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哪个句子中难的文言现象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鲍子难客”的“难”是哪种文言文现象?)

哪个句子中难的文言现象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鲍子难客”的“难”是哪种文言文现象?)

“鲍子难客”的“难”是哪种文言文现象?

“难”有两个读音:

读作nán时:文言文现象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客难”,意思是让食客为难。

读作nàn时:“难”可解释为:诘责,质问,动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责难食客。此时无文言文现象。

<形>困难;艰难。《察今》:“以此为治,岂不难哉?”释义为: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难道不是很难?《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释义为:冯唐容易老去,李广难得到封侯。

1. <名>灾难;祸患。《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释义为: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难的时候接受奉命。

2. <动>责难;质问;驳斥。《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任人,不为拒谏。”释义为:抨击错误言论,驳斥巧言献媚的小人,不算是拒绝规劝。《问说》:“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释义为:这就是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才能明确地分辨。

3. <动>发难;造反。《过秦论》:“一夫难而庙隳。”释义为:一个平民造反,秦朝的宗庙倒坍,国家就灭亡了。

“鲍子难客”出自战国列子的《诸子集成·列子·说符》,原文为: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噆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释义: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宴饮的宾客竟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 “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以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鲍氏之子反驳齐田氏的一番话,批判了那种认为万物由上天制造出来的唯心主义,赞扬了鲍氏之子的唯物论思想,揭示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与自然应平等相处,和谐发展的道理。

文言文现象是指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特殊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般说来,使动用法大多表现为客观行为,意动用法大多表现为主观意念。古汉语 中的动词、形容词作使动用法较多,名词作使动用法的较少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大多是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少数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一般不作意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指主语所代表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 法,以及数词的使动用法。以下各举一例:

尔欲吾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

强本而节用,则不能贫。(《荀子·天论》)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于它的宾语含有“认为”,“以为”的意思。这种用法仅限于形容词和某些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它们本不带宾语,带了宾语,并具有“认为”,“以为”意义,即是意动用法。

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 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在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例如: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

▼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人或事物看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英文中的使动动词可以加上ing 或是ed 之后就可以做形容词用

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

(1) 什么是“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既包括常规的动词,也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例如:

《史记

文言文句子中使动用法的规律

使动用法,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他做作业.”“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这显然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