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高中物理题64?(求助:高中物理题: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米和64米)

高中物理题64?(求助:高中物理题: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米和64米)

求助:高中物理题: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米和64米

实际上是有一个推论的,直接可以写出答案 我还是写过程了

初速度为V 末速度为VM 加速度为a

S1=VT+1/2aT²=24m

2a(S1+S2)=VM²-V²

VM=V+a(2T)

其中S2=64m T=4s

三式联立解得

a=2.5m/s²

V=1m/s

VM=21m/s

请采纳

高中物理题

所有09届以前的物理专业生都知道,这样的题,在没给出其他说明的情况下,我们都是以理想物理模型去分析

(不考虑空气阻力,不考虑与弹簧碰撞的机械能损失,不考虑弹簧的质量,你记住,在高中所有的物理题中,涉及的弹簧都是轻弹簧,就是不计质量,除非题目给出质量。一般情况下重力加速度是10m/s^2,除非题目给出9.8)

所以这个过程是个机械能守恒的一个物理运动。

由能量去考虑: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的转换,球由高处下落,

一开始只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向动能转换(同时重力势能减小),

当球与弹簧接触的瞬间,这里有两个过程(注意是过程):

1)弹簧形变所产生的弹力小于等于球的重力的过程,重力势能继续减小,动能继续增加,弹性势能增加。动能增加的原因是弹簧所产生的力小于小球的重力,所以合外力依然向下,重力继续做功,以至动能继续增加

2)当弹簧产生的力大于小球的重力直到弹簧压缩最大的过程,这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加。

剩下的就是反过来了,自己去分析吧,刚好反过来

计算呢就是由释放高度,减掉弹簧高度,就是重力做功的位移,由此能算出在接触或分离瞬间的重力势能,动能(用能量公式:mgh=1/2mV^2-1/2mv^2怎么用和什么时候用就要看你的分析和理解了)与弹性势能(此时为零)

由弹簧的伸长形变上说:由于小球与弹簧不是连在一起,所以他们不会做简谐运动(这个我懒得解释了,会学到的,简单的说就是来回重复的运动)

小球与弹簧在分离时只有小球会向上飞,弹簧形变为零(我看到了有人说“一楼的老兄,正因为是轻弹簧,伸长量一定不会是0,小孩子都知道的,不信你拿个弹簧试试。” 此人绝非物理生)

速度要说明方向,因为速度是矢量,小球开始速度向下,后来向上。

弹簧产生的加速度:始终向上!

++++++++++++++++++++++++++++++++++++++++++++++++++++++++++++++++++++++好,弹簧的伸长量为零!

如果弹簧有形变,就一定有作用力!

如果弹簧与球分离时,跟着球往上,等于弹簧伸长了,那么弹簧将产生一个收缩的弹力,这个弹力的作用是将伸长的弹簧拉会原长,

但是,从牛顿定律里的惯性规则里不难理解,当物体运动时,会有惯性,这个惯性将使物体沿原来的运动方向继续运动,

这个条件的前提是质量,

物体质量越大,惯性也相应增大,

如果弹簧有质量,那么,恢复原长(即小球分离)将会按惯性向上运动,

而后,弹簧受到自身产生的收缩力向下运动,

这样将重复循环,

弹簧将上下震动,直到阻力将其消减为静止(阻尼运动)。

对于理想化模型,高中的物理不会对此做详细分析,所以将轻弹簧定格为无质量物体(原因是不想将问题复杂化)

无质量将不存在惯性,即分离瞬间,弹簧将不会跟着小球继续上升,即伸长量为零。

++++++++++++++++++++++++++++++++++++++++++++++++++++++++++++++++++++++

弹簧可能在分离时还处于压缩状态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在弹簧压缩最大时,弹簧的弹力是大于小球的重力,小球所受到的合外力是向上,所以将向上加速运动,当运动到某时刻,弹簧的形变所产生的弹力将等于小球的重力,小球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此时,小球已经达到了上升阶段的最大速度了,在弹簧与小球分离前,弹簧的弹力将不断减小,小球受到的合外力将不断增大,方向与速度相反,所以,之后小球在不断减速,将不会在弹簧恢复前离开弹簧。

解高中物理题

1.  由题意可知 小石子将先向上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0

这段上升的距离 mgh=(mv^2)/2    所以h=v^2/2g=20^2/(2×10)=20  m

 所以此时距抛出点下方20m处  H=h+20=40m  

因为 gt^2/2=H    所以 t=根号(2H/g)=根号(2×40/10)=2倍的根号2  s

2.和第一题做法一样

重物将先向上运动一段距离 mgh=(mv^2)/2    h=v^2/2g=4^2/(2×10)=0.8m

所以此时距地面 H=h+64=64.8m

因为 gt^2/2=H    所以 t=根号(2H/g)=根号(2×64.8/10)=3.6 s

高中物理题牛人来

你要注意:入射点,入射点一定垂直于半径.这个题,根据对称性分析,出射点只有可能在N0的PO对称点。或者粒子先射到A点。

出射点在N0的PO对称点:做PN0垂线,交到PO上,就是圆心,半径根据几何知识自己求,有了半径速度不就出来了?

先射到A点:你要注意:出射角与入射角一定是一样的,所以根据几何知识可以求出出射点(射到A的出射点,后面的路径对称就不用管了)

至于为什么出射角与入射角一定是一样的,你用直线切一下圆看看,几何性质,自己证证,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