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说冤冤相报何时了? 冤冤相报何时了是谁说的
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是什么意思
冤冤相报何时了,比喻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也不要与人结怨,理解是相互的,误解也是相互的。
诗词原文
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
原诗出处
宋
俞文豹《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五: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恩施虎亦亲。奉劝人行方便事,得饶人处且饶人。
扩展资料
附:据宋·姚宽《西溪丛语》记载:尝有道人善棋,凡对局,率饶人一先,后死于褒信,托后事于一村叟,数年后,叟为改葬,但空棺衣衾而已。道人有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译:
曾经有个道士擅长下棋,凡是与别人下棋,总是让人家先走一步,这个道士后来死在褒信县,死时对一个村里的老头托付死后的事情。几年后,这个老头遵照嘱托为道士改葬,打开坟墓见到的只是空空的棺材和衣服罢了。当年道士曾经有诗说:“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另:“烂柯”应指围棋。(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1]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引用此典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冤冤相报何时了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得饶人处且饶人
佛教如何解释冤冤相报何时了的?
你应当学习十二因缘法,这个就是轮回往复的过程。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此谓“无明”;(2)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3)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4)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6)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7)受:即领受。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8)爱:即贪爱。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10)有:即业。即有因有果,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死),业力牵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来。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11)生:即受生。以现在所作之业为因,依因感果,必招来世受生,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12)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诸根衰败叫做老,身坏命终谓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躯自然从少到老,无常转变必至于死,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汝当谛听,我当依过去诸佛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颠倒当知,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转生死苦趣。若有人见十二因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见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诸佛以此为性,汝今得闻我说此十二因缘,汝今以得佛性清净,堪为法器。”
为什么有冤冤相报何时了的说法,而没有恩恩相报何时了
人多记怨不记恩。这与人的自私心有关。
有仇必记,有机会就报复,由此怨怨相报无休止,而且可能越演越烈。比如,你骂了我一句,我就打你一拳,你就可以捅我一刀,冤仇就会越结越深。
而恩,有良心的还想着报恩,没良心的选择忘恩。但不管如何,施恩总比施怨好。
冤冤相报何时了是什么意思?
冤冤相报 [yuān yuān xiāng bào]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冤:冤仇;报:报复,报应。佛家语,认为冤仇总会有报应。
贬义
出 处
《元曲选·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又谁知苍天有眼;偏争他来早来迟;到今日冤冤相报;解愁眉顿作欢眉。”
例 句
两个村寨世代相仇,~,战争从不曾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