认为人类开始出现及其捕猎活动是导致一些大型动物群灭绝的原因则过于简单。实际上,有证据表明,过度捕猎(狭义上)是导致大型动物群灭绝的争论不适用于西欧、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甚至也不适用于澳洲和北美洲中部。如果没有晚更新世时期的气候变化,尽管有人类出现,阿拉斯加的马群、欧亚大陆的猛犸象和爱尔兰的巨鹿或许会生存更长时间。
最近获得的资料表明,人类加速了大型动物群的灭绝。但同时,人类对晚更新世时期的气候变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地球气候变迁的历史上,总是不停地有冰河时期和间冰期在交替出现,为地球增减衣裳,那么下一次的冰河时期将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呢?由于人们大量释放二氧化碳进入空中的结果,使得地球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状态,因此部分科学家大胆预言-冰河期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
比利时的两位科学家:Berger,A.和Loutre,M. F.早在30年前就已经注意到冰河期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单就上两次间冰期与冰河期的间隔为1万年做推算,这一次的间冰期已经持续了将近1万年了,也就是说冰河期已经迫在眉睫;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根据地球绕日轨道变化所造成地球气候有个125000年的变化周期推算,这一次的间冰期仍将持续7万年之久。虽然上述这两个推算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还有另外一个令人心寒的数据则是,不管冰期何时才会来,今天地表的二氧化碳量足足比地球最温暖的间冰期时还高了三分之一。而且这个值将在两百年之内加倍。由此看来,地球的情况似乎不妙。
宇宙与生命的产生是偶然还是必然
早看到了你的提问,一直没敢回答。
关于宇宙。按照稳恒态宇宙模型,宇宙无始无终,无所谓是偶然还是必然。按照大爆炸宇宙模型,宇宙有一个确定的起点,但还不知道宇宙大爆炸的发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发生的。根据量子力学的观点,宇宙大爆炸的发生只是真空零点能的演化结果,这个结果使真空零点能分裂为正负能量,大爆炸才得以发生,并从中诞生出宇宙的。因而量子力学认为,我们的宇宙不过是真空零点能的一次量子涨落。从这个意义上说,宇宙的产生完全是偶然。
关于生命。同样不好说,因为至今我们都只有地球这一个样本能够用来研究生命现象。自从米勒实验以来,生命产生于地球本身,似乎已经成为定论。但现代的研究结果又使这一结论打了一个大问号。因为现代研究认为,地球原始大气成分与米勒进行实验用的气体构成完全不同。以现代研究认为的地球原始大气成分复制米勒实验,什么也得不到。于是,生命地外来源说重新出现了。但只靠这个研究结果,无法否定生命地球产生说。就是说,即使地球原始大气成分不是米勒认为的那样,但大气成分是变化的。一旦大气成分合适了,谁又能说生命不会产生呢?再说,现在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已经超过100个,虽然还没有发现与地球环境相似的行星,但我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何况,即使地球生命来源于地外,那么这个“地外生命”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设想一下,A星球的生命来自于B星球,B星球的生命来自于C星球,那C星球的生命又来自哪里呢?总得有一个星球的生命必须先产生吧?总不能无限循环下去吧?这不是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吗?所以,我的看法是:生命就是产生在地球上的。在与地球环境相同的行星上,生命的产生和演化是必然的。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地球有四十六亿年的历史,有没有史前文明,就是在人类诞生前地球就已经存在了高级智慧生命由于某种原因灭
你以人类将来的命运假设一下就知道了,比如人类在将来的某一天突然消失,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第一种:人类文明已高度发达,有能力在其它星球建定居点,那么既便地球上人类突然遭受灭顶之灾,这批移民去了其它星球的人也应当有能力回来重建家园;第二种:人类仍无法摆脱地球的限制,但既便这样,以目前人类的活动对地球所造成的影响估计也不是几亿年就能完全消除的,比如说穿山而过的隧道,在没有了人类的世界里将被掩埋在深山中,这种人类活动痕迹是很难完全消除的。第三种:人类还处在原始社会或一两千年前就突然消失了,这样至少还会留下化石。从目前考古发现来说,人们并没有找到确切的史前高等智慧生物的任何线索,虽然这不足以证明史前就一定没有智慧生物,但更证明不了史前存在智慧生物。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先有低等级的生物出现,然后才有高等级的生物出现,人类作为高等级的生物出现在地球上应该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